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反思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的反思
初中实验操作考试作为检测课程改革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从操作考试的组织、执行程序、标准的制定、监考人员的挑选、过程监督均较为严密,并采用了关联人员的回避制,统一考核细则,严格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可操作性较强,逐年提高考查标准与备选试题范围,力争覆盖初中重要实验,体现基本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能考查形式,受到各界的认可,但也反映出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一、学生实验操作的现状四川省进行中学实验
操作考核已有10年有余,大家对实验的认识不断得到强化,学校实验装备得到了较大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有所加强,但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
1.简易操作基本能做,熟练程度逐
年提升,对中考成绩的贡献值加大,普遍考生两科得分在18分以上,熟悉者较快能完成,通常物理得分远低于化学,因其涉及电学操作步骤较多,好些学生无从下手。
2.学生背操作步骤的痕迹太明显,
考前对复印资料反复背读,在考场上,相关操作张冠李戴,更有甚者乱做一气或根本没动手,同样得出实验结论。
3.临阵磨枪现象
较为突出,学科教师提出平时课时不够、实验室器材缺乏、班级太多等因素,无法在新课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分组实验,只是在考前突击高强度反复训练,此间师生可能没了午休或晚自习,填鸭式机械的轮番重复,包括死记数据结论等。
如:向试管内滴加大约2inL氢氧化钠溶液本是非常简单的操作,但考试中发现有学生按老师讲的每滴液体大约0. 05mL,用滴管向试管内滴加40滴氢氧化钠溶液,试管较粗,用药匙添加粉末状高镒酸钾已很方便的,非得要求学生用纸槽添加药品。
4.日常教学演示实验基本能开启,但课本设置的兴趣小实验、家庭实验关注很少,平时接触实验器材的机会不多,实验变成教师的领地,偶尔个别学生串场也显得牵强,现实意义不大,没有能让学生挖掘实验反映出的内在价值,实验台变成教师的演讲台。
5.实验安全
被漠视,学生在考试时,机械按部就班的操作主体程序,对前期器材
检查是否有破损,后期废液处理、仪器整理等不认真,走形式,如在倾到废液时,随意往敞口废液缸内一倒了之,不管会不会飞溅出来。
二、学校发展的瓶颈 1.软硬件设施有所增强,但还远远不够,
如:实验室准备室缺乏、配套分组实验的器材药品不足、实验室管理分工不明确或制度不健全或执行效度低等困扰学校推进实验教学。
2.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现实告诉我们,城区学校相对硬件设施好些, 规模大些,有专职实验员,但实验室太少,不便安排,而且受本校高中招生影响,重视策略差异较大,个别乡村学校租用房做实验室,隐患较大。
3.评价方式制约了学校的应对模式,应试的渗透较强,
追求短期拔高成为部分教师教学的法宝,有的教师信奉讲实验既省事乂易得分。
三、教育教学启示 1.各级主管部门及教师强化
育人意识,重视能力培养目标,落实常规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养成, 科学管理,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执行实验室管理制度,开齐开足相关演示及分组实验,不走马观花,用好实验激发其学习兴趣,还课堂给学生。
2.重视教师严密科学的执教理念,加强实验教学,
提高自身实验技能,以规范的操作示教,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倡导探究合作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养成与知识经验的内化。
3.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实验设计与反应原理、装置的选择、操作程序等意图明确,知晓其确定该方案的原因,学会观察方法,现象与结论、过程本质间的关系,达成对该实验较为全面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操作技能,而不是像有的学生已经做了无数遍,在考试时还要依赖试卷看一步骤,迟疑一下再机械地做下一步,完全没有自我内化的能力。
4.师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与节约习惯,按定性与定
量要求取用药品,用剩或反应残液分类沿器璧倒进指定容器,教师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妥善回收处理,而不是像有的老师在学生还没走出实验室,就直接将废液倒往下水道。
5.科学合理安排学校工作,
尽量减少人为增加工作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重视与教师的沟通, 强化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与奉献精神,提高教师的有效工作时•间,为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6.改进操作试题的设
计理念,避免机械唯一性设计,突出灵活动手能力考查,给学生广泛运用
空间,正确引导Fl常教学中实践活动,体现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干手段,教育工作者要统一认识,建立正确的人才观,从自身、平时教学抓起,重细节、过程,寓能力培养于教育活动之中,达成实验操作考试成为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动力源,而不是一种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