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秘书史复习资料

秘书史复习资料

5•《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设史官
6.商朝的史官
(一)史官的分工与名目
就作用而言,贞卜史官、作册史官偏重于在政务方面为商王服务;
祭祀史官、记事史官则偏重处理事务,而作册史官和记事史官的职能与现代秘书最为相近。
7.史官的来源:贵族(殷商)
8.太史寮:是至今我国历史上最早诞生的中央秘书机构。这种秘书机构到西周时得到发展,臻于成熟。
秘书史复习资料
1简述甲骨文书。
答: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书是商王室用甲骨文写下的,记录以商王室的各种活动的文书,已初步具备文书的基本要素
2•简述周代的“史官文化”。
答:先秦的史官作为我国秘书的鼻祖,表现出时代特点,有的特点被日后历朝的秘书官员发扬光大,成为传统。概括起来,他们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宗教色彩由浓至淡,史官的分工、分层次由浅至深,产生了职业道德,形成了职业个性,文化素质优秀。
5•结合尚书台取代丞相府的过程分析中枢秘书机构变更的主要原因
答:汉代时,丞相的地位有所提高,丞相府也演变成为政权实体,为了巩固统治,汉武帝开始削弱抑制丞相的职权,并设立尚书台。丞相府被尚书台逐步取代的过程,说明封建社会中,皇帝设置秘书机构的目的是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保
证其实行君主独裁。一旦该秘书机构职权扩大,威胁到皇权,皇帝就予以抑制、削弱,或直接解散,重新设立一个听命于他的新的秘书机构。
春秋初期,情况发生变化,史官地位衰落,新秘书官职出现,大批士加入秘书队伍。这些都说明,我国秘书工作的初创时期,秘书是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表明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和其职业要求的严格性。
3.分析“士”担任秘书的积极意义。
答:(1)春秋战国时期,大批士加入秘书行列,壮大了秘书队伍,为原有的秘书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了秘书工作的质量,开创了秘书工作的新局面。
8.简牍文书
简牍文书是刻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文书,是先秦时期使用最多的文书形式。
9.上书:臣下向天子或国君陈述政见的文书是后代奏、章、表、疏等的前身。上书往往就一件事,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依据确凿的历史事件,纵横议论,逻辑性很强,富有说服力,而且语言形象、生动,音节铿锵有力。其代表作如李斯上秦王的《谏逐客书》
10.奏:臣子向君王进言上书的统称。臣下评议政事、陈述政见、弹劾官员的文书。
11.章:官员受封赠后向皇帝谢恩的文书
12.表:官员向皇帝陈述事情的上行公文。用处广泛,凡论陈、劝请、进献、荐举、庆贺、请安、讼理、弹劾均可用表。
13.疏(上疏):官员对政事的建议以及弹劾官员的上行公文,类似表。
课件中的重点:第一章中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计谋而观其识”,四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是“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是“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除了要求秘
书忠于职守以外,还非常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为此,他专门建立了“参署”制度,让秘书能充分发表意见,实行“纳言之政”。“参署”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三条,即“违覆”、“直言”、“进人”。
6.简述曹操、诸葛亮任用秘书的原则及方法。
1)曹爱才敬才,不计私怨,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广纳天下之士,而且知人善任,根据这些人才的特长,分别将其用为不同类型的秘书。
(2)诸葛亮用人不注重门第资历,只要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者,一律任用,任人唯贤。诸葛亮的用人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是“咨之以
9.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成熟的古文字。
10.卜辞的基本结构:
前辞某日某人卜问,史官姓名
(2)对社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秘书的地位和声誉。
(3)使古代秘书工作中文书档案和参谋咨询业务相对分离为独立性较强、各由专门秘书承担的两大部分,对日后的秘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答: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
7.简述“九品中正制”及“寒门掌机要”。
答:(1)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包括各级秘书官吏)的基本制度是自曹丕起始的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称帝后,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设立的,即令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其原籍所在州郡的中正,根据“以论人
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的原则,察访本州郡的人才,列为九等,以备选用。
(2)九品中正制设立的原意是为了网罗天下贤士,为国所用。然而,它很快就演变成以门第划分等级,按等级高低授官的腐败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高官都由门第显赫的世族担任,这些人垄断各级政权,而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只能充任僚属和低级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状况。这一腐败制度使大量人才受到压抑、埋没,没有机会理政。担任高官的世族往往自鸣清高,不屑从事具体事务,且常常身兼数职甚至数十职,实际上连一职也不能胜任。所以,这一时期,在公府和地方政府中,主官位尊而大权旁落,秘书位卑而权力膨胀,形成了名实相反的主从关系。造成了“寒门掌机要”的状况。
1、我国秘书工作的起源:
孕育于部落联盟的昌盛时期,萌发于夏朝,形成于殷商。
2.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文字和公务文书。
3.秘书工作产生的社会条件
秘书工作是领导部门的辅助性工作,因此,只有出现了领导部门,才会随之而产生秘书和秘书工作。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表意的工具,也是书写文书的先决条件。
文书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材料,它只有在文字出现后才可能产生。
领导部门为了颁布命令、制定规章制度、记录事件,以便实施管理,需要制作文书,因此产生了公务文书。
公务文书需要有人拟制、处理、传颁、保管,由此产生了以文书工作为主要业务之一的秘书和秘书工作。
4.纳言官
进善旌、华表木(诽谤之木)、敢谏之鼓是我国信访工作的原始形态和早期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