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澄清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张红卫有机化学专业 030070271
中药常以水为溶酶煎煮提取,其水煎液多存在着杂质较多,体积较大等弱点,常需要进一步精制。
醇沉法是中药水煎液常用的精制方法,2000版药典收载的口服液有80%、颗粒剂有3l%的品种使用水提醇沉法,但该法对化学成分影响较大。
为了寻找更好的澄清工艺,在除去药液中杂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并使药液澄清,成品稳定,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广大药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近来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l 水提醇沉法
水提醇沉法为传统澄清技术,5O年代末期已广泛用于中药制剂生产。
醇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水煎液中的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蛋白质、鞣质、色素、水溶性无机盐杂质.醇含量在80%时几乎可以除去全部蛋白质、多糖、无机盐。
该法具有澄清药液,减少服用量等优点。
但成品稳定性较差,生产周期长,耗醇量大,有时成品中含一定量的乙醇也可能对药效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醇沉处理的液体制剂在保存期间易发生沉淀和粘壁,疗效也不如未经醇处理的全面。
研究表明,中药的疗效与其所含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水提液中的多糖具有抗菌、消炎、抗癌、增强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鞣质也被人们认识到是一种药用有效成分,因此把无机成分、多糖、鞣质当作杂质除去是欠缺的。
何况许多中药所含成分具有双向作用。
此外,醇沉法造成了已知活性成分的大量流失,据报道各类成分损失率为:麻黄碱54.85%、黄芩苷l6.1l%、甘草酸l1.99%、桔梗皂苷42.52%。
但也有实验表明,与大孔树脂吸附法和超滤法相比,醇沉法所得抗感颗粒中芍药甙含量最高。
2 高速离心法
高速离心法是一种物理分离技术,主要通过高速离心将大分子的杂质从小分子的有效成分中分离出去,是固液分离的理想方法。
该法可使药液基本澄清.在其分离过程中能有效地防止中药中有效成分的遗失,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药物的活性成分,而且使工艺流程大为缩短、成本降低、更趋安全,是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讨的方法。
离心速度对药物成分的影响视成分不同而异,有些药物成分因离心转速加快而造成损失,有些药液则转速越快澄清效果越好,成分含量不减少。
因此,离心条件的选择要视具体品种而定。
3 超滤法
超滤是一种膜分离技术,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成分间分子量差异为分离原理,主要滤除细菌、微粒、大分子杂质(胶质、鞣质、蛋白质、多糖)等。
由于其过程不发生相变化,能耗低,有效膜面积大,分离效率高,操作条件温和,不必添加化学试剂,对分离热敏性、保味性和对化学物质有反应的药物尤为适用。
与传统方法相比,超滤法有利于保存中药的生理活性及理化稳定性,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但中草药成分复杂,特别是许多复方制剂,有效成分还未完全清楚,因此广泛应用超滤技术制备中草药制剂还需深入研究。
4 絮凝法(吸附澄清法)
絮凝法主要是通过“吸附桥梁”和“电荷中和”作用除去药液中较大的悬浮颗粒,利用天然胶体保护作用使制剂澄明并较多地保留药液中的成分。
4.1 101果汁澄清剂
101果汁澄清剂是一种新型食用果汁澄清剂,其成分属于食用级原料,即水溶性胶状物质,它无味、无毒,可随处理后形成的絮状沉淀物一并滤去。
因其属水溶性胶状物质,故在水中分散速度较慢。
101果汁澄清剂的作用主要是去除中药提取液中的蛋白质、鞣质、色素及果胶等有机大分子不定杂质。
该工艺可有效地保留中药总固体物含量及有效成分,成本低,生产周期短。
4.2 甲壳素絮凝澄清剂
甲壳素是自然界生物(甲壳类的蟹、虾、昆虫)的外壳等所含的氨基多糖,经酸处理后得到的物质,可去除药液中的较大颗粒、.具有沉淀趋势的悬浮颗粒,提高制剂稳定性。
对药物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提示,壳聚糖絮凝剂对多种药材提取液均能起到一定的澄清作用,与水提法相比,壳聚糖对麻黄碱、伪麻黄碱、芍药甙、绿原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对黄酮等有效成分的保留率高,对原儿茶醛及多糖有一定增加,但对紫菀石油醚提取物中某些成分,大青叶靛玉红等脂溶性成分影响较大,在絮凝液中含量偏低。
另外,有报道壳聚糖含有游离胺基,有较强赘和作用,对重金属元素铝有较好的去除力,特别是对铝含量较高的水提取效果显著,而与钙元素赘合力弱,能较好保留钙元素,与水醇法相比,壳聚糖澄清工艺能明显提高锌、锰、钙等元素的转移率。
