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中心工程-地铁虹桥西站桩基工程立柱桩制作、安装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地理概况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中心工程位于现有虹桥机场的西部,规划范围东起外环线、西至华翔路、北起北翟路、南至沪青平公路,规划用地26.26km2。
枢纽整合了航空、磁浮、高铁、地铁、公交、社会车辆等各种交通形式,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
根据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初步分工,交通中心工程包括东交通广场(东交通中心)、地铁东站、磁浮虹桥站、西交通广场、地铁西站、能源中心、110KV变电站。
地铁虹桥西站是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中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上方的SN5路连接体、京沪高铁主站房、南北楼、西公交广场及西部商业开发共同组成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工程,其地下一层为虹桥铁路客运站及公交枢纽共用的进出站大厅及大通道;地下二层为东西方向的青浦线、2号线、10号线的站台层、区间、2号线站台后折返线及5号线、17号线站台厅;地下三层为南北走向的5号线与17号线的站台层、及三个穿式风道;车站东部与地铁虹桥东站相连,西部2号线及青浦线继续延伸。
虹桥地铁西站灌注桩工程紧连西交通广场东侧,位于磁浮虹桥站的西端。
东西长448m,南北长198m。
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
2、工程概述(1)、本工程的施工范围为桩基钻孔灌注桩(抗压桩、抗拔桩、抗拔扩底桩、立柱桩)桩端后注浆)等工程。
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甲级。
(2)、虹桥地铁西站工程桩基采用原土造浆泥浆护壁正循环成孔的钻孔灌注桩,其抗压桩、抗拨桩、立柱桩的桩径均为¢850。
抗拨桩选用直线桩和底部扩底二种桩型。
设计图总桩数共为4716根桩。
总桩数按施工图实点总桩数为准。
其中本桩基工程中立柱桩为:(1)临时立柱桩,(2)与工程桩结合的立柱桩;桩数按施工图实点桩数为准。
(3)、本工程支护形式为地下连续墙围护+两道桁架式混凝土支撑,局部四道混凝土支撑,钢立柱范围主要集中在B2、B3层区域,其中B2层基坑挖土标高为绝对标高-16.620m,开挖深度为21.12m,B3层基坑挖土标高为绝对标高-24.560m。
挖土深度为29.06m。
根据目前掌握的设计图纸,本工程立柱桩共分为两种形式,栈桥区域采用4L180x180x18角钢格构柱,支撑区域采用4L160x160x16角钢格构柱,格构柱截面尺寸为460×460。
钢立柱插入基坑以下4m,设计顶标高为-7.050m。
B2层区域钢立柱有效长度为13.57m,B3层区域钢立柱有效长度为21.51m。
钢立柱单件最重约为6吨。
(4)、利用工程桩的立柱桩须桩端后注浆,临时栈桥下的临时立柱桩也采用桩端后注浆工艺,桩内设二根注浆管,注浆管直径φ25(内径),插入孔底400mm-500mm,压浆水泥采用P42.5普通硅酸水泥,并经磨细处理,水灰比控制在0.5~0.6,单桩注浆水泥量1.8m3。
(5)、本工程立柱桩包括支撑临时立柱桩与支撑立柱结合的工程桩。
为保证临时钢立柱的定位和垂直度,要求临时立柱桩及与立柱结合的工程的定位偏差不大于2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300,且应一次成桩,施工精度要求较高,立柱桩的钢格构柱垂直度偏差为1/300,中心偏差±5mm,钢格构柱各边与轴线严格垂直或平行。
(6)、本工程设计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约+7.350m,场地平整至绝对标高+2.350m、硬地坪施工至绝对标高+2.800m、施工道路施工至绝对标高+2.900m、后开始桩基施工,设计桩基施工图所注标高均为绝对标高,高程系统为吴凇高程系统。
3、与本工程项目有关单位建设单位:上海申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机场指挥部设计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包单位: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土建主承包单位: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上海市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检测单位: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4、工程目标工期目标:合同工期要求。
质量目标:一次验收合格。
文明、安全施工目标:创建区文明工地及建工(集团)总公司文明工地,月事故负伤频率控制在0.8‰以内,无重大伤亡、火灾、交通、管线、设备等重大事故。
5、工程地质概况二、编制依据1、本工程招标围护桩基设计图纸和设计技术要求;2、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本工程基坑周边管线图;4、本工程投标技术文件;1、施工规范及标准(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5).《地铁设计规范》(GB50107-2003)(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5-2001)(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9).《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1).《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12).《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08-202-2007)(13).《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DGJ108-109-2004)(14).《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1999)(15).《铁路工程桩基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99)(16).《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YB9254-95)(17).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三、立柱桩制作方案1、工艺流程钢立柱的制作施工前准备—>材料—>放样—>号料—>切割—>对接—>矫正和边缘加工—>拼装—>焊接—>编号—>验收。
