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及主题分类

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及主题分类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主题分类
一、翻译
1、翻译原则
①信: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减内容
②达:符合表述习惯,语言通畅
③雅:译文富有文采,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2、翻译方式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的逻辑)
3、翻译基本法
(1)留
①五留意识:人名、地名、官名、专有名词、古今同义→保留不翻译
虽有佳肴()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删
①定义:对文言文中仅起某种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可不译。

这些词语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等。

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有些之乎者也充当标点符号。

其谓此乎()
孔子云,何陋之有?()
(3)补
①定义:翻译句子时,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使句意完整。

补出句子中残缺成分,影响句子通顺的残缺也要补全,古诗词中也有大量成分残缺需要补全,即:补出()残缺
②句子类型判断
A.判断句的补充:首先要学会辨识判断句。

如“……也”、“……者,……也”等这样的形式的句子或含有“为、乃、则、非、即、是”这些判断词的句子即为判断句。

在翻译时加上判断词“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B.省略句的补充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C.被动句的补充:要加上被动词“被”
帝感其诚()
(4)转
①定义:无法直译的字词转为意译
青梅竹马()
(5)调
①定义: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来调整语序(注:古诗词里也有大量的语序混乱,需要调整语序)
相与步于中庭()
(6)换
①定义:文言文中常出现单音节词、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变化、通假字、
活用词),这时候就要把单音节字换双音节词,古义换成今义。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二、文言文主题类型
(一)写人叙事类
A.类别
1.求知好学
2.执政为民
3.人物传记
4.传统美德
B.考点
人物形象题: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文章是如何刻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对比等)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人物有什么特点……
曹刿();诸葛亮();花木兰()……
(二)借事言理类
A.类别
1.事理探究2.议论明志
B.考点
文章主旨题:这篇文章告诉你一个怎样的道理?这篇文章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怎样的志趣追求和理想抱负?你怎样评价这种思想追求……
答:为人处世的小道理/自己的理想抱负、修身明德、自我完善等
例:《桃花源记》寄托陶渊明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孙权劝学》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郑人买履》说明人要懂得变通;《杞人忧天》告诉人们不要为没有必要担忧的事情而忧虑……
(三)写景抒情类
A.类别:描写瑰丽多姿的自然风光
B.考点
景物分析题:抓住景物怎样的特征?描写了怎样的美?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调动多种感官;色彩的变化;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情景;时空;虚实等)和修辞?品味词语的佳处……
例:三峡山水四季变化之美;琅琊山醉翁亭周围四时之景、朝暮之景;桃花林奇异风光及世外桃源之美;陋室环境之雅……
情感表达题: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向往/赞美/喜爱美丽的大自然(纯游记)→微妙复杂的内心情感(借景)
例:《小石潭记》中作者写了小石潭的水清、石异、源曲、境幽,但也表达了柳宗元的郁郁寡欢等感情。

坐.盗( ) 其.实味不同( )
寡人反取病.焉( ) 晏子辞.( )
3.请从【乙】文中找出一个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2)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

5.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6.【甲】文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