专题:与光合作用科学史有关的习题开发一、希尔实验:探究光反应中O2的来源(1)希尔实验:1937年,英国科学家希尔将离体的叶绿体,加入具有氢受体(后来发现的NADP+)的水溶液中,在无CO2的条件下给予光照,发现叶绿体中有O2放出。
(2)希尔反应:氧化剂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接受电子和H+后被还原成无色,可以直接观察颜色的变化,也可用分光光度计对还原量进行精确测定。
例题1:(2019年6月·浙江学考)希尔反应是测定叶绿体活力的常用方法。
希尔反应基本原理:光照下,叶绿体释放O2,同时氧化型DCIP(2,6-二氯酚靛酚)被还原,颜色由蓝色变成无色。
DCIP颜色变化引起的吸光率变化可反映叶绿体活力。
研究小组利用菠菜叶进行了叶绿体活力的测定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叶绿体悬液:选取10g新鲜的菠莱叶加入研钵,研磨前加入适量的0.35mol/L NaCl 溶液和pH7.8的酸碱缓冲液等;研磨成匀浆后,用纱布过滤,取滤液进行,分离得到叶绿体;将叶绿体置于溶液中,以保证叶绿体的正常形态,获得叶绿体悬液。
(试管号磷酸缓冲液(mL)叶绿体悬液(mL)煮沸(min)DCIP(mL)1 9.4 0.1 0.52 9.4 0.1 5 0.53 9.9 0.1注:“-”表示不处理或不加入。
①希尔反应模拟了光合作用中阶段的部分变化,该阶在叶绿体的中进行。
氧化型DCIP在希尔反应中的作用,相当于在该阶段中的作用。
②煮沸处理后,需向2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以保证各试管中液体的量相等。
③3号试管的作用是。
变式训练1:(2018年•北京卷)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A. 需要ATP提供能量B. DCIP被氧化C. 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 会产生氧气变式训练2:希尔从细胞中分离出叶绿体,并发现在没有CO2时,给予叶绿体光照,就能放出O2,同时使电子受体还原。
希尔反应是:H2O+氧化态电子受体→还原态电子受体+1/2O2。
在希尔反应的基础上,阿尔农又发现在光下的叶绿体,不供给CO2时,既积累NADPH也积累ATP;进一步实验,撤去光照,供给CO2,发现NADPH和ATP被消耗,并产生有机物。
下面关于希尔反应和阿尔农发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而不是CO2B.NADPH和ATP的形成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C.希尔反应与CO2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是两个过程D.光合作用的需光过程为CO2合成有机物提供A TP和NADPH二、阿尔农实验:探究碳反应的条件①1954年,美国科学家阿尔农用离体的叶绿体做实验,在有光照和无CO2的条件下,当向反应体系中供给ADP、Pi和NADP+时,会有ATP、NADPH和O2产生。
②1954年,阿尔农在做离体叶绿体实验时,发现即使在黑暗条件下,只要供给ATP和[H],叶绿体也能将CO2转化成糖类。
条件过程现象1 黑暗提供CO2和ATP、[H] 有糖类生成2 黑暗提供CO2,不提供ATP、[H] 无糖类生成3 光照提供CO2,不提供ATP、[H] 有糖类生成例题2:(2011年·浙江理综)下列有关叶绿体及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破坏叶绿体外膜后,O2不能产生B. 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C. 与夏季相比,植物在冬季光合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时间缩短D. 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碳反应变式训练:科学家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得到叶绿体,将叶绿体膜破坏,分离出基质和基粒,用来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如下表,表中“+”表示有或添加,“-”表示无或不添加)。
下列条件下不能产生葡萄糖的是()三、米切尔的化学渗透假说:探究ATP的产生机制(1)化学渗透假说:1961年,米切尔提出光照引起水的裂解,释放的H+留在类囊体腔中。
类囊体膜内侧H+浓度高于外侧,产生H+浓度差。
当H+沿着浓度梯度返回膜外侧时,在ATP合成酶的催化下,驱动ADP和Pi合成ATP。
(2)贾格道夫实验:1963年,在黑暗条件下把离体的叶绿体类囊体置于pH=4的酸性溶液中平衡,让类囊体腔的pH下降至4。
平衡后将类囊体转移到含有ADP和Pi的pH=8的缓冲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
①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目的是。
②图中平衡的目的是。
③根据实验结果,叶绿体中A TP形成的原动力来自。
④正常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膜内水光解产生的是其pH降低的因素之一。
例题3.(2017年11月·浙江选考)在黑暗条件下,将分离得到的类囊体放在pH 4的缓冲溶液中,使类囊体内外的pH相等,然后迅速转移到含有ADP和Pi的pH 8的缓冲溶液中,结果检测到有ATP的生成。