壳聚糖澄清工艺和对成分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4.3 Z T C 1+1天然澄清剂
Z T C 1+1天然澄清剂:分为A、B两组分,为食品添加剂,安全、无毒。
是一种新型精制中草药液的澄清剂,可较好的保留中草药有效成分,且耗时短,效率高,经济方便。
在中草药制剂中可代替水醇法。
4.4 其他絮凝剂
明胶—鞣酸、蛋清絮凝剂用于药液澄清,亦收到较好的效果。
5 几种方法联用
有人采用高速离心—超滤联用、吸附澄清—高速离心—微滤法联用等力‘法代替原生产工艺中的醇沉法,收到较好效果。
6 从临床疗效角度看澄清技术存在的问题
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提高,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及中药复方研究的不断发展,许多曾被认为是杂质的中药成分其药理活性逐渐被发现,如多糖、鞣质、果胶等,目前被认为是杂质的一些成分,若干年后也可能被发现是影响药效的重要物质。
各种澄清方法在中药提取液中澄清去除的蛋白质、鞣质、色素及果胶成分,在不同方剂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这些成分可能是有效成分;在另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可能就是无用的成分,可被视为杂质。
如天花粉中的天花粉蛋白具引产作用,可以使胎盘绒毛膜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引起胎儿流产。
鞣质是地榆中的有效成分,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属于鞣质类,是大黄中的止血成分。
乳香、没药的活性成分是树脂和树胶。
果胶已证明有杀菌、止痛作用,并可减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的含量。
在任何一个复方中,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是相对而言,许多中药所含成分具有双向作用更难以机械地划分为有效与无效成分。
这与某一成分在单味药或复方中的含量高低有关,也与所治疗的病证有关,当它的含量达到一定剂量或针对某种病证时就表现出了它特有的药理作用。
制剂工艺中任何环节的处理方法都应是为了缩小服药量,提高有效成分的浓度,选择最佳剂型,使成品疗效更加突出,不可轻易丢弃某些部位或某些成分而使成品疗效降低,否则就失去剂改的意义。
澄清度作为中药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是否合理;除醇沉外的其他澄清技术产生的沉淀物有无药理活性;能否在尽量保留提取物的情况下,减少辅料的用量从而减少服药量;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安全的前提下,疗效是制剂的终极目的,而中药的疗效不能单纯看动物实验的效果,对中药的研究不能简单地套以西药研究的方法进行,这一点亦已为很多西医药院校从事中草药研究的人士所共识。
对中药制剂的纯化,力图达到西药的高效,其结果有可能同时带来药物不良反应的提升。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是否应有别于西药的标准?中药国际化是否应首先尊重中医药的特色? “接轨”应是谁与谁接?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有特色的东西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但愿中药的特色不要被制剂工艺现代化所湮没。
参考文献
1 莫国强.对水提醇沉工艺的一点浅见,中成药研究.1986,(5):l
2 曹治权.微量元素与中医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3 闫滨,张秋红,刘秀芳.植物中鞣质类化合物的化学研究进展,山东医药T 业.2003,(1)
4 韩桂茹,等.水提醇沉对中药各类有效成分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3,18(5):286
5 臧琛,聂其霞,赵小妹等.不同精制方法对抗感颗粒剂中芍药甙含量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2):1-3
6 谢秀娟,等.高速离心法与水醇法制备清热解毒口服液的比较研究.中成药.1997, 19(8):3
7 娄如菊.中成药生产中溶液澄清方法的研究.中成药,1990,12(4):3
8 奉建芳,罗杰英.高速离心法制备归脾口服液工作条件选择.中成药,1997,19(1):1
9 白海生,张凤珍,张长海.中药复方制剂工艺中澄清技术对有效成分影响探讨.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64—66
10 谢字梅,濮德林,欧阳庆.超滤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50—54
11 陈友鸿,等.超滤法在脑神宁胶囊中的应用.中药材1997,20(7):3l l
l2 崔元璐,等.吸附澄清一高速离心一微滤法制备菖蒲口服液.中草药1999,30f1 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