2、施工前准备a、根据设计提供的施工图,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图纸深化,经项目部委托批准后方可实施制作,当确需修改原设计图时,必须取得设计者同意,并签署更改文件。
b、钢立柱制作必须按本方案进行,遵守工艺,实行工序控制。
c、对本方案中未尽部分,按现行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执行。
3、材料a、钢材采用Q235B钢。
b、焊接材料:E43XX型焊条、BT50-6气保焊焊丝,气保焊焊丝应符合《气保焊用碳钢、低合金钢丝》(GB/T8110)规定。
c、以上材料必须具有《产品质量检验证明书》,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4、放样、号料a、放样前必须认真复核图纸尺寸。
b、放出1:1钢立柱实样,放样使用的钢卷尺等量具必须经过计量单位检验合格,丈量尺寸必须分段叠加,不能分段测量后相加全长。
放样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工人承担,放样前详细阅读理解全部图纸,核对外形尺寸。
c、缀板下料采用剪板机。
d、号料前复核材料的规格、材质、外观,如有不符,及时纠正。
e、切割下料后的半成品材料,必须进行第一次矫正、校平,校直时应采取不损伤钢材的方法进行,尽量采用机械设备冷弯矫正,并严格执行规范。
f、半成品材料因气割造成的毛刺,氧化铁必须用角向砂轮打磨平整,处理干净。
5、构件拼接a、钢立柱拼接必须在模具内进行。
保证构件的外形尺寸、角度、垂直度等尺寸。
拼装模具要经过车间、部门质监人员复核后才能使用,从拼模具制出的第一次构件要进行首检,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后才能进行批量加工。
b、角钢对拼装前,必需将二接触面用砂轮机磨平,端面应水平。
6、焊接a、焊接前对焊缝处进行清洁工作。
b、施焊时,母材非焊接部位严禁焊接引熄,避免母材损坏。
在坡口内引熄不得留下弧坑。
c、施焊后,立即清除焊渣进行外观检查并由质量员进行电焊质量验收。
d、焊缝出现裂纹缺陷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应检查原因,订立修补措施后,方可处理。
e、严格执行工序检测,质量控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施工现场管理。
f、焊缝焊接质量必须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规范〉(JGJ81-2002)。
g、钢立柱焊接宜尽量采用自动焊接并使大部分构件处于平焊接部位。
h、对接后的钢构件产生的变形,校正方法应采用机械设备冷弯矫正,必须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i、缀板焊接顺序对称焊即上面下面左面右面。
7、编号在钢立柱上部第一道4块缀板上分别标注其长度、对应工程桩桩号,便于现场校对、吊装。
8、运输a、为了确保现场施工进度,派专人现场联系和管理,加强现场与工厂联系,根据现场需要送相应规格、长度的钢立柱。
b、根据不同长度的钢立柱选用20t~40t加长卡车,一般情况下为夜间运输。
c、行经路线a)、龙吴路→元江路→中春路→华翔路→航达路→SN4路→施工现场(南侧)b)、龙吴路→元江路→中春路→华翔路→青虹路→SN4路→施工现场(北侧)9、现场验收卸料根据现场施工进度,由桩基施工单位每周向加工厂出具格构柱进场计划,加工厂根据计划将格构柱运至现场后,机施公司、基础公司、七建和监理进行共同验收,确保质量、规格无误后,由桩基施工单位负责采用吊车卸料,就近堆放至施工现场。
10、质量控制措施a、质量保证体系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
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
项目上配备专职质检员,对质量进行控制。
2)树立全员质量意识。
贯彻“谁管生产,谁管质量;谁施工,谁负责质量;谁操作,谁保证质量”的原则,实行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并采取经济手段来辅助质量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加工质量保证体系网络图b、严格按设计图及《钢结构施工验收规范》、《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进行施工。
c、如需要更改必须经得原设计签证同意后方可施工。
d、按照本项目施工方案顺序严格实施。
下道工序验收,上道工序以工序工艺控制,保证质量,落实责任人并做好零部件工艺,构件实测明显记录。
由车间主管签证。
e、施焊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钢结构焊接工艺〈JGJ181-2002〉规程,经专业机构考试,并取得“资格等级”合格证。
f、由施工作业人员(自检)车间质检(互检)部门专职质量检测人员(专检)实施三级质检,三级评定。
g、认真详细检测构件的几何尺寸、外形尺寸、对角线尺寸、平整平直度、等,并做好记录。
附检测标准。
h、成品保护实施措施工程施工过程中,制作、运输、拼装及吊装均需制定详细的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防止变形及表面破坏等,因此制定以下成品保护措施:1)工厂制作成品保护措施(1)成品必须堆放在车间中的制定位置。
(2)成品在放置时,在购件下安置一定数量的垫木,禁止构件直接与地面接触,并采取一定的防止滑动和滚动措施,如放置止滑块等;构件与构件需要重叠放置的时候,在构件间放置垫木或橡胶垫以防止构件间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