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趣的磁铁说课稿

有趣的磁铁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研究磁铁》是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电和磁单元中的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相关条文编写而成的。

在指导学生研究了有关电路的内容之后,研究磁铁的性质,从而为以后探究电磁转化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和辅垫。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的己有经验出发,从磁铁具有吸铁本领入手,一步步动手研究有关磁铁的重要性质,帮助学生建构起磁铁具有磁性,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有南北两极,磁极可以指示方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些科学概念。

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简单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

因此,本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探究活动。

2、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分析,认为本课教学目标是:
(1)认识不同形状磁铁,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通过一系列操作,会做有关磁铁的相关实验。

(3)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了解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
从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能力,我把本课教学重点定在“设计实验活动探究磁铁性质”上,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根据实验结果理解磁铁具有南北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生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于磁铁比较感兴趣,在学生的好多玩具中也有磁铁,但对于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比较模糊,还停留在磁铁能吸铁这一性质上,我认为教师在这一内容上不必花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重复探究操作,但也不能省略,可以增加其难度,而对于南北极和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学生还比较模糊,所以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应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对于这两个性质的探究可以多花点时间。

2、教法和学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和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从教的方面来说,通过设疑激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大胆猜测,动手实践,仔细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通过观看指南针录相,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重点,激趣导学,引导实践,指导分析。

从学的方面来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仅动手操作,还要用心思考,得出结论。

同时能合作学习,团结协作,培养自己严谨的实验品质,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在下面我还将结合具体教学过程谈教法学法。

3、教学器材准备:
器材:条形磁铁、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指南针、没有标极名的磁铁、水槽、小车、塑料盘、铁屑、大头针、回形针、小铁球、塑料杯
本课所选择的器材我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学生利用这些器材经过有序合理操作能够很好地认识磁铁的性质。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提出本课研究的问题。

我出示装有水的杯子,在杯中放几个回形针,让学生想办法不接触水而取出水中的回形针,学生经过思考以后提出利用磁铁吸出回形针,教师请学生试一试。

提问为什么会想到利用磁铁来吸?设置
该情景目的是引出磁铁,接着介绍几种不同形状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改变学生对磁铁固有概念,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磁铁能吸铁还能隔着物体吸铁,这是磁铁的一个性质。

你们还知道磁铁有哪些性质吗?从而引出课题——研究磁铁。

本课最重要的一个教学活动是(二)分组实验,探究磁铁性质。

实验一:验证条形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强,认识磁极,并知道磁性是可以传递的。

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并理解到这一性质,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安排了三个小的实验活动。

1.让学生用磁铁一个接一个地去吸大头针。

2.将条形磁铁放在盛有铁屑的盘子里,看哪个部位吸的最多。

3看小铁珠放在磁铁旁会出现什么现象。

同时出示实验活动记录表,让学生在实验后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看到了条形磁铁的两端吸附的铁屑最多,小铁珠总是滚向磁铁的两端,从而知道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强,告诉学生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同时学生发现磁铁上的大头针可以一个接一个,明白磁性是可以传递的。

这三个实验我都先让学生进行预测,然后通过实验操作,得出结论。

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严谨而有条理的实验,进行仔细观察的实验态度,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探究磁铁性质中我安排的第二个大的实验:验证条形磁铁能指示方向。

我先出示指南针,说明指南针就是磁铁做的,向学生设置疑问:难道磁铁能指示方向吗?从而引入下一个探究活动。

先出示实验要求:
PPT(学生分组实验,即将条形磁铁平放在塑料盘上,再放到盛有水的水槽里,轻轻转动一下,看静止时磁极指向的方向如何,重复做三次,看结果如何。


这三条实验注意点提醒了学生如何有条理规范地操作,帮助学生知道怎样获得来自实验过程中的准确信息。

接下来我让学生动手操作。

(看视频)
学生将盛有磁铁的小盘放入水里,轻轻旋转,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磁铁的S极总是指向南方,最后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磁极可以指示方向,学生有惊奇之余明白了指南针的奥秘。

随即播放关于“司南”的录相,和开始出示指南针的教学环节前后呼应,让学生说说感想。

既巩固了学生磁极可以指示方向的概念,又激发了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探究磁铁性质中我安排的第三个大的实验:研究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先让学生预测如果磁铁和磁铁相互接近,又会怎样呢?
然后演示在玩磁铁的时候一个有趣现象,(将两个环形磁铁的同极靠在一起松手,上面的跳了起来),学生感到不可思议,其实我是想通过这个演示实验有效地清晰地传递给他们一些科学信息,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思考是什么力量使磁铁跳起来呢?
这时出示实验器材:小车,条形磁铁。

同时出示实验要求:1把两块磁铁放在小车里,分别用一块磁铁的S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S极和N极,2用同样的磁铁的N极去接近另一块磁铁的S极和N极,观察并记录下你的发现。

3小组讨论磁极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
小组汇报实验情况,通过辨析明白磁铁最重要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看视频)
这一实验的操作很简单,但现象却很有趣,小车有时会吸在一起,有时又迅速分离,。

科学上有时简单的现象却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些复杂的事物本质。

解释刚才实验中小磁铁跳起来的原因。

(三)拓展探究,识别未标磁极磁铁的两极,总结本课教学。

这一教学环节是为了巩固学生在以上实验中认识到的磁铁的性质,同时激发他们后续探究的兴趣。

1、出示一块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

提问:这块磁铁没有标明S极和N极,大家有办法帮老师确定哪端是S极,哪端是N极吗?让学生交流想到的方法,提醒他们注意运用到已接受到的关于磁铁的一些科学信息。

2、让学生试一试,从实验过程和结果中,我看到学生经过本课的探究活动后,对磁铁的一些基
本性质掌握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看视频)
师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汇报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同时布置课后探究任务。

一是磁铁还有哪些性质?二是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我们既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

课虽结束了,但是探究活动并没有结束。

要把学生的科学思维活动继续进行下去,推动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

四、说板书设计
研究磁铁
磁力最大
磁极:指示方向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这样的设计,突出重点,让学生对磁极的性质一目了然。

总之: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规范而有序,探究欲望强烈,讨论激烈而到位,了解并获得了较充分的科学概念。

教者指导和示范讲解有效地帮助了学生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当然教学本课后我有一点自己的教学反思:科学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一定要环环相扣,科学知识的展现一定要有层次性,从而聚拢学生的思维。

∙上一篇:苏教国标本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参考教案
∙下一篇:[小学科学]《摩擦力的秘密》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页关闭窗口返回顶部
相关文章
∙施桥中心小学龚华俊老师荣获全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