根据实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溶液的H+均来自水的裂解B.黑暗条件下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产生A TPC.光照条件下植物细胞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腔内H+浓度较高D.若使类囊体的脂双层对H+的通透性增大,ATP生成量不变变式训练: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pH=4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A TP(图1),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pH=4时(图2),将其转移到pH=8的碱性溶液中(图3)发现A TP 合成。
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B.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C.产生ATP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D.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3的条件四、卡尔文循环:探究碳反应的具体过程资料分析: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及其同事在研究光合作用时,将小球藻悬浮液装在一个密闭玻璃容器中,通过一个通气管向容器中通入CO2,通气管上有一个开关,可控制CO2的供应,容器周围有光源,通过控制电源开关来控制有无光照。
(1)实验材料小球藻属于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
(2)实验时,卡尔文等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长度向容器内注入14C标记的CO2,在每个时间长度结束时,把小球藻悬浮液滴入4倍体积的乙醇中,使小球藻细胞中______失活,杀死小球藻,同时提取其产物,采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
纸层析法的原理是利用了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________的不同。
(3)卡尔文等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4CO2,当反应进行到5 s时,14C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将反应时间缩短到0.5 s时,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3-磷酸甘油酸)中。
上述实验中卡尔文等是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探究CO2中碳原子转移路径的,采用了____________等技术方法。
(4)在实验中,卡尔文等还发现,在光照下C3和C5的浓度很快达到饱和并保持稳定。
但当把灯关掉后,______(填“C3”或“C5”)的浓度急速升高,同时______(填“C3”或“C5”)的浓度急速降低。
卡尔文等在光照下突然中断______的供应,这时他发现C5的量积聚起来,C3却消失了,他们由此得出结论,固定CO2的物质是C5(RuBP,核酮糖二磷酸)。
例题4:(2018年11月·浙江选考节选)光合作用是整个生物圈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
回答下列问题: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与去向,用的CO2供给小球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将样品立即加入到煮沸的甲醇中。
甲醇用以杀死小球藻并标记化合物。
浓缩后再点样进行双向纸层析,使标记化合物。
根据标记化合物出现的时间,最先检测到的是三碳化合物。
猜测此三碳化合物是CO2与某一个二碳分子结合生成的,但当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由此推知固定CO2的物质不是二碳分子。
变式训练:科学家往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后,分别给予小球藻不同时间的光照,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本实验利用小球藻研究的是光合作用的碳反应阶段B.每组照光后需将小球藻进行处理使酶失活,才能测定放射性物质分布C.CO2进入叶绿体后,最初形成的主要物质是12种磷酸化糖类D.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还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等五、瓦尔伯实验:探究光反应和碳反应的关系瓦尔伯实验:1919年,德国生物化学家瓦尔伯用藻类进行闪光试验,在光能量相同的前提下,一种用连续照光,另一种用闪光照射,中间隔一定暗期,发现后者光合效率是连续光下的200%~400%。
例题5:(2015年·全国卷Ⅰ)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 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和D 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