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




(SF—— 6)
在 肩 区 的 下 方 处 , 即 耳 舟 6 区
主 治 作 用
肩关节周围炎
6
三角窝部
三角窝
三角窝
盆腔、内生殖器
三角窝是指耳轮上脚、下脚之间所构成的 “△”形凹窝。三 角窝是与人体盆腔、内生殖器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角窝上”、 “内生殖器”、“ 角窝中”、“神门”、“盆腔”5个穴位。
耳轮脚为耳轮 1 区;耳 轮脚切迹到耳轮下脚上缘 之间的耳轮分 3 等份,自 下向上依次为耳轮 2区、 3区、4区; 对耳轮下脚 上缘到对耳轮上脚前缘之 间为耳轮 5 区;对耳轮上 脚前缘到耳尖之间的耳轮 为耳轮 6 区;耳尖到耳轮 结节上缘为耳轮 7 区;耳 轮结上缘下缘轮 8 区;耳 轮结节下缘到轮垂切迹之 间分为 4 等份,自上而下 依次为耳轮 9 区、10区、 11区和12区

(TF—— 1)

在 三 角 窝 前 1 / 3 的 上 部 , 即 三 角 窝 1 区
主 治 作 用
高血压
内 生 殖 器
主 治 作 用
胸痛、经前乳房 胀痛、乳腺炎、产后 泌乳不足

(AH—— 12)
在 对 耳 轮 体 前 部 下 1 \ 5 处 , 即 对 耳 轮 12 区
主 治 作 用
落枕、颈椎疼痛


(AH—— 13)
在 颈 区 后 方 , 即 对 耳 轮 13 区
主 治 作 用
落枕、颈椎综合征
5
耳 舟
耳轮与对耳 轮之间所形成 的凹沟
三角窝
对耳轮上、下 脚与相应的耳轮 共同形成的三角 形凹窝
耳 屏
耳廓前方呈 辨状的隆起
耳屏上缘与 耳轮之间的 凹陷,称为 “屏上切迹”
耳屏与对耳屏 之间的凹陷称 为“屏间切迹”
对耳屏
耳垂上方, 与耳屏相对的 辨状隆起
对耳屏与 耳轮之间的 凹陷,称为 “ 轮屏切迹” 。
耳轮是耳廓最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在耳轮的外上方,有 一个不太明显,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称为“耳轮结节”(达尔 文结节);耳轮的下缘末端,与耳垂交界处称为“耳轮尾”;耳 轮深入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为“耳轮脚。”
耳轮与人体部位的对应关系不太明显。除耳轮脚处分布有 “耳中”穴外,在耳轮上还有“直肠”、“尿道”、“外生殖器” 门”、“耳尖”、“肝阳”以及“轮1”、“轮2”、“轮3”、“轮4” 11个穴位。通常将耳轮分为12个区,来确定耳轮穴位的位臵。
对耳轮上脚
下肢
对耳轮体部
躯干
为了便于取穴,将对 耳轮分为 13区。对耳轮 上脚分为上、中、下3等 份,下1/3为对耳轮 5区, 中1/3为对耳轮 4 区,再 将上1/3分为上、下 2 等 份,下1/2为对耳轮 3区, 再将上1/2分为前后 2 等 分,后1/2为对耳轮 2区, 前1/2为对耳轮 1 区。对 耳轮下脚分为前、中、 后 3 等份,中、前2/3为 对耳轮 6 区,后1/3为对 耳轮7区。
在对耳轮上,分布有 14个耳穴。其中:对耳 轮上脚是与人体下肢相 对应的部位,分布“跟”、 “趾”、“踝”、“膝”、“髋” 5 穴;对耳轮下脚是与 人体臀部相对应的部位, 分布有“交感”、“坐骨神 经”、“臀” 3 穴;对耳轮 对耳轮下脚 体位是与人体躯干相对 臀部 应的部位,分布有“腹”、 “腰骶椎”、“胸”、“胸椎”、 “颈”、“颈椎” 6 穴。


