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学总论1_PPT幻灯片
中药鉴定学总论1_PPT幻灯片
金钱草 (报春花科过路黄)
广东金钱草 (豆科广东金钱草)
海桐皮
豆科植物刺桐的茎皮
川桐皮五加科植物刺楸的茎
浙桐皮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茎皮
广东海桐皮
木棉科植物木棉的茎皮
“同名异物”
大青叶
十字花科菘蓝 蓼科蓼蓝 爵床科植物马蓝 马鞭草科路边青
番木瓜
木 瓜
同物异名:是指同一药用材料在不同地 区称呼不同的名字,作不同的中药使用。
中药资源存在的问题:
¡ 人们需求量增大 ¡ 环境改变使一些优质资源减少或消失 ¡ 有些品种产量低,供不应求(牛黄) ¡ 某些品种珍稀濒危(羚羊角)
寻找和扩大药源的途径
发掘民间药、民族药 以亲缘关系为线索 以有效成分为线索 以药理和临床疗效为线索 古代本草中寻找 人工栽培、养殖、合成,代用品研究 组织培养、生物工程:
德庆巴戟天和何首乌、雷州高良姜、肇庆芡实、 连州玉竹、化州橘红和广佛手。 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四川:川芎、川牛膝、川贝母、川木香、川乌 (附子)、草乌、黄连、厚朴
江苏:茅苍术、薄荷(太仓县) 吉林:人参(抚松)、五味子、鹿茸 云南:三七、云木香、儿茶 青海:大黄、冬虫夏草 山东:北沙参、金银花 宁夏:枸杞 内蒙:黄芪 广东:砂仁(阳春县) 甘肃:当归(岷县) 福建:泽泻、乌梅 山西:潞党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中药鉴定学发展三个阶段
古代(秦汉——清朝) 近代(建国前) 现代(建国后)
古代由于药物中植物类药占大 多数,所以古代把记载药物的 书籍称为“本草”,把药学称 为“本草学”。
从古代本草沿革看中药鉴定的发展
名称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本草拾遗》 《证类本草》
例如玄参科植物阴行草在华北和东北地区用 作“刘寄奴”,而南方则作“土茵陈”使用。
刘寄奴:破血通经,消肿止血 土茵陈:清热燥湿,退黄
“同物异名”
人参:
(古名):鬼盖、人衔、神草、人微、土精、地精 (产地):石柱参、高丽参、长白参
(加工方法):生晒参、白参(糖参)、红参 (野生和栽培):野山参、园参、林下参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谢宗万院士说过:“品种一错,满盘皆否。”中 草药或天然药物的应用和研究中品种问题是源 头问题,品种错了,在临床应用中轻者贻误病机, 重者危机生命,在研究中后续工作则无从谈起,成 了无本之木.
“虽有良医而药味为伪药,则良医无济于事”
造成品种混乱的原因:
历代本草记述不详,有的有分歧
②制定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③适用范围:新中药材
新中成药 老药再评价
中药质量标准检测项目
真实性检查——品种基原、产地、药用部位、 采收加工及炮制方法等
品质优劣度检查——有效成分种类及含量等
纯度检查——水分、灰分、重金属、农药及黄 曲霉毒素等有毒物质限量。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即使是同属植物,所含成分也可能极大不同:
柴胡:柴胡属植物40种17变种
柴胡 、狭叶柴胡 —皂苷
大叶柴胡
—柴胡毒素
大黄: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
—泻热作用好
河套大黄 —泻热作用极差
历史沿革,品种变迁(阿胶) 不法药贩制造、销售假药 外形相似,引起误用
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中药品质优劣的影响因素:
简要的序例—用药基本理论
《本草经集注》
编 撰 人: 陶弘景 成书年代: 公元502~536(梁) 载药数目: 730种 特 点: 最早依自然属性分类
栽培条件——GAP基地 产地——广藿香(石牌、海南) 采收加工——薄荷、茵陈 药用部位——三七、蝉蜕 贮藏运输——陈皮、贯众、荆芥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①中药质量标准பைடு நூலகம்义:
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 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 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道地药材”—— (authentic and superior medicinal herbals)
道地药材选萃
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浙八味——白术、杭菊花、玄参、延胡索、杭白
芍、麦冬、温郁金、浙贝母。 四大北药——当归、黄芪、党参、大黄。 十大广药——阳春砂仁、石牌藿香、新会陈皮、
《中药鉴定学》: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
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 源的应用学科。
《中药鉴定学》课程的特点
是中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课程 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据统计,我国药用植物、药用动物 和药用矿物的资源总数约为13 000种左 右,其中药用植物有11000余种、药用动 物近1 600种,药用矿物近100种。
道地药材的概念
许多药材由于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多 年来劳动人民精心培植和加工,逐步形成 了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生产及加工技术 成熟、质量稳定、临床常用的著名药材。
总论
1.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2.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3.中药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4.中药的鉴定
几个相关概念
药物 中药
草药
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
中药材
中成药
草药
并非特指草本药材, 是我国部分地区民间草 医用以治病或者地区性 口碑相传的民间药。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意义
现知的最早的本草著作 最早记录了中药鉴定的内容和方法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重视性味 生境 产地 形态 混淆品种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 最早附彩图 提出质量影响的因素
《本草纲目》
世界性重要的药学文献
《神农本草经》
编 撰 人: 未知 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 载药数目: 365种 分上中下三品 特 点: 每味药载性味、功能主治
白头翁 《本草经集注》: 近根处有白茸 过去本草记载共20种,
现集中在 毛茛科 白头翁(药典品) 蔷薇科 委陵菜(湖北习用)、翻白草 菊科 祁州漏芦
地区用药习惯不同(一药多源,易于混 杂)
习用品:来源与正品不同,但在某地区使用历 史较久、沿用成习的品种。(金钱草、海桐 皮、土荆皮、升麻、王不留行、络石藤、功 劳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