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301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301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301条款对中国的影响(仅是搜索的参考材料)美国动用第301条款调查中国新能源政策,“棒杀”中国新能源行业。

点睛语在新能源问题上,中美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从布什时期的中美战略对话与经济对话,到奥巴马时期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新能源一直是两国对话的重要议题。

在该议题上,中美之间合作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

——陶文钊(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眼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活跃,特别是美国钢铁工业是无意自我奋斗、极度依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典型,这次作为主体起诉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作为其中的一分子也不例外。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新闻背景10月15日,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申请,美国正式按《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针对中国所制定的一系列清洁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

对此,中国方面称,美国此举真正受损的是自己,只会将美国对本国新能源产业补助更多地暴露在世界面前,美国将打不赢这场贸易战。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已多次对中国展开此类调查。

由于新能源发展关系到未来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如何解读美国的这种举动、中国应如何应对尤其值得关注。

记者采访到的两位专家均表示,美国此举可能会对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而对于美国此举是否受到中期选举的影响,专家有不同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陶文钊认为,美国此举与中期选举没有直接关系,主要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推动的结果。

而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不仅有钢铁工人的作用,也与奥巴马支持率不断下滑,政府寻求贸易保护支持的冲动增强有关。

本报记者党建军缘起美国对中国展开调查违背国际共识和常识按美国的说法,中国政府为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补贴和支持,是一种“不合理”、“不公平”的做法。

对此,陶文钊表示,美国的这种调查不得人心,也违背了国际共识和常识。

首先,发展新能源行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共识,而现在,世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任何国家的新能源行业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其中也离不开政府的投入。

这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识,美国的调查显然违背了这一共识。

其次,就目前来说,使用传统矿物燃料发电的成本仍然远低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如果按所谓的“市场主导”,那么,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将成为空谈。

市场不会选择价格更贵的新能源,而是会选择更便宜的矿物能源。

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任何国家在发展新能源行业方面都给予了补助,可以说,补助新能源行业已经成为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第三,美国政府也为其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补助。

因此,美国对中国补贴本国新能源行业展开调查,是一种既违背国际共识又违背新能源行业发展常识的举动,是不得人心的。

况且,中国正积极寻求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对于中国发展新能源行业,美国和国际社会都应予以鼓励。

影响给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关于美国的调查举动会对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产生何种影响,陶文钊表示,如果美国调查最终演变为制裁,可能会影响到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他指出,美国此举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对中国出口,增加美国国内就业机会。

不过,所谓“301”调查一般时间较长,期间会经历即将举行的G20峰会、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会议以及中美两国明年的战略经济对话,因此,这项调查结果究竟如何仍然存在很多变数。

梅新育则表示,美国此举给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多不确定性。

因为中国新能源行业从一开始就是同时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而新能源在海外首先又只能是在发达国家打开市场,此举对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海外销售市场的前景投下了阴影。

同时,还给中国新能源行业在投资等方面带来了不确定性。

对策按照程序积极应诉对于美国的该举动,中国应该如何应对?陶文钊表示,中国应该提出正式交涉,同时,继续发展自身的新能源行业,继续加大新能源领域的投入。

在这一过程中,不拒绝外国设备。

他指出,中国正建设的一些新能源项目使用的是美国产品,中国也已进口了数十亿美元的美国风能设备,可以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不仅给美国新能源企业提供了机会,也给国际社会提供了机遇。

梅新育认为,面对美国的调查,中国应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按照程序来,积极应诉就是了。

中美不是全面竞争对手美国对中国新能源行业的调查,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两国在这一新兴领域的竞争。

对此,陶文钊表示,在新能源问题上,中美既有合作,也有竞争。

从布什时期的中美战略对话与经济对话,到奥巴马时期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新能源一直是两国对话的重要议题。

在这一议题上,中美之间合作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

梅新育提出,在新能源行业,美国起步较早,占有研发等方面优势;中国起步晚,但投资力度强大,产能增长迅猛,某些新能源产品产能已是世界最大;但好些新能源产品中国仍缺乏核心技术。

所以,中美是对手,但还不是全面竞争的对手。

原因奥巴马支持率下降贸易保护冲动增强眼下正值美国中期选举,奥巴马和民主党选情紧急,因此,有分析称,美国在中期选举前宣布对中国新能源行业的调查有政治考虑。

对此,陶文钊表示,这项调查与中期选举并没有直接关系。

发起这项调查的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该组织在美国势力很大,近两年来,曾推动发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多次反倾销调查,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中国的第一项反倾销调查就是该组织发起的。

梅新育则认为,美国之所以提出这项调查,是因为眼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活跃,特别是美国钢铁工业是无意自我奋斗、极度依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典型,这次作为主体起诉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也不例外。

梅新育指出,美国当下的政治气候也易致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他提到,早在2009年初,他就曾发文指出,“由于在执政的不同时期对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需求程度不一样,奥巴马在未来的保护主义冲动可能增强。

