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小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选项,13-15小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瓷碗破碎C.食物腐败D.干冰升华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B.C.D.3.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B.氧气有氧化性﹣﹣供给呼吸C.生石灰能和水反应﹣﹣做食品干燥剂D.铜有导热性﹣﹣做电线4.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 a b c d反应前物质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物质质量/g 待测26 2 12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B.待测数据是23C.参加反应a、d的质量比为4:1D.c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C.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变红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蓝色6.酸奶中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对健康有益,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B.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乳酸属于氧化物D.一个乳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溶液中K+和SO42﹣能大量共存B.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D.氯离子和氯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8.关于生活中的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厨房清洁剂除水垢B.喝完汽水打嗝是因为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C.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人被蚊虫叮咬后常抹牙膏、肥皂水9.下列微观示意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参加反应的是两种物质B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 . 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D .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最多 B .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 植物叶片发黄应施加磷肥 D . 碳酸氢钠俗称苏打,是发酵粉成分之一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 .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 .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 . 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12.某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NaOH 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 . 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 . 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 .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 . 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13.下列四个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C 、向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铁和锌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14.下表中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质的方法A 氯化亚铁溶液氯化铜加适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B 硫酸钠溶液硫酸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C 铁硫酸铜加适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将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足量的浓硫酸A.A B.B C.C D.D15.现有一不纯的氧化铜样品16g,可能混有氧化铁、氧化镁、木炭粉、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没有固体剩余,生成3.6g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固体样品中肯定不含木炭粉B.原固体样品中只混有氧化镁C.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为184gD.所用的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9.6%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16.(4分)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1)三个银原子;(2)二个甲烷分子;(3)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4)硫离子.17.(4分)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健康,我们要均衡摄入六大营养素,如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也密切相关,贫血是因为人体中缺元素造成的;从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来说,它属元素(填“常量”或“微量”);(2)衣服的面料有用天然纤维织成的,也有用合成纤维织成的,与天然纤维相比,合成纤维具有的一条优点是.18.(4分)水和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方法使硬水软化;洗衣服需要用水,但衣服上沾有油漆却很难用水清洗干净,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能油污;(2)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3)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时,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配制,若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3%(填“>”、“<”、“=”).19.(5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2)铁生锈的条件是,为了防止自行车的支架生锈常采用的方法是;(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用化学式表示),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20.(4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填“>”、“<”、“=”);(2)40℃时,将4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3)若固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4)40℃时,将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溶解于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时,甲物质需要水的质量乙物质需要水的质量(填“>”、“<”、“=”).21.(4分)现有A、B、C、D四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1)先分别取少量的四种溶液样品于洁净的试管中,再分别向四种溶液中滴加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结果A溶液显红色,B、C、D溶液显蓝色;(2)B、C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①A物质是(填物质名称);D溶液中溶质是(用化学式表示);②B和C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在A、B、C、D四种溶液中,若其中两种溶液混合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加入另一种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加入另一种溶液之前,两种溶液混合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探究22.(7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的药品加热的仪器名称:;(2)写出利用A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不宜立即收集的原因是,要利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水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填字母),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23.(7分)研究性学习在实验室进行了化学实验,向一盛有镁和铜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1)写出上述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猜想,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猜想】小光猜想:溶质为氯化镁;小红猜想: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镁;你的猜想:溶质为.(3)【讨论】你认为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由于活动性由于铜在H后面,所以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溶质中不可能有氯化铜.(4)【实验】若你的猜想正确,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证明你的猜想并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你的猜想正确(5)【应用】如果你的猜想正确,把该废液倒入铁质下水管道可能造成的一条危害.24.(7分)实验室现有氯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火柴、药匙、镊子及以下仪器:(1)若补充仪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取该气体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
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使容器内温度_________,压强变______,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_____________时,说明装置不漏气。
(2)若要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需补充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有_____________。
①请连接A、B,并将装置图补充完整;②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分)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
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A中含有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C中不含相同元素.C、D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
(1)请分别写出A、B、C、D物质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2)写出转化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3)写出Fe203与足量B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6分)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此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Na+外,还含有什么离子?【猜想与假设】A同学:含有OH-、Cl-、C032-B同学:含有OH-、Cl-、Ba2+C同学:含有(2)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探究】B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