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分析与护理PPT课件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分析与护理PPT课件
6、烫伤 抢救台感温探头脱落或未贴紧皮肤,没有及时发现致 烫伤;沐浴用水或热水袋,暖箱、蓝光箱、烤灯使用不当引
起烫伤。
11/18/2018
(二)药物外渗护理原因分析 1、药源性因素 新生儿皮肤细嫩,血管壁薄,通透性高,
过酸或过减均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影响上皮细胞吸收水 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缺血缺氧,干扰 血管内液的正 常代谢和功能,引起静脉损伤。人体血浆渗透压的正常范 围为280-310Mosm/l。当输入高渗液体时,由于溶液的高 渗可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和坏死,产生无 菌性炎症剂等。外渗患儿局 部皮肤表现:皮肤呈苍白或红晕,静脉血管周边渐渐肿胀。 头皮静脉输液外渗局部一般会有肿块鼓起,较易发现;上 肢静脉肿胀呈弥散性,较难察觉。
2、透明质酸酶的应用 如何一个发生静脉外渗的新生儿都是透明 质酸酶的适用者。这样可以减少疼痛和组织损伤的程度,同时 可以时静脉外渗的机体朝着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发展,透明质酸 酶是一种黏多糖,它可以提高药物的分布和吸收,如发生静脉 外渗,需立即拔针,抬高外渗处的肢体,外渗处的皮肤不能采 用湿热敷,抬高肢体将会促进静脉的修复,湿热敷可能使组织 软化,但随后将会使软化的组织发生坏死,治疗必须迅速或在 发生静脉外渗后1小时内进行。及时发现和治疗是最重要的, 透明质酸酶的使用可以使之向好的结果发展,建议以每毫升15 单位的浓度给药,透明质酸酶可以使药物在短时间内迅速吸收, 从而避免组织的坏死和脱落,外渗静脉周围皮下注射透明质酸 酶,用1毫升的注射器向穿刺点和4个部位分次注射0.2毫升的 溶液。每次注射时需要更换 针头,避免交叉感染。
在静脉滴注脂肪乳剂外渗时,局部皮肤不红肿,但有 白色颗粒状沉积物稍突出表现;苯巴比妥静脉外渗皮肤会 出现苍白或微红、青紫、丘疹、水泡、紫黑色甚至溃烂; 如使用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抗生素、 抗病毒类药物、能量合剂和多巴胺等药物外渗所致皮肤损 伤时,若为轻度炎症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肿痛、 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若为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 出现水泡,更严重着皮肤直接由红变为紫黑色,形成溃疡。
11/18/2018
二、常见医源性皮肤损伤的 预防及处理
(一) 静脉外渗造成的皮肤损伤 1、加强输液操作管理 2、透明质酸酶的应用 3、酚妥拉明的应用 4、留置针的透明敷贴的选择 (二) 压伤的预防及处理 (三) 烫伤的预防和处理
1、加强输液操作管理 认真评估、选择合适的部位及血管, 提高穿刺成功率;针柄处根据情况用小棉球衬垫,禁止覆盖
国内学着分析,致伤原因主要是一般的纸胶粘贴时间 长,特别是辐射床、蓝光箱和保暖箱内的患儿,加热后 胶布的黏性增加、胶布撕下时,动作粗暴等引起患儿皮 肤损伤。应用呼吸机及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由 于患儿病情危重、纸胶粘贴时间长,范围大,易出现皮 肤过敏甚至撕脱情况。
2、皮肤消毒的影响 新生儿入院时抢救紧急,穿刺消毒液 未彻底干燥即粘贴敷贴,其受损的原因与皮肤消毒剂的影 响不无关。
过2%,钙和钾的浓度也要比中心静脉输注的更加稀释。
