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案追踪观察与教育指导记录
一、个案基本情况:
1、来自于教师的,XXX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知识面广,参与活动时的领导能力特别强。
但是,许多老师都觉得XXX很特殊,特殊在哪儿呢?首先,他不喜欢幼儿园,甚至对幼儿园有点仇恨感;其次,不会交往,是个“独行狭”,没有好朋友,下课时总是一个人玩,分享玩具时会表现出很自私蛮横;第三,心理行为与同年龄孩子不一样。
比如,他对自己的物品的表现类似于小小班幼儿,过分依恋。
再如,对那些反映真、善、美的童话故事不屑一顾,而整天沉浸在反映打斗的动画片中,并坚信自己有如同“奥特曼”般的力量;第四,有入睡困难、遗尿等睡眠问题。
2、来自于父母的XXX求知欲很强,喜欢与父母一起看书,了解各方面的知识。
但极少与小朋友交往。
二、个案生活背景XXX的父母均为知识分子,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且很有才干。
没上幼儿园之前,XXX虽然常住在爷爷奶奶家,但是妈妈只要一有空总会把他带在身边,对他的教育问题,妈妈一贯是十分重视的。
三、个案分析幼儿开始上幼儿园,经历了从一个“家庭人”变为
社会人的过程。
在顺利转变角色,幼儿要在家庭中掌握一些最简单的做人处世的原则,如尊重别人,友好相处等。
但是,据我们老师观察到的情况看,XXX的家庭教育总的来说是轻自理重知识,轻德育重智育。
所以XXX没有掌握好这些,给他融入集体带来了障碍。
另外,作为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他所知道的东西远远多于同龄孩子,幼儿园面向全体孩子的语言活动、科学活动、数学活动等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无法使他获得很满足的成功感;在他的心目中,妈妈比老师聪明得多。
而由于自理能力差,在画画、手工以及日常生活中他却又远远落于人后,更无法获得成功的喜悦,甚至在做手工时有点自卑,脆弱得经常掉眼泪。
这种不平衡的状态使XXX依恋家庭,不喜欢幼儿园,不喜欢集体生活。
四、个案指导设想
1、以尊重为原则,循序渐进地改变XXX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与小朋友较和谐地相处。
2、教师给予XXX特殊的关爱,在生活方面给予帮助,在学习方面开点“小课”,与XXX建立情感联系。
3、家园配合,调整XXX的家庭教养方式。
五、观察与教育记录3月27日星期四在平静了一段时间后,XXX 又开始哭哭闹闹,不肯上幼儿园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想来幼儿园呀?”他恨恨地答道:“我不喜欢幼儿园,我要把实验小学炸掉!”一个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然而静下心来分析一下,绝对不应该把XXX归入品德恶劣的范畴内。
因为成人有时也会产生类似的
幻想,其根源在于对某一事物的厌倦、逃避。
XXX说出炸掉学校的话也是就反映了他不喜欢幼儿园、逃避集体生活的心理。
在我的询问下,XXX开始数落幼儿园的种种缺点:比如中午一定要睡觉,一定要喝豆浆等等。
我意识到: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孩子,一下子要他遵守那么多的“不允许”,确实有点勉为其难。
于是我许诺他一些事情,如豆浆少喝一点,上课坐在离老师最近的地方等。
听到这些,他有了点安慰,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
我又趁热打铁地说了说老师喜欢幼儿园的理由。
大概他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态度终于软化了下来,认真地说:“好吧,我就炸小学,不炸幼儿园了。
”说完,自己走到座位上去了。
要从根本上解决XXX不愿上幼儿园的情绪,一天两天是不可能的。
我们会从学习、生活两方面入手,坚持不懈引导,使其有所改观。
4月1日星期二上午点心时间,XXX很硬气地对我说:“我不要吃饼干。
”我说:“那就喝点豆浆吧。
”他又摇摇头。
他这么坚决是因为不喜欢吃饼干喝豆浆吗?其实不然。
XXX是我们班来得最晚的小朋友。
往往别的孩子点心吃了一半,他才到园。
这时他的早餐刚从嘴里咽下去,实在吃不下点心了。
我想,XXX平时缺少与同伴交往,这时可以为他创造一个机会。
