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摘要:本文论述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程序和方法。
总结企业在建立安全标准化过程及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运用先进风险管理的理念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型,最终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标准化。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风险评价前言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拥有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一套,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一套。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的规定,公司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化工工艺--合成氨工艺;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的规定,公司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有11种。
公司在推行安全标准化过程中,研究化肥装置的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是否适用,如何真正掌控公司的重大风险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实现装置长、满、优经济运行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研究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作为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事故,保障广大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具有实际意义。
1 安全标准化与风险管理1.1 安全标准化与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1.1.1 安全标准化安全标准化(safety standardization)是为安全生产活动获得最佳秩序,保证安全管理及生产条件达到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等要求制定的规则。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是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其核心就是要求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所规定的标准,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从而满足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的市场准入条件。
安全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如图1所示):1.1.2 风险管理1.1.2.1 风险的基本概念风险的概念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现代安全理念和创新实践》一书中给出了关于风险的一般定义:在一定环境下,由危险事件引起,可能造成损失的概率。
1.1.2.2 安全标准化中的风险管理实施安全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类风险,减少事故发生,改善企业的安全管理绩效。
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管理关口前移,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风险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表1可以对比发现,无论是国内的安全标准化,hmems还是国外的安全管理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点,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都占有很高的地位。
所以,应当加强安全标准化中风险管理。
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标准中风险管理大致可以分为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重大危险源、风险信息更新、范围与评价方法。
1.2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我国的风险管理开展比较晚,过程比较缓慢,在自然灾害风险分析方面,先后提出了基于灾害系统论、模糊风险评价理论等。
为提高生产安全工作中决策科学化的水平,各类风险评价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营评价中,包括系统发生事故风险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工业安全管理、在线风险管理、运载火箭的重要子系统的安全分析、管道煤气工程安全评价、海洋平台的载荷评估等。
1.2.1 国际最新风险管理原则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类活动的各种风险,并确定社会可接受的合理的风险标准,为系统安全分析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风险管理的形成过程如图2所示。
在安全风险管理领域,一项新的国际标准((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已被国际标准组织(iso)风险管理技术委员会制订完成,并于2009年正式公布。
iso 31000是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as/nzs 4360:2004》为基础,实现了安全、健康、环境与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体化,可以应用于任何企业、组织、协会、团体或个体等,并不特别限定于某些行业或部门,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其风险管理程序为(见图3)。
1.2.2 风险管理、风险分析过程风险的回避、风险辨识、风险的转移、风险评价方法。
1.2.3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在策划阶段确定风险评价范围、评价准则及管理责任后。
应针对不同评价范围和评价目标选取适当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选取的评价方法既要简单易行,又要能适应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有害因素的特点,常用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的比较见表2。
结合以上评价方法和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推行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及危险化学品企业特点进行分析,建议危化品企业在建立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初期,可首先选择4种评价方法: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检维修、开停工以及其他作业活动进行分析;应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对设备设施进行分析;应用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对作业条件进行分析;应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重点和关键的工艺过程进行分析。
这样,风险评价能够较为全面,基本覆盖了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全过程,并且符合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风险大、岗位多、设备设施复杂的行业特点,同时对企业来说简便易行,容易推广,能够在短时间内应用好这些方法。
企业在熟练应用这些方法后,再逐步对其他方法进行学习和应用,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1.2.4 风险控制风险的辨识与评价工作结束后,应按照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的要求开展对重大风险的识别与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作业条件重大风险,危险度评价等。
并依据企业情况以及管理方式合理确定重大风险的控制措施。
2 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建立安全标准化过程及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007年,公司荣幸被选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与陶氏化学公司“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合作项目”试点企业,2008年8月通过了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的评审,初步建立起安全标准化工作体系。
2010年至2011年进行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2012年3月通过了二级企业复评验收。
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要推动和创建一级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安全标准化建设基础条件较差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已运行18年,设备逐年老化,各种隐患突出。
化工园区的建立周边危化品企业影响增加,作业环境相对复杂。
年产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的大化肥装置建成两年,未正式投入生产,存在许多未知隐患。
目前公司采用一套班子管理两套装置,人员协作相互调集未真正得到验证。
这些客观因素都极大地制约了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进程。
2.2 对安全标准化规范认识模糊2.2.1 与现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重复企业各级人员对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安全标准化和iso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大同小异,只要通过iso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认证,就不需要再开展安全标准化。
抱怨重复工作较多,有效的将两个体系整合运行还需长时间的磨合研究。
2.2.2 对通用规范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特别是公司中层干部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学习理解不够,可能认为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车间没有关系,造成在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时出现安全管理部门“单打独斗”的现象。
2.3 风险管理不够完善2.3.1 风险管理范围分类不清安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分类未能体现人-机-环-管系统的概念。
公司开展风险管理过程还存在少数人员参与,虽然在变更管理制度中有风险分析要求,目前很难找到相关记录佐证。
危害因素辨识清单的范围不能完全覆盖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的范围。
2.3.2 风险评价方法应更加具有针对性目前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方法还停留在采用是非判断法,危险可操作性评价法( lec法)。
重大风险的评价也是采用简单的是非判断和半定量的分析方法。
风险分析的深度、准确性、量化程度不够。
风险评价方法对复杂的合成氨工艺的针对性不够。
3 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型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肥分公司通过了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验收,力争创建安全标准化一级企业。
创建工作处在一个新的起步状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生产制度,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的研究应当继续深入;运用先进风险管理的理念建立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型,加大工艺过程风险分析,运用先进风险评价方法如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安全检查表等,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分类、分级以及建立适合本企业的风险评价方法,最终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标准化。
4 结论安全标准化有助于帮助企业建立安全运作模式,从而治理隐患,防范事故。
风险管理是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和核心。
只有重视风险管理、全面认识风险、准确评价风险才能控制风险。
有效开展安全标准化风险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性,能为企业提供安全的经营环境,能够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1]期刊李晶浅谈危险化学品风险管理标准化江苏氯碱 2010年第1期第4页至第9页[2]期刊陈玖芳等企业安全标准化过程中有关风险管理的问题探讨安全健康和环境 2009年第9卷第11期第32页至33页[3]期刊刘健等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0年第10卷第12期第35页至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