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美史复习资料《超赞的》

中外美史复习资料《超赞的》

中国卷轴画:人物、山水、花鸟画中国卷轴画,大致开始于魏晋。

现存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摹本,就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卷轴画。

中国卷轴画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人物、山水、花鸟这三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卷轴人物画,自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以来,经唐和五代、两宋,达到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高峰。

元明清阶段,人物画相对衰落。

战国时期的楚墓帛画,是我国现在已发现的最早的独立的绘画。

它们是1949年在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197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用作“铭旌”,主题是引魂升天。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

号称画绝、才绝、痴绝“三绝”。

是魏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线条婉转流畅,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一般。

提出绘画的最高要求是传神写照。

提出迁得妙想的绘画思想。

《洛神赋图》取材三国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女史箴图》取材自西晋诗人张华的文章《女史箴》。

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被誉为南朝绘画三杰。

画龙点睛的故事与张僧繇有关。

魏晋时期的画论作品:顾恺之的《画评》《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谢赫的《古画品录》,姚最的《续画品》等。

北朝著名画家有杨子华、曹仲达。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的画家,善画梵像。

画的人物衣纹紧密贴住身体,号称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唐代著名画学吴道子所画的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劲画,被誉为吴带当风。

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是迄今发现最早最完美的北齐壁画作品。

初唐阎立本为代表的中原画风和以尉迟乙僧为代表的西域画风为主。

初唐阎立本的《步辇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绢本设色,38.4x129.6;其作品还有《历代帝王图》《职贡图》《凌烟阁功臣图》《秦府十八学士图》等。

吴道子被誉为画圣。

代表作品《天王送子图》。

六朝美学以秀骨清像为标准,唐代追求丰腴华贵。

张萱和周昉的仕女画是代表。

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捣练图》,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绢本设色 37x147 宋摹本周昉画仕女具有“衣纹劲简,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

代表作品《挥扇仕女图》故宫博物院藏,《簪花仕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 孙位的画风清逸,代表作《高逸图》,追求魏晋风度。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卷轴山水画中最古老的一幅。

画面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空间感。

李思训号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号称小李将军。

他们父子堪称青绿山水的宗师。

李思训的代表作《江帆楼阁图》;李昭道的作品《明皇幸蜀图》。

李氏父子被誉为北宗之祖。

王维是唐代水墨山水的创始人。

追求诗情画意。

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被誉为南宗之祖。

盛唐的薛稷善于画鹤,中唐的边鸾善画花卉、蜂蝶蝉雀。

韩滉善画牛,代表作《五牛图》。

唐代画马名家包括曹霸、韩干。

杜甫评价曹霸的马“一洗凡古万马空”。

韩干的代表作《照夜白》《牧马图》。

唐代画论: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王维提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朱景玄《唐代名画录》提出“神、妙、能、逸”四品。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

唐代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墓前的浮雕作品。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南唐、西蜀美术成就较高。

人物画涌现出周文矩、顾闳中两位杰出画家。

周文矩代表作《重屏会棋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重点掌握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徐黄体异:即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指的是五代时期画家黄荃和徐熙的绘画风格。

黄家富贵指的是五代西蜀画家黄荃父子的绘画风格,善画宫廷珍禽名花,造型写实、笔法精细典雅、色彩晕染柔和情态生动,充满富贵气息;徐熙野逸指的是南唐士大夫画家徐熙常游于田野园囿,观察花鸟禽虫果蔬之类的情态,用笔随意,不求精勾细描,略加色彩,突破了唐代以来的细笔填色的表现方式。

宋代设立画院,文人画、风俗画兴起。

掌握文人画的概念和代表画家。

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沿袭吴道子风采。

李公麟(1049-1106),安徽人,号龙眠居士。

代表作《维摩诘图》、《西园雅集图》。

梁楷、法常等人采用减笔画法,创出新的风格。

梁楷代表作品:《太白行吟图》、《布袋和尚图》等。

法常:四川人,故宫博物院藏其《写生蔬果》《鹤图轴》。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古代风俗画的最杰出代表作。

需要详细了解作品。

李嵩、苏汉臣等人画的风俗画亦是成就卓然。

如李嵩的《货郎担图》、苏汉臣的《百子嬉春图》、《秋庭戏婴图》。

还有一些历史题材绘画。

如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李唐的《采薇图》。

所谓:古今之画,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各随时代不同,然以元继宋,足称劲。

——《宝绘录》元代文人画成为主流,不设画院。

山水画发展兴盛。

花鸟画大发展,人物画稍逊。

明清时期受到宋代朱程理学影响,进入文化总结时期。

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明末产生启蒙思想,涌现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等学者。

明清小说作品繁荣。

美术方面,设立画院,文人画与院画交相呼应,出现很多画派。

如浙派、吴派、松江派、新安派、娄东派、虞山派、金陵派、扬州画派(扬州八怪,重点掌握郑板桥,郑板桥即郑燮,善于画竹)、上海画派、岭南画派等。

民间美术兴起,形成三大年画中心: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等地。

明代人物画家:陈洪绶(1598-1652)为代表,字章侯,号“老莲”,浙江人。

代表作《九歌图》、《水浒叶子》、《西厢记》、《归来图》等。

曾鲸(1568-1650),字波臣,善画肖像画,作品《顾与治像》、《王时敏像》等。

采用西洋画法,画面具有凹凸感。

戴进(1388-1464),是明代开宗立派的人物,声誉卓著。

字文进,号静庵,浙江钱塘人,出身画工家庭。

宣德年间,进宫廷画院,因作品《秋江独钓图》引起妒忌而离开画院。

这幅作品时期晚年之作,细节交待精细,感染力强,钟馗形象威严,目光锐利,暗含忧愤不平之情。

唐寅的《王蜀宫伎图》描绘前蜀四个宫女,身着道衣,头戴莲花冠,姿容妍丽,笔墨精细严谨,人物面部做三白赋色,是唐寅人物画的代表作。

清代上海画派任颐,字伯年(1840-1895),生于萧山,早年受其父影响善画,曾当过太平军,后来到上海谋生,与吴昌硕、吴友如等交往。

任颐学习过西洋技法,造型能力深厚。

技法全面。

花了很多民间题材、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等,作品思想明确,通俗平易,为市民喜爱。