于是我让XXX把自己的饼干送给最喜欢的小朋友吃。
他转了一圈后,把饼干送给了刘恩源。
大概为了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刘思源整个课后时间都与XXX在一起。
XXX笑得很开心,很放松,我也为他的这一小步跨越感到高兴。
5月6日星期二最近,XXX情绪良好,平时愿意与老师交谈,上课则能各级参与活动,午睡在老师的看护下也能睡一会儿。
但是下课时还是独自一人玩耍。
针对这个问题,今天
早上,我与XXX聊起了“朋友”的话题。
我问他:“XXX,你有几个好朋友?”他说:“我没有朋友的。
”我退而求其次说:“那你喜欢我们班哪一个小朋友?”他还是撇撇嘴:“我不知道。
”“好吧,老师给你一个任务,今天放学的时候告诉我,你喜欢哪一个小朋友?”一天中,我仔细观察起了XXX的表现。
首先的感觉是:他没有把我的任务当一回事,下课时还是自己玩耍。
但是在这一天中,有些小朋友帮助他做了几件事:陆虎在他找不到椅子时搬来了椅子;他弄破手工纸后,刘之韵看他着急了,主动到老师身边为他又要了一张……放学时间快到了,我问XXX:“今天你发现自己喜欢哪个小朋友了吗?”他想了想说:“有,陆虎、刘之韵,还喜欢张太源。
”“那你把他们当好朋友,可以吗?”XXX开心地点点头说:“好吧!”从今天发生的事中,我获得了一些启示。
以往,我们让小朋友增强交往能力,总是希望他们主动交往,恨不能他们马上活泼外向起来。
但是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
对一些特殊的孩子来说,一下子要他们主动去交往,结果会适得其反;倒不如让主动的孩子更主动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关爱,从而自发产生与他人亲近的需要。
这样循序渐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9月1日星期一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一大清早,我就在脑中盘旋着XXX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也许他会不肯来,也许又会发表点“豪言壮语”……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出乎任何人的预料。
7:30左右,XXX早早地来了,高高兴兴地叫了声:“老师早!啊,我今天第三名。
”我带着兴奋和惊奇,拉着他的手问:“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你高兴吗?”他点点关说:“高兴。
爸爸说我今天来得最早。
”小
朋友们陆陆续续地来了,XXX对同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说了一遍:“今天,我第三名!”回想XXX上学期的表现,他上幼儿园哭闹是全园有名的。
这里的因素很多。
但是他经常迟到恐怕也是其中之一。
孩子都有荣誉感,即便是他这样特殊的孩子也不例外。
第几名来幼儿园,大人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可在孩子的心中,却是多么令人自豪的荣誉。
放学时,我与XXX的爸爸交换了意见,并请他配合,保证XXX 每天都不迟到。
我想,XXX看重的早早来园,一定会成为一种动力,鼓励他天天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一日之计在于晨,有了愉快的早晨,XXX在园的一天也许会是更快乐的。
10月9日星期四写这篇记录时,不由自主地又比较起了XXX的过去和现在。
以前的他,抵触集体生活,不会交往,恋物,偏执,入睡困难,是个心理有偏差的特殊孩子。
而现在的他,在课堂中能积极参与活动;下课时能和好朋友友好游戏、自在交谈;午睡时,能较好地控制自己,天天都能睡着;更令人欣喜的是,他日益开朗活泼起来,偶尔做错了事,只要你耐心讲清道理,他会接受,并用自己特有的声调说声:“好,我知道了。
”总之,对XXX 这一路走来一路成长的经历我们是用欣喜的笔触记录的,一字一行都是那么令人欣慰。
基于XXX的转变,我决定从现在起结束对他的跟踪观察记录。
但是我对他的关心不会结束。
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他,帮助他向更和谐、更完美的人格方向发展,让这个可爱的孩子更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