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中考化学实验《金属的性质》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2020中考化学实验《金属的性质》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金属的性质》专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我们身边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体温表中的水银是金属银C.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D.“真金不怕火练”指的是黄金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2.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

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3.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O3、SO2、CO2是空气污染物B.酒精、铁锈、冰水共存物是氧化物C.甲烷、一氧化碳、氢气是可燃性气体D.Ag、Hg、I是金属元素4.下列相关实验方法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 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用互相刻画的方法B 除去CaO固体中的CaCO3高温充分煅烧C 鉴别氢气和甲烷点燃,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D 除去氧气中的少量水蒸气通过足量的无水氯化钙A.A B.B C.C D.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银导电性最好,所以都用银制作导线B.铅的密度比铁大,因此用铅做铁锤、斧头比铁好C.钛合金与人体有相容性,可用来造人工骨D.焊锡和铝的熔点都很低,因此都可以用来焊接金属6.电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是因为钨()A.导电性好B.硬度适中,易造型C.熔点高,不易熔化D.有金属光泽7.铜能被加工成超薄铜箔,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 )A.延展性 B.导热性 C.导电性 D.抗腐蚀性8.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物质名称汞金铜铁钨氧熔点/℃-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18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220℃时,氧呈液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9.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属材料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B.人类最早大量使用的金属是铁C.金属的性质是决定金属用途的唯一因素 D.生铁和不锈钢都是铁的合金10.将足量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且产生少量无色无味的气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气体可能是氢气;②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硫;③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④反应后溶液呈蓝色;⑤硫酸铜溶液可能显酸性;⑥硫酸铜溶液可能显碱性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11.“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金属银可与硝酸亚铁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B.铜丝做电线是应用了铜的导电性C.焊锡(锡铅合金)比锡熔点低 D.金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12.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下列金属制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A.雕塑 B.车模C.导线D.炒锅13.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B.加入氧化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氧化镁难溶于水)C.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D.用水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14.黄金是Au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很稳定。

而假黄金是铜锌合金,颜色和外形似黄金。

下列不能区分黄金与假黄金的方案是( )A.在空气中灼烧 B.放在盐酸中C.观察颜色 D.放在AgNO3溶液中15.下列性质不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颜色 B.导电性 C.延展性 D.金属光泽二、填空题16.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⑴用化学用语表示:①碱溶液中的阴离子____;②氯化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

⑵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①用铁锅炒菜。

主要利用了铁的性质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有金属光泽 D延展性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

可用盖锅盖的方法灭火,此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③铁锅的硬度较纯铁______(填大或小),为了防止铁锅生锈,你给他的建议是_______。

④用铁锅烹饪食物时,会有少量铁屑在胃部(胃酸为盐酸)转化为可被吸收的Fe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人体补充铁元素,可预防_______症。

17.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现有①乙醇②纯碱③氮气④铜。

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用于制作导线的是__________(2)属于可再生能源的物质是__________(3)可用于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是__________(4)可用于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等化工生产的是__________18.写出下列有关物质或元素的名称:①一种常温下呈液体的金属单质_____;②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_____;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_____;④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_____.19.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填字母)。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2)金属铝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3)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是有关金属铁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①中细铁丝燃烧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是氧化铁B.②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bC.③中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20.熔点最高的金属是____________,常温下是液体的金属是____________,呈紫红色的金属是__________,呈黄色的金属是__________。

三、推断题21.智能手机屏幕解锁图形如图所示,若数字1、2、3、5、7、8、9分别是铜粉、碳粉、氧气、二氧化碳、盐酸、石灰水、硝酸银溶液等物质中的一种,其中数字2和另一个数字为气体,数字8为红色固体(“—”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反应)。

请完成下列各题:(1)数字9代表的物质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_____。

(2)数字5和7代表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悦悦同学是一个手机控,她认为上图解锁图形太简单了,没有把数字4和6连接起来。