必须重在预防、增加安全意识,提高认识水平, 加强巡视观察。对使用血管刺激性强和渗透压高的药 物及末梢循环差的患儿,应选择粗大,血流丰富的静 脉穿刺,不宜选择手、足小静脉,避免选择靠近神经, 韧带,关节的手背,腕和肘窝部静脉。一些渗透压较 高的液体如静脉内营养液应该避免在外周静脉滴注, 如必须输注时应注意稀释,并注意输注的速度和配伍 禁忌。
5、压伤 使用改良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鼻塞对鼻中隔的压伤; NCPAP(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管道装置本身有一定重量, 为了防止管道内水分倒入鼻腔,NCPAP管道必须低于鼻腔,从而对鼻 腔产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长时间作用于局部皮肤,引起组织缺血 缺氧、甚至坏死;早产儿由于皮肤幼嫩菲薄,早产儿多伴有贫血,局 部供血少,再加上早产儿对疼痛和不适反应差,不会表现有强烈的疼 痛的哭闹和烦躁,所以产生局部组织损伤及坏死的概率就更大了,使 用的留置针的,肝素帽对皮肤造成压伤,针头帽、棉棒等异物遗留于 新生儿衣被内引起皮肤损伤;常卧于同一姿势或血氧探头,辐射台的 皮肤传感器固定时间长,局部皮肤受压过久引起皮肤损伤。
3、割伤划伤 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一般将穿刺 处毛发剔除,而在剃发过程中,极易造成头皮上 的肉眼所忽视的微细损伤。患儿指甲长,有躁动, 易抓死自生皮肤;还有衣被破损或是线缠绕指 (趾)端,引起指(趾)端发紫甚至坏死。
4 、摩擦伤 主要见于躁动患儿,尤其是裸体暴露于蓝光箱 及暖箱保暖的患儿。蓝光箱床的底面及四周是硬质的有机 玻璃板、暖箱睡垫的周围也是较硬的材质。患儿因哭吵, 活动过多碰撞、摩擦引起突处皮肤破损,活动过多引起 双 足外踝皮肤擦伤,,因大腿内侧与一次性尿裤粘贴处摩擦 引起皮肤发红,甚至破损;给患儿擦澡时用力过猛,也是 引起摩擦伤。
(一)新生儿常见医源性皮肤损伤 医源性皮肤损伤是指在医疗上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故障所 造成的与原发病无关的皮肤损伤 1、粘贴敷料的方法不正确 一般的黏胶中均含 有 乳胶颗粒,由于新生儿皮肤的特点,更易引起过敏。粘贴敷 料时,若将敷料绷紧,先贴于皮肤的一部分,再贴剩余的部 分,就会引起敷贴下皮肤张力的改变,由于新生儿皮肤解剖 结构上的特点,在外力的作用下,更易导致张力性损伤,这 可能为许多人所忽视。
输钙外渗图片
脂肪乳外渗图片
2、患儿因素 新生儿的皮肤幼嫩,角质层薄,皮下毛 细血管丰富,局部防御能力差。新生儿血管细短、管 壁薄、弹性差、耐受力差,早产儿比足月儿的血管更 细、弹性更差。新生儿静脉穿刺部位面积小,难以固 定,加之不受约束等常易引起静脉输液外渗。 3、护士原因 选择静脉穿刺的部位不当,静脉穿刺技 术不熟练,固定方法不正确,观察巡视不到位。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的分析与护理
一、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的类型及分析 (一)新生儿常见医源性皮肤损伤 1、粘贴敷料的方法不正确 2、皮肤消毒剂的影响 3、割伤划伤 4、摩擦伤 5、压伤 6、烫伤 (二) 药物外渗护理原因分析 1、药源性因素 2、患儿因素 3、护士因素
一、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 的类型及分析
穿刺点;输液针柄用条形胶布交叉固定于肝素帽上;输注特
殊药物时有明确的床头标识,15-30分钟观察1次,做到 “一看二模三对比”,如有渗漏及时报告,根据药物性质采
取不同处理方法;沐浴时使用一次性手套保护留置针;需长
期输入强刺激性药物的患儿选用PICC,很多护理机构限制外 周静脉输注葡萄糖的浓度不超过12.5%,而氨基酸浓度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