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课后强化训练 18 文言句读和翻译(1)

中考语文课后强化训练 18 文言句读和翻译(1)

18 文言句读和翻译一、(2012·绍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犭婴(明)何景明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弗得自致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

”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犭婴悉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无有也。

迹之至窟旁,曰:“货安在?”犭婴据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 给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猿善援/犭婴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解析】要求有三次停顿,实际是提示考生,“猿”和“犭婴”是两个不同的动物,所以分属两句的主语,“惟跳躁”是说习性,前后分别断开。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货物原本归我所有(或“货物本来就是我的”),你怎么能占有呢?【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这几个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固”译为“本来”,“尔”译为“你”,“何”译为“怎么”,此句是反问句。

二、(2012·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义阳①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扬都②。

嗜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③,乃时吞纸以实腹④。

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犬亦饥虚,起行盗食。

呼之不至,哀声动邻⑤,犹⑥不废业,卒成学士。

【注释】①义阳:地名。

②后出扬都:后来到了扬都。

③累日不爨(cuàn):连续几天不能生火做饭。

④实腹:填充肚子。

⑤哀声动邻:哀痛的喊声惊动了邻里。

⑥犹:仍然。

1. 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解析】画线句是说“我”求学中受到寒冻之苦,当“我”回到家冻僵时,媵人所采取的措施。

理解了此文意方可加标点。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辛大概(大体)就是这样。

(2)嗜学,家贫无资。

特别爱好学习,家里贫穷没有钱财。

【解析】第(1)题中关键词“若此”,译为“大概就是这样”。

第(2)题中关键词“嗜”,译为“特别爱好”;“资”译为“钱财”。

第(2)小题句中的重要实词“嗜”就是《送东阳马生序》一课中“余幼时即嗜学”的迁移。

三、(2012·连云港)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乙】及长,爱花成癖,喜剪盆树。

识张兰坡,始精剪枝养节之法,继悟接花叠石之法。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兰坡临终时,赠余荷瓣素心春兰①一盆,皆肩平心阔,茎细瓣净,可以入谱者,余珍如拱璧。

花叶颇茂。

不二年,一旦忽萎死,起根视之,皆白如玉,且兰芽勃然②。

初不可解,以为无福消受,浩叹而已。

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③灌杀也。

从此誓不植兰。

(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注释】①荷瓣素心春兰:一种稀罕、名贵的兰花。

②勃然:充满生机。

③滚汤:开水。

1.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花以兰为最/取其幽香韵致也/而瓣品之稍堪入谱者不可多得。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此题并不是句中停顿,而是划分句读。

应在理解文言语段的基础上划分。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2)事后始悉有人欲分不允,故用滚汤灌杀也。

事后才知道(因为)有人想要分植兰花而没被允许,所以用开水浇灌烫死了它。

【解析】字词落实到位,语意流畅即可。

重点字词有“果”“唳”“怡然”“始”“汤”。

四、(2011·黄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11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

③陛:殿前的台阶。

④少:通“稍”。

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

⑥发:打开。

⑦揕(zhèn):用刀剑等刺。

⑧绝:挣断。

⑨还:通“环”,绕。

⑩卒:通“猝”,突然。

○11郎中:宫廷的侍卫。

1.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准确断句。

要读懂文句,从整体上根据其意思来划分朗读停顿。

2. 翻译下列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使毕使于前。

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解析】翻译这两个句子,应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

五、(2011·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

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逼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

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

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清涧都虞侯。

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

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

世忠忧之。

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

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

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以功授阁门宣赞舍人。

(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

②却行:倒退而行。

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

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阁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

⑤擢:提拔。

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

鹘:鸷鸟。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敌骑数千四面集敌骑数千/四面集【解析】划分朗读节奏有两种标准:有时可以音节划分,有时可以意义划分。

从这个句子来看,说明了两个意思:一是敌兵很多,二是从四面聚集过来。

且只要求划一处,所以答案为最佳划分方法。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难度不大。

2. 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解析】翻译时要做到语句通顺、句意完整、重点词语不漏译。

本句重点词为“闻”“大”“摇愕”,必须译出,否则将扣分。

六、(2011·连云港)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

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注释】①逮:到。

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1. 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君爱老_/_而恩无所不逮_/_治国之本也【解析】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意思,把握断句的规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

【解析】翻译文言句子一般用直译的方法,抓住句中的关键词,使词义一一落实到位,同时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使语意连贯流畅。

第(1)句关键词为“徒”“其实”,第(2)句关键词为“乐”“衰”,同时此句为判断句。

七、(2011·滨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

”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