”梅新育说,随着奥巴马与美国公众的“蜜月”期流逝,其个人光环消失,他的支持率必将下滑。

“如果他的政治支持流失到一定程度,他寻求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支持的内在冲动就会大大增强。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个预见成为现实。

概述美国“301条款”的贸易保护性在国际贸易中,各国都希望扩大出口,使本国商品或服务抢占外国市场,同时设置贸易或技术壁垒限制进口。

因此,当本国的资源相对匮乏,分享世界资源就成为大国贸易的必然。

于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迫切需要消除种种壁垒,WTO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然而,美国却逐渐感到WTO不能有效的维护美国利益,尤其是通过互惠协定,各成员国做出让步,以换得相等的贸易利益,更让美国难以接受。

美国认为,自己在降低关税和市场准入等方面做了相当让步,然而其他成员国并没有给美国相等的利益,甚至采取其他扭曲贸易关系的措施树立障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协商不能解决,依靠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也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基于上述背景,美国于1974年修改了《贸易法》,制订第301条,并历经修改,最终发展成为一种贸易保护制度。

这就是美国“301条款”的起源。

一、美国“301条款”的演变历史美国“301条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301条款只是美国1974年修订《贸易法》制定的第301条。

具体内容是一种非贸易壁垒性报复措施或者说是一种威胁措施。

当别国有“不公正”或“不公平”的贸易做法时,美国贸易代表可以决定实施撤回贸易减让或优惠条件等制裁措施,迫使该国改变其“不公正”或“不公平”的做法。

而广义的301条款包括一般301条款、特别301条款、超级301条款及其相关配套措施。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301条款”倾向于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

其中,一般301条款,即狭义的301条款,是美国贸易制裁措施的概括性表述。

然而超级301条款、特别301条款、配套条款等,是针对贸易具体领域做出的具体规定,构成了美国“301条款”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适用体系。

具体说就是:特别301条款是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规定;超级301条款是针对外国贸易障碍和扩大美国对外贸易的规定;配套措施主要是针对电信贸易中市场障碍的“电信301条款”及针对外国政府机构对外采购中的歧视性和不公正做法的“外国政府采购办法”。

狭义和广义的“301条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构成一个完全的体现美国法律文化的价值体系,为美国的利益发挥着作用。

一般301条款是其他301条款的基础,其他301条款是一般301条款的细化。

即使没有其他301条款,美国贸易代表一样可以适用一般301条款的规定解决贸易争端。

二、美国“301条款”的具体内容美国贸易法第301条的标题为“美国贸易代表所采取的措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般301条款”。

其内容包括强制措施、自由裁量措施、权力范围、定义与特别规则等。

(一)、强制措施。

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在何种情况下应当采取(c)款所规定的措施;二是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不采取(c)款所规定的措施。

当外国的法律、政策和做法违反了任一贸易协议的规定,或与贸易协议的规定不一致,或否定了美国贸易协议所享有的权力,并对美国商业造成负担和限制时,贸易代表应当实施强制性的制裁措施,迫使外国政府修改有关政策或做法。

如巴西药品案,1997年6月11日,美国只要协会提出申请,控告巴西缺乏对于药品的方法保护和专利保护,是对美国商业造成负担或限制的不合理做法,贸易代表就应当实施强制性的制裁措施,迫使外国政府修改有关政策或做法。

在下列情况下,贸易代表可以不采取贸易报复措施:一是争端解决机构已经采纳了依据任一贸易协议所规定的正式争端解决程序发布的报告或裁定,确定美国依据任一贸易协定所享有的权力,没有被否定或外国的法律政策或做法没有违反美国的权益,也没有与美国的权力不一致,也没有否定、取消或损害美国依据任一协议所享有的权力。

二是有关国家正在采取令人满意的措施,给予美国依据某一贸易协议所享有的权力,有关国家已经同意取消或逐步取消违反协议或否定了美国依据协议享有的权力的法律、政策或做法;有关国家立即解决了对美国商业所造成的限制;有关国家虽然不承认美国贸易协议所享有的权力或不能消除有关的法律、政策或做法,但同意向美国提供贸易权益补偿。

三是例外情况,若贸易代表确定在非常情况下,采取贸易制裁措施对美国经济负面影响远大与其所带来的利益或有可能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时,可以不采取制裁措施。

(二)、自由裁量措施。

如果某一外国的法律、政策或做法是不合理的或歧视性的,并且对美国商业造成了负担或限制且美国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的,贸易代表就可以采取报复性措施,对该国实施贸易制裁。

(三)、权力范围。

“301条款”详细规定了贸易代表可以采取的强制性制裁措施。

包括在设计与该条款所说的与外国有关的贸易协议时,中止、撤销或不适用为执行该协议而做出的贸易减让;在贸易代表认为适当的时间,对该外国的货物征收关税或采取其他进口限制措施;对该外国的服务征收费用和采取限制,而不论其他法律如何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