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

从具体的感性表象向抽象的理性思考启动,是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显
著特征。

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
思维也渐次开始。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
感性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性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
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先演示把“10个苹果放在2个盘子里”,然后顺序演示把“9个、8个、7个
苹果放在2个盘子里”。

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盘子里
和盘子外苹果的数量,并比较盘子外的苹果个数与盘子个数的大小。

学生后发现商是盘子里的苹果的个数,余数是盘子外的苹果个数,
还会发现盘子外的苹果个数比盘子的个数要少。

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余数要小于除数。

这种抽象概括过程的展开,完全依赖于“观察---
-思考”过程的精密组织。

再次,要强化练习指导,促进学生实现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

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
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
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
过程。

因此,练习设计要力求巧妙:一是要加强基本练习,注重基
本原理的理解;二是要加强变式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数学意境中实
现知识的具体化,进而获得更一般更概括的理解;三是要针对易混易
错的知识设计对比练习,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更为精确的认识;四要
加强实践操作练习和体验学习,帮助学生把人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具体途经有:有目的的观察、测量、作图、试验与操作等;五要
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设计变式练习。

第四,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使学生的认识组成某种序列,形成一定的结构,
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问题。

我们都知道,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

一般而言,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顺向性。

这种思维方式是以问题的某一条件与某一答案的联系为基础进行的,即在思维时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
理得出正确结论,其方向只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对问题只寻求一种
正确答案。

其次,要指导学生掌握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
维方向的科学方法。

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
注意以下几点:
二是要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等。

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
正确的思维方向。

例如有些学生不知道如何作三角形的高,这时应
当怎样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呢?很简单,就是先弄准什么是三角形的高,“高的概念”明确了,作起来也就不难了。

三是要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

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

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
的有效途径。

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
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
答案。

四是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

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
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
思维的多向性。

思维品质如何会对思维能力的强弱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在这方面,要重点抓
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思维灵活是思维的灵魂,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我这样
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我发现”我还
发现“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二是要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
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

通过这种训练,可以调整
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再到百分之几的“几”,使之连成一个整体。

不仅可以培
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且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是要注意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材的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
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

因此,对前面例题
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
实践,即适当放手或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操做,以便
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教学中还要重视从直观形象入手,充分调
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获取多方面感性认识,并借助于形象思维的参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