山水画在先秦就出现。

史载:“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天地山川”那时的山水属于幼稚阶段。

南北朝时期,山水有所发展,其特点是“人比山大,水不容泛”。

没有解决人物和山水的比例关系。

隋唐时期基本独立发展,形成体系。

追求诗情画意以及天人合一的精神,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五代时期,宫廷开始设置画院,重视山水画的创作,山水画逐渐成熟,讲究意境。

五代战乱较多,绘画艺术总体不是很昌盛。

但是荆浩和关仝(同)的山水画创作取得巨大成就。

荆浩的真迹《匡庐图》表现出北方大山大水的雄伟壮观,在景物取舍、构图处理和技法运用方面有新的突破。

全景式构图,视觉空间感强,被后人称为“全景山水”。

荆浩撰写《笔法记》,提出气、韵、思、景、笔、墨等绘画六要。

他还将艺术家创造出意境格调的原因归结于“筋、肉、骨、气”,重视绘画的风骨。

荆浩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他和弟子关同成为宋代画家的楷模。

关仝的作品《山溪待渡图》继承荆浩的风格,并展示自己的艺术特色,更注重用笔,达到“笔愈减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的境界,号称关家山水。

南方以南唐的画家董源和巨然为代表,所画山水画具有秀丽华润的特点。

董源画风平淡天真,“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代表作《潇湘图》。

创披麻皴、点子皴。

巨然,笔墨秀润。

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在宋元时期。

经历了三个风格面貌。

(1)北宋前期山水绘画受到五代的荆浩关同的影响。

画家李成、范宽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李成初学关同,后来自成一家,善于描绘北方山水,现在无真迹传世。

范宽受到李成的影响,代表作《溪山行旅图》。

画作者常年生活的西北关中一代的雄壮山景,雄奇险峻,气势磅礴,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

山腰一线飞瀑直泻而下,山下溪涧曲折,道路平阔,几乘马匹缓行。

范宽的《雪景寒林图》藏于天津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青绿山水的代表人物是王希孟,英年早逝,留下作品《千里江山图卷》精细勾染,色彩运用入微。

赵伯驹和赵伯骕也是青绿山水的代表画家。

米芾和其子米友仁创造了米点山水,画山水多用水墨点染,不拘形勾皴,形成含蓄空濛的特点。

北宋的山水画在表现感情方面不是很明显直接,而是通过纯粹客观的描写自然景色来寄托思想情感,画家的主观色彩不是很强烈,这是北宋山水画的特点。

(2)南宋山水画南宋山水画于北宋明显不同。

受到宫廷画院追求诗意的画风影响,含蓄表现意境成为所有山水画家的追求。

南宋四家的作品为代表。

南宋四家指的是著名山水画家马远、夏圭、刘松年、李唐。

(李唐的《采薇图》要会分析)马远号称“马一角”。

作品《寒江独钓图》,计白当黑,简练的线条,淡廖的笔墨,突出了江面空旷渺茫、寒意萧疏的气氛。

意境突出,引人神往。

(其代表作还有《踏歌图》)南宋山水画特点:1、根据主题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裁剪,选择最能表现画家情感和诗意的局部或者细节,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状难言之景列于目前,含不尽之意溢出画面”。

2、画面留白,计白当黑,虚实相生。

夏圭号称“夏半边”。

其最有名的作品《山水十二景》长卷仅剩四景流散海外,意境丰富。

(3)元代山水画元代前期画家的代表是赵孟頫和钱选。

赵孟頫认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

文人画正式确立,绘画审美趣味比以前有所不同。

宋代苏轼、米芾等人已经倡导了文人画的诞生。

元四家则是代表人物。

元四家指的是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位画家。

文人画强调文人审美趣味与笔墨意趣。

自元代开始,作品多由绢画改为纸画,更易于展示水墨的独特艺术魅力。

倪瓒(号云林,1301-1374),无锡人。

一再强调“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1280-1354),浙江嘉兴人。

说“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

这种绘画美学思想是一种突破。

元代绘画开始,画上题诗文配合画面,形成诗书画印结合的特点。

水墨山水从此压倒青绿山水居于画坛主宰地位。

倪瓒作品《渔庄秋霁图》、《古木幽篁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吴镇《渔父图》等作品都具有代表性,风格萧疏淡雅。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

本姓陆,幼年父母亡故,过继黄家,黄翁年近九十得子,故取名公望。

黄公望博览群书,曾一度为官,后来当道士,晚年移居浙江富春山,与雅士往来。

书画取法荆浩、董源、赵松雪等人,著有《写山水诀》。

79-82岁时完成的《富春山居图》长达两丈(33/636.9厘米),描绘桐庐、富阳一代的山容水貌,以及富春江的风光,卷中江水平静,峰峦起伏,丛林亭舍点缀其间,笔法简练而精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