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暖通施工方案样本

暖通施工方案样本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2.3.23 4.5. 10203231第四章保障措施31施―――3.安全保32障措施―――334.工期保障措施―――34第五章施工资料―――35第六章见证计划―――36附图――――――――――――――――――――――――――――――37附表――――― ―38第一章编制依据1.1 施工图纸1.2 主要规范1.2.1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2- ) 1.2.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 )1.2.3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 )1.2.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1- )1.2.5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34- )1.3 主要标准及规程1.3.1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DBJ/T01-26- )1.3.2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DB11/T655- )1.3.3 北京市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01-62- ) 1.4 主要图集1.4.1 全套91SB系列图集(91SB1-1 〜91SB12-1、91SB-X1) 1.4.2 防空地下室给排水设施安装( 07FS02)1.4.3 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 07FK02)1.4.4 卫生设备安装( 55S304)1.4.5 建筑排水用柔性接口铸铁管安装( 04S405)1.4.6 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 03S402)1.4.7 管道和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 03S401)1.4.8 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S2) —消防设备安装1.4.9 防水套管( 02S404)1.4.10 风机安装( 05K102)1.4.11 风阀选用与安装( 07K120)1.4.12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备及附件选用与安装( 07K103-2) 1.4.13 管道与设备绝热( 08K507 、08R418)1.5 企业文件1.5.1 质量体系程序文件1.5.2 环保体系程序文件1.5.3 资料、质量、安全保证手册和程序文件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基本概况本工程为教学科研(医学院楼二期)工程,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园。

该工程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河北建设集团第四分公司第六项目部负责施工, 监理公司为北京双圆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本建筑地上3层, 局部4层, 地下2层, 有夹层; 本工程人防分为两个防护单元, 其中防护单元 A 的建筑结构竖向布置, 面积为1546.2 平方米, 为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 掩蔽人数536 人。

防护单元 B 的建筑面积为1460.1 平方米, 为甲类一等人员掩蔽所, 掩蔽人数850 人。

主体地面以上三层檐口高度13.60m, 四层檐口高度17.55m, 地下室埋深12.5m;结构工程体量方面,地下室面积6317.8 m2,地上部分面积11605.0 m。

2.2 工程概况2.2.1 给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系统、污水系统、废水系统、雨水系统。

2.2.1.1 给水系统本工程给水系统最大日用水量60m3/ 日, 最大时用水量8 m3//h, 给水系统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力供水,管材采用衬塑镀锌钢管、4SPPR管, 分别为DN<70丝接,DN> D70沟槽连接,PPR管热熔连接。

卫生间内管线尽量暗装,横支管走在吊顶内。

吊顶内做防结露保温,采用20mmi厚难燃B1 级橡塑管壳; 保温层外均做保护层, 缠防火塑料布两道。

2.2.1.3 污、废水系统本工程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分流。

室内± 0.000 以上污水重力流入室外污水井, 地下室污水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室外污水井;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废水排至一期废水处理站, 进行废水处理然后排至市政污水。

污、废水管道采用A型机制铸铁排水管,法兰连接;非采暖空间内做电伴热及防冻保温, 吊顶内做防结露保温, 做法同给水。

压力污水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 丝扣连接;非采暖空间内做电伴热及防冻保温, 吊顶内做防结露保温, 做法同给水。

2.2.1.4 雨水系统下沉庭院设有雨水系统, 经地漏排至集水坑, 采用潜水排污泵提升至室外雨水井。

屋面设重力流内落外排雨水, 排至室外散水。

雨水管采用聚丙烯静音排水塑料管, 承插连接。

2.2.2 采暖工程包括散热器采暖系统。

热源为校区锅炉房所提供的二次水, 供回水温度为80/60 C ,直供给散热器采暖系统。

来自医学院一期地下室热力中心医学院系统, 暖气片采用型钢制四柱700 型静电喷塑工艺表面处理落地安装,散热量95W供回水温度为90/70 C时散热量132W2.2.2.1 散热器采暖系统散热器采暖系统设3个分区小系统: 1/N、服务于北侧, 2/N 服务于中间实验室, 3/N 、服务于南侧。

采暖系统采用水平双管系统, 地下二层采暖水平干管敷设在夹层, 其余层采暖水平干管敷设在下层吊顶内。

实验室的散热器除平衡围护结构传负荷外, 还担负通风时新风负荷。

实验室的散热器每组均设高阻二通恒温阀, 以适应实验室通风柜排风或不排风两种工况要求。

办公室的散热器每组均高阻二通恒温阀, 以满足不同要求的室温。

, 供回水干管在四层吊顶内最高处放气。

室内供回水管道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 管径DN100 及以下采用丝扣连接, 管径DN100 以上采用卡箍连接; 室外热力管网接入管采用无缝钢管, 焊接。

采暖供回水干管、设备夹层及管道竖井内均做保温, 采用玻璃棉保温,外缠防火塑料布两道。

供水管道保温厚度DN50及以下为50mm 厚,DN70至DN150为60mm厚;回水管道保温厚度DN40及以下为35mm 厚,DN50 至DN100为40mm厚, DN125 至DN200为45mn厚。