于是,她在原数字代表物质不变的基础上,另选两种与3和5不同类别的物质放在数字4和6的位置,把九个数字按“2”连接起来,则数字4和6分别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数字3和6代表的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2.图中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C、D为黑色粉末。

F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G为难溶物质,H为难溶的蓝色物质(图中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经略去)。

(1)用化学式表示:A_______;G________(2)写出E与F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D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与D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23.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1)高铁列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是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____性。

(2)不宜用钢刷擦洗铝制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只用下列一种试剂就能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硫酸铝溶液B 硫酸亚铁溶液C 硫酸铜溶液(4)小明同学用下图装置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①打开K1、K2,从K1通入氧气一段时间,然后关闭K1、K2,2天后观察到:A处铁丝表面布满铁锈,C处铁丝依然光亮,D中铁丝表面有部分铁锈。

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A、C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A、D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会影响铁生锈快慢。

②用盐酸除去铁丝表面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4.某实验小组将制作皮蛋的原料生石灰、纯碱和食盐放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澄清溶液,小亮等几位同学对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溶液中有哪些溶质?(猜想)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分析与猜想:有可能剩余另一种反应物,所以你认为溶液中溶质还可能是_____.(讨论)你认为小亮、小芳、小红三位同学中谁的猜想不合理,请说明理由._____.(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证明猜想正确.实验操作(在短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名称)预测的现象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_____ _____小红同学的猜想正确_____ _____ _____ 你的猜想正确(实验分析)小红同学实验中出现了与自己预测的实验现象不一致的情况:她取适量的澄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自己的猜想不成立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她的判断,请说明理由._____.五、计算题25.称取铜、锌混合物粉末10.0 g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稀硫酸使其充分反应,直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此时用去49.0 g稀硫酸。

剩余固体3.5 g。

(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充分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26.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图为某同学绘制的铁的化学性质网络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中可用▲ (填化学式)作还原剂;(2)反应②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钢铁锈蚀,为阻止该反应的发生,人们常采用在钢铁表面涂刷油漆或镀上其它金属等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原理是阻止钢铁与▲ 接触;(3)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称为“湿法炼铜”,即反应③,若用该方法制得铜16千克,理论上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铜溶液多少千克?参考答案1.B 2.D 3.C 4.C 5.C 6.C 7.A 8.D 9.D 10.A 11.A 12.D 13.B 14.C 15.A 16.OH ﹣ -34N H Cl B 隔绝氧气 大 洗净后擦干放于干燥处Fe+2HCl ═FeCl 2+H 2↑ 贫血 17.④①③②18.汞 氢气 金刚石 碳元素19. C Al 2O 3或氧化铝 Fe +2HCl ==FeCl 2+H 2↑ Fe 、Cu 或铁、铜 B 、C 20. 钨 汞 铜 金21.医疗急救、气焊、支持燃烧等 AgNO 3+HCl=AgCl↓+HNO 3 Fe (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H 前的金属,除K 、Ca 、Na 以外均可) Na 2CO 3(其他可溶性碳酸盐均可,合理即给分,) Na 2CO 3+Ca(OH)2=2NaOH+CaCO 3↓(合理即给分,但要与上一空对应,) 22.Cu BaSO 4 Ca(OH)2 + CuSO 4 = Cu(OH)2↓ + CaSO 4 2C+CO 2CO 高温2C+2CuO2Cu+CO 高温23.导电 钢刷会破坏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B 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与水接触 氧气的浓度 Fe 2O 3+6HCl═2FeCl 3+3H 2O24.【猜想】有食盐,还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NaCl 、NaOH 、(1分);【讨论】小亮同学的猜想不正确,没有考虑过滤时已将碳酸钙除去(1分)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在短线上填所加试剂的化学式)预测的现象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结论有气泡产生(1分)(2分)+(2分)碳酸钠溶液或二氧化碳气体(1分)有白色沉淀产生(1分)(2分)或+【实验分析】不同意,因有氢氧化钠存在,滴入几滴稀盐酸量太少,不会立即出现气泡,但Na2CO3有可能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