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2015/7/25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正数和负数》,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本节课的内容。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本书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
它是学生学过的自然数、分数的延伸和拓展,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区分正负数,以及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学情分析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分数等相关知识,对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现在出现的负数,对学生来说有点陌生和抽象。
因此,我会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给学生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充满自信的主动学习。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
我将教学重点确立为: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确立为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0的内涵。
2、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1)明确正负数的定义;(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3)了解0的意义;(4)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由兴趣导入,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语言表达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产生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分析
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将采用引导启发法和小组互助自学为主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
的教学。
这是因为初一的学生个性活泼、学习积极性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后,会有很强烈的表述需求,理解能力稍差的同学能在思维活跃的组员的讲解和分析后,能与自己的理解相融合,从而掌握本节重点知识。
说学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与教的整个过程,对活动经验不足学生,要及时关注引导,只要是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的,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与表现都给予相应的肯定与表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不仅仅由对错来判别一个学生的优劣,由此保护并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积极性。
4、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以上教法和学法,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分为创境引入、新课自学、时效检测、总结升华、布置作业等五个环节。
(1)创境引入
首先为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自然数、分数等,让学生了解到数是因为实际生活中的需要产生的。
接着我会由暑假旅游的话题导入,由温度、地形、存折创设一个旅游的话题,问同学们牵涉到的这些数是什么含义?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进入学生自学环节。
(2)自主学习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帮助学生分解学习目标的以下几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1.明确正负数的定义 ?2.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哪个量用负数表示可以视实际需要而定吗?3、0只表示没有吗?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要及时调整解决,关注学困生,及时引导小组间互助互动。
学习完成后我将让学习吃力的同学来回答上面的3个问题。
有不恰当的地方由同组的小师傅来纠正。
然后布置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任务:P3——P4的例题1.
学习时提示注意审题,着重理解第一小题中的“增加量”和第二小题中的“增加率”.学习时间4分钟。
然后列举类似的例子。
(3)检测时效
学习完成后我将让同学们先做P4练习的第一小题和P5的习题第一题,同组之间互相检查。
将第二小题找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正负数概念以及0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这种课内及时练习,反馈调整,又符合心理学特征,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4)总结升华
这一环节我将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
到哪些知识,又有哪些收获呢?”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5)布置作业
最后,针对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作业布置分为P6 2、3题为必做题,第4题为选作题,第5题为思考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适应了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