2.2.2 消防水工程包括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洒系统。

不设消防水池及加压泵借用一期原有水池及泵。

2.2.2.1 消火栓系统由一期一层、三层室内环网引两条DN125钢管接至本工程室内消火栓系统, 在室内形成环状管网, 消火栓布置满足任一点两股充实水柱要求。

每个消火栓为?15水枪,25m龙带,出流5L/S,自救卷盘,各消火栓处均有直接启动水泵按钮, 能够启动消火栓系统水泵并向消防中心反馈水泵启动信号。

消火栓栓口距地为 1.10m, . 系统设有一套水泵接合器, 流量15L/S 。

消火栓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 DN<70; 丝接, DN > D70沟槽连接。

2.2.3.2 自动喷洒系统本工程除变配电室、泵房、电梯机房等不宜用水灭火房间外, 其它部位均设自动喷水灭火设施。

由医学院一期工程消防水泵房引两根DN150管至本楼首层报警阀间。

自喷系统设为湿式系统,设置三套湿式报警阀, 控制全楼喷水灭火系统。

每套报警阀的所带喷头不超过800 只。

各个防火分区设有水流指示器, 火灾或闭式喷头损坏, 管道内水流动, 水流指示器向消防中心报警。

每个防火分区各设一个水流指示器。

.非吊顶房间走廊采用直立型标准喷头,其它采用吊顶型标准喷头。

各处均采用68° C喷头。

喷头设置高度按自喷规范7.1.3执行,吊顶净空因大于800mmf增设喷头,车库内管排、风管超过1.2m增设喷头。

在各报警阀控制的最不利点处设试水装置, 其它各层最不利点设试验阀门。

系统设有一套室外水泵接合器, 供水流量15L/s 。

2.2.4 通风及防排烟工程地下部分B1 防烟楼梯间设机械加压送风, 送风机设于一层楼梯间内,走道设机械排烟(系统编号PYS-3),地下室B2设战时人防排烟系统(系统编号PY-1 、PY-2)并设补风(系统编号PYS-1 、PYS-2)。

风管穿过机房隔墙和楼板处、每层水平风管与垂直总管的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均设70C防火阀。

风管穿越人防密闭墙采用预留密闭套管。

地下变配电室排风按热平衡设冷却通风,卫生间B2〜3层设一台大型排风机, 位于三层屋面。

4 层男女卫生间单设通风机, 位于本层。

通风系统设有实验室通风柜排风, 按通风柜1500 宽、打开的柜口高500、室内空气中有害物最高容许浓度0.2 〜15mg/m3, 柜口风速1.0m/s,排风量2700m3/h。

通风柜均设排风和补风。

补风量为2700m3/h。

每一对排风、补风管在屋顶设新风换气机,补风利用回收排风的余热(冷)对补风加热(冷)。

排风机、补风机、余热回收机为整套设备并设在屋顶。

人防染毒区内风管道采用2mm钢板,焊接;其它风管道均采用镀锌钢板,法兰连接。

通风柜排、送风管在室内水平部分采用①3 50塑料管, 在管井内立管部分采用防火型塑料管, 在室外部分采用镀锌薄钢管。

2.2.5 空调工程空调采用风冷分体式多联机, 室外机均设于四层顶。

每层某区域几个实验室设一台室外机, 便于控制和计费。

空调凝水管每层某区域就近排放冷凝管为镀锌钢管、丝接。

2.3 施工重点与难点2.3.1 施工重点塑造精品工程除整体施工质量要保证外, 细部更要重视, 要严把质量关。

考虑到本工程为高档公建, 我们将配合甲方、设计, 选用优质材料, 精心组织施工, 让每个施工人员都明确本工程的质量目标, 提高质量意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订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做到事前、事中、事后都在受控状态。

2.3.2 施工难点1. 技术难点1) 施工现场场地狭小且分布不均衡, 给场内搬运工作带来困难。

标准层较少, 加之地下室面积大, 约占总建筑面积的三分之一, 对安装专业制约较大, 无形中会引起施工降效。

2) 本工程管线较多, 设计有给水、污水、雨水、压力排水、采暖、消火栓、喷淋、空调、通风及电气桥架等, 且管径较大, 又相互交叉, 这对整体统一布置,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作好配合施工,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本工程管井内管道较多, 且立管引出的分支管也较多, 加之各分支管又设有阀门、水表等附件, 使得管井内可用空间非常有限, 加大了施工难度。

2. 协调难点本工程专业施工队伍较多, 加大了统一部署、协调管理的难度。

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 结合工程的总体目标, 需设置相应的专业人员对分包单位进行统一管理。

要求分包单位进场后与总包签定安全文明施工协议, 服从总包现场管理。

分包单位要派现场负责人参加总包单位组织的生产调度会。

总包单位定期对分包项目进行检查, 把分包项目纳入总包的质量管理体系之内。

第三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3.1施工准备3.1.1施工准备流程图熟悉图纸图纸会审编制施工技术编制材料、设3.1.2 施工准备的基本任务为拟建工程的施工建立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条件, 统筹安排施工力量和施工现场。

3.1.3 施工准备工作内容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力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场外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