(AH—— 9)
在 腹 区 后 方 , 即 对 耳 轮 9 区
主 治 作 用
腰骶部疼痛

(AH—— 10)
在 对 耳 轮 体 前 部 中 2 \ 5 处 , 即 对 耳 轮 10 区
主 治 作 用
胸胁疼痛、肋间神 经痛、胸闷、乳腺炎


(AH—— 11)
在 胸 区 后 方 , 即 对 耳 轮 U 区
主 治 作 用
距小腿关节扭伤

(AH—— 4)
在 耳 背 中 外 部 , 即 耳 背 4 区
主 治 作 用
胆囊炎、胆石症、 胁痛

(AH—— 5)
在 对 耳 轮 上 脚 的 下 l/ 2 处 , 即 对 耳 轮 5 区
主 治 作 用
髋关节疼痛、坐骨 神经痛、腰骶部疼痛


(AH—— 6a)
耳轮下缘 末端与耳垂 交界处称为 “耳轮尾”
耳轮深入耳腔内 的横行突起部分为 “耳轮脚”
对耳轮
对耳轮是与耳轮 相对的呈“ y ”字形 的隆起部分,由对 耳轮体部、对耳轮 上脚和对耳轮下脚 三部分组成。
对耳轮垂直走 向的主体部分
对耳轮上部 分叉而呈“F” 状,其向上 分叉的一支
对耳轮上部 分叉而呈“F” 状,其向下 分叉的一支
躯干
对耳轮 体 部
对 耳 轮 体 部 分 布 着 与 躯 干 部 相 对 应 的 耳 穴
盆腔
三角窝
三 角 窝 分 布 着 与 盆 腔 、 内 生 殖 器 相 对 应 的 耳 穴
内脏 耳 甲
中其 在周耳 耳围甲 甲相是 艇对内 ,应脏 与于的 胸消投 部化射 相道区 对。域 应与, 的腹耳 耳部轮 穴相脚 集对相 中应当 在的于 耳耳膈 甲穴肌 腔集, 。
在 耳 轮 结 节 下 方 的 耳 轮 处 , 即 耳 轮 9 区
主 治 作 用
发热、扁桃体炎、 上呼吸道感染
轮2
(HX—10 )
在 轮 1 下 方 的 耳 轮 处 , 即 耳 轮 10 区
主 治 作 用
发热、扁桃体炎、 上呼吸道感染
轮3
(HX—11 )
在 轮 2 下 方 的 耳 轮 处 , 即 耳 轮 11 区
主 治 作 用
尿频、尿急、 尿痛、尿潴留
外 生 殖 器
(HX—— 4)
在 对 耳 轮 下 脚 前 方 的 耳 轮 处 , 即 耳 轮 4 区
主 治 作 用
睾丸炎、附睾炎、 外阴瘙痒症


(HX—— 5)
在 三 角 窝 前 方 的 耳 轮 处 , 即 耳 轮 4 区
主 治 作 用
痔疮、肛裂
耳舟部
耳舟(舟状窝)
上肢 耳 舟
耳舟是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又称“舟状窝”。耳舟是与 人体上肢相对应的部位,分布有6个穴位,从上而下依次为“指”、 “风溪”、“腕”、“肘”、“肩”、“锁骨”。
一般将耳舟分为6个等份,由上而下分别为耳舟1区、耳舟 2区、耳舟3区、耳舟4区、耳舟5区、耳舟6区,在这些区域内 确定耳舟穴位。

(AH—— 1)
在 对 耳 轮 上 脚 前 上 部 , 即 对 耳 轮 1 区
主 治 作 用
足跟痛

(AH—— 2)
在 耳 尖 下 方 的 对 耳 轮 上 脚 后 上 部 , 即 对 耳 轮 2 区
主 治 作 用
甲沟炎、趾部疼痛

(AH—— 3)
在 趾 、 跟 区 下 方 处 , 即 对 耳 轮 3 区


(HX—— 1)
在 耳 轮 脚 处 , 即 耳 轮 1 区
主 治 作 用
呃逆、荨麻疹、 皮肤瘙痒症、小儿 遗尿、咯血、出血 性疾病


(HX—— 2)
在 耳 轮 脚 棘 前 上 方 的 耳 轮 处 , 即 耳 轮 2 区
主 治 作 用
便秘、腹泻、 脱肛、痔疮
尿

(HX—— 3)
在 直 肠 上 方 的 耳 轮 处 , 即 耳 轮 2 区
所谓“耳穴”,是指分 布于耳廓上的一些特定 区域。它是耳廓皮肤表 面与人体脏腑、经络、 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 互沟通的部位,也是脉 气输注之所在。因此, 在耳廓的表面,凡是能 够反映机体生理功能和 病理变化的部位,可以 统称之为“耳穴”。
反应点
反射点
敏感点
阳性点
压痛点
低电阻点
良导点
刺激点
治疗点
由于人们认识耳穴的角度不同,通常又把耳穴称为“反应点”、 “反射点”、“敏感点”、“阳性点”、“压痛点”、“低电阻点” 点”、“刺激点”、“治疗点”。
对 耳 轮 6 区 前 端
在 对 耳 轮 下 脚 末 端 与 耳 轮 内 缘 相 交 处 , 即
主 治 作 用
胃肠痉挛、心绞痛、 胆绞痛、输尿管结石、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坐 骨 神 经
(AH—— 6)
在 对 耳 轮 下 脚 的 前 2 / 3 处 , 即 对 耳 轮 6 区
主 治 作 用
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为了 便于取穴,将 三角窝由 耳轮内缘至 对耳轮上、 下脚分叉 处分为前、中、后3等 份,中 1/3 为三角窝 3 区,再将前1/3分为上、 中、下3等份,上1/3为 三角窝1区,中、下2/3 为三角窝2区;再将后 l/3 分为上、下 2 等份, 上1/2为三角窝4区,下 1/2为三角窝5区。

耳 甲
由部分耳轮、对 耳轮、耳屏、对耳 屏与外耳门所形成 的一个较大的凹窝, 分为耳轮脚以上的 “耳甲艇”和耳轮脚 以下的“耳甲腔”两 个部分。
耳轮脚以上 的耳甲部称为 “耳甲艇”
耳轮脚以下 的耳甲部称为 “耳甲腔”
2
分布规律
一般说,耳穴在耳廓 上的排列好象一个在子 宫内倒臵的胎儿,头部 朝下,屁股朝上,胸腹 躯干在中间。按照这样 的规律,人体的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五官七 窍,甚至更小的部位, 在耳廓都有相应区域。


(HX—— 6、7)
6 区 、 7 区 交 界 处
在 耳 廓 向 前 对 折 的 上 部 尖 端 处 , 即 耳 轮
主 治 作 用
发热、高血压、 急性结膜炎、麦粒肿、 牙痛、失眠


(HX—— 8)
在 耳 轮 结 节 处 , 即 耳 轮 8 区
主 治 作 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