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轮专题复习中日近代改革比较
一轮专题复习中日近代改革比较
众,顽固派力量强大。
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 变法诏书如一纸空文,无法 革措施,强制大力推行。 推行。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 帝国主义时期;帝国主义掀
列强入侵中国
起瓜分中国狂潮
思想 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的新 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比 文化 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 较难接受新鲜事物 传统 及早
问题3:根据课本材料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 失败是因为军事力量不足造成的吗?
政治方面 :
明治维新: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明治维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 代企业
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 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社会生活方面
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戊戌变法: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 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外部条件: 资本主义发展,外来侵略同时带进西方文化
领导力量: 都是封建性统治集团
主要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本国政治体制有所改 革,注意振兴工商业和发展新式教育
内容:
明治维新和洋务运动比较
2、结果的异同: 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明: 是日本成为亚洲强国。 甲午战争可以证明 原因: 1)经济原因:中日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2)政治原因:中日两国统治者阶级基础不同
(5)思想文化传统不同:
其一、日本明治维新知识分子容易吸收外国 的新思想、新文化,西方学说普及早
其二、中国儒家思想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 比较难接受新鲜事物
(6)结果的不同:
其一、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逐渐使日本成 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中外势力更加 紧密的勾结在一起,中华民族的危机进一步 加深。
这最终导致两国大相径庭的结果。
(1)社会背景不同:
其一、人民的反抗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 商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成为众 矢之的
其二、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危机严重 中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较强大
时代背景 国内
明治维新: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 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戊戌变法: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 退让,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 :
明治维新: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戊戌变法: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 始瓜分中国
(2)领导力量不同
其一、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 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 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 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
立场:
李:站在地主阶级立场,顽固坚持旧的封建传统,具有 保守性
森:站在改革派的立场,既尊重祖先有保持学习西方的 好传统,坚持适时而变
问题5:课本材料4反映的和中日改革什么 关系?对甲午战争有什么影响?
说明中国的改革阻力重重,主要来自统治者的 腐朽和落后以及各国的干涉。
而日本来说国际环境相对宽松,国内阻力较弱
一轮专题复习中日近代改革比较
问题1:中日近代改革的相同之处:
背景: 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严重
动因: 资本主义发展,富国强兵要求
舆论 准备:
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创办报刊, 创办团体组织宣传变法,特别运用西 方的启蒙思想为武器
问题1:中日近代改革的的相同之处:
内部条件: 经济形态落后,政治危机、社会矛盾激化, 但新的经济力量和阶级力量有所发展
其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 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强大,因而改革 不能成功。
领导者 :
明治维新: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戊戌变法: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参加者:
明治维新: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 工业者
戊戌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小结: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对比表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社会 背景பைடு நூலகம்
领导 力量
具体 措施 国际 环境
人民的反抗;新兴地主、商 (1)封建危机严重(2)中
人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外势力相互勾结,封建势力
幕府成为众矢之的
较强大。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 资产阶级把希望寄托在无实
合力量强大。
权的皇帝身上,不敢发动群
军事方面
明治维新: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戊戌变法: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4)国际环境不同:
其一、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中期,当时世界还 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 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 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
其二、中国戊戌变法已是19世纪的90年代末,世界资 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 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 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 很不利。
(二)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比较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是中日两国在面临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日本不仅引进西方技术,更引进西方的生产关系 和政治制度。中国仅仅是引进技术。中国尽管引进了 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程度上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从根本来讲,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和封建上层建 筑是要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此,中国的戊戌变法最 终会失败。而明治维新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它从 根本上改造了日本社会。
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的腐朽落后; 日本客观上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强
问题4:课本材料2、3反映出中国和日本在 改革过程中有哪些不同?如何评价双方的 立场?
中国:只注重学习西方的军事、交通等方面的器械,在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西方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 固守原来的传统
日本: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学习西方的生活方 式,主张适时而变
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 腐朽
作业:撰写小论文:中日近代改革比较,在班 上交流
(3)政策措施不同:
其一、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 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其二、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 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 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