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例题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分析统计图中数据的过程,能根据条形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体会条形统计图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学会数据分析,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通过尝试、比较,引出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咱们学校即将举行秋季运动会,德育处老师会考虑些什么?(天气)请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

每种天气具体有几天?你能用统计表和方格图清楚的表示出每种天气有几天吗?拿出学习单,任务一,试一试。

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师:很多同学已经完成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位同学的。

(四种不同的层次:只涂了格子而且是密密麻麻的、只涂了格子但是分开了的、分开涂了格子还标了天气、涂了格子标了天气还标了数据。

说完后将四个图同时呈现进行对比)师:一格表示一天,用涂格子的方法表示出天数,和他一样的举手。

师:(第二位同学和第一位同学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种更好?)和他一样的举手。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吗?(下面的同学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他吗?)(学生对话时教师完善统计图)他的回答你满意吗?真会虚心学习。

我们继续来看第三位同学的想法。

师:和她一样的向我挥挥手。

听了他的想法,第二种方法的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真是一个善于向别人学习的人。

掌声总给她。

第四位同学。

师:和他一样的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

第四位同学和第三位同学又有什么不同。

(完善图表)
师:刚才我们是在用格子的数量来表示各种天气的天数,所以我们制作做的是10.31日后15天天气统计图。

师: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多云有3天、阴天有6天、雨天有5天、晴天有1天。

师:你怎么一眼看出来的。

同学,这里写的多云、阴、雨、晴,表示的是(天气),这条水平方向的线有个专门的名字,叫横轴。

说一遍(横轴)。

那么左边带有数据的这条垂直方向的线叫(纵轴),没错,真会举一反山,再说一遍(纵轴)。

这里它上面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

师:除了每种天气的具体天数,从这个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从图中我知道阴天的天数最多,晴天的天数最少。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通过看左边的数据知道的。

师:如果不看数据,你们能快速知道哪种天气天数最多,哪种天气天数最少吗?
生2:能,我通过直条的高低就可以知道阴最多,晴天最少,因为阴的直条最高,而晴的直条最低。

师:真棒,不看数据,直接通过直条的高低就能看出哪种天气最多,哪种天气最少。

师: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3:从图中我知道阴天比雨天多一天?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因为阴天比雨天多涂了一格,所以我知道阴天比雨天多一天。

生4:通过标题我还知道这个统计图统计的是重庆市2019年10.29日未来15天的天气情况。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看来通过标题我们能够知道这个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

二、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条形图与象形图进行对比,深度体会“清楚”这一特点。

师:刚刚我们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了许多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象形图和条形图)那这两种方法,对数据的表示哪种更清楚?
生:条形统计图更清楚,因为有数据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每种天气有几天。

师:他说条形统计图更清楚,清楚在哪里?
师:确实,你真是一语中的,正是因为条形统计图有了纵轴上的数据,所以它能更加清楚的表示数据的多少。

(板书:清楚)
2.条形图与统计表进行对比,深度体会“直观、便于比较”的特点。

师: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又各有什么特点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师:是啊,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高低能够直观的反应出数量的差异,便于比较。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它的结构主要包含标题、横轴、纵轴,它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不仅能清楚的表示出每个内容具体的多少,也能够直观的通过直条的高低表示出数量的差异,便于比较谁多谁少。

这就是借助“形”来直观表示数据,正是做到了“数与形”的有效结合,才使得条形统计图能够更加清楚、直观的表
示数量的多少,便于观察比较(边说边完善板书),“数形结合”也是条形统计图的魅力所在。

三、绘制条形统计图。

师:这是10月份重庆天气情况统计表(出示2019年10月重庆天气统计表),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你还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试试吧!
师:大多数同学都画完了。

刚刚陈老师发现有一名同学画的又快又好,请她上前介绍一下方法。

尤其是还没有画完的同学更要认真听了,看看她用的什么方法画的又快又好?
师:你真的太细心了,太能抓住关键了!首先在横轴上找到多云,然后在纵轴上找到7,标记一下,然后从上往下画!再一次把掌声送给他!
师:下面的问题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每个方格表示(1)天。

2.()的天数最少,()的天数最多,它们相差()天。

师:你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推测重庆秋季气候有些特点?
四、生日月份统计
1.集中统计,举手数数。

(注意不要数错)
2.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表绘制,并回答问题。

3.交流汇报生日party你会建议梁老师选择在几月份。

五、知识延伸和拓展。

1.横式条形统计图出示、介绍。

2.观看1961年至今我国GDP世界排名变化情况。

3.谈感受、分享交流。

4.预测中国什么时间GDP可能会超过美国。

六、总结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统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更多的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总体而言课堂不够真实、开放还不够。

1.学生思维没有深入下去。

(如:数字标在哪里,线还是格子,为什么;在格子图中是涂色还是打钩或画其他符号更好,为什么;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从上往下画。


2.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准:学生到底会怎么表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背后所体现出孩子的数学理解水平、数学本质的差异。

(有横式、竖式;有从上往下;有画√等象形符号;学生觉得画√很方便,不愿意画斜线)
3.面对课堂生成资源运用、应对不足。

(一开始学生就出现横式;象形符号出现在第三层次)
4.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必要性、特点感受不够明显。

5.对于数据分析的深度不够(主要局限于数据分析的第1、第2层次)、统计的必要性体会总计不够深,教师小结的不够(如:通过统计10月天气小结统计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特点、通过统计生日月份的小结统计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决策、通过最后面gdp的变化视频观看和预测小结统计可
以帮助我们进行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分析的方法没有涉及。

6.对于末尾GDP排名变化图所做的铺垫和小结不够,否则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