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S-T方法的教学过程分析

基于S-T方法的教学过程分析

基于S-T方法的教学过程分析
一:数据采样:
我们把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分为学生行为(以S表示)和教师行为(以T表示)两类。

T行为主要包括:1、教师的讲话行为(听觉的)。

2、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行为(视觉的)。

这些行为具体表现为:解说、示范、板书、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提示、提问、点名、以及评价与反馈。

S行为包括T行为以外的所有行为。

S行为多发生在以下场合: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思考与计算、学生做笔记、学生做实验或完成作业,以及沉默。

二:得到数据以后,开始进行S-T分析:
主要统计一下几个参数:
N:教学过程行为采样数
NT:教学过程中T行为的占有率
NS:教学过程中S行为的占有率
g : 表示相同行为的连续成为连
通过对分析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求出RT,CH的值:
RT=NT/N;
CH=(g-1)/N;
三:绘制S-T图和RT-CH图:
在Rt-Ch图中,Rt表示教学过程中的T行为占有率,Ch表示行为转换率,Rt-Ch图中描绘的是教学过程中T行为与S行为之间的相互转换次数与总的行为采样数之比。

Rt和Ch值的计算:
这节课共15分钟,我们取5秒为时间间隔,得到81个样本点,采样的结果见如下Excel数据记录表:
S-T曲线图:
通过对S-T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有N=81,NT=43,NS=38。

T行为占有率RT=NT/N=43/81=53.08%。

该数据有27个连,
CH=(27-1)/81=32.09%
将计算出的RT和CH值描绘在横轴为RT,纵轴为CH 的平面上得到RT-CH图教学模式判断。

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本例中的教学模式为混合型(探究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