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元文学试题题库简述问答

宋元文学试题题库简述问答

三、简答题1.简述诗与词的区别1.要点:词合乐,诗不必合乐;相对格律诗的齐言,词可长短;相对于格律诗的平声韵,词韵的押韵多样;诗庄词媚。

2.简述词与散曲的异同2.要点:合乐供唱是相同;曲多用北曲;用韵自由;可用衬词;内容更俚俗,广泛。

词雅曲俗3.简述杂剧与南戏在形式上的区别3.要点:(1)形成地不同,一南一北,故各自承传有别。

(2)形制不同。

(3)术语不同。

(4)曲调渊源不同。

(5)唱法不同。

4.简述话本的结构4.要点:(1)入话引入,是相类相关的小故事,或相关诗词韵语。

(2)正话,即本体故事。

(3)结尾,有时有一段说教的文字,或以诗结题,或以套语“话本说彻,权作散场”之类。

5.简述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中的作用与地位5.要点:说话;话本;白话小说的肇始;形式、内容对后来小说的影响;反映社会现实。

6.简述柳永对词文学发展的贡献6.要点:有《乐章集》。

(1)自创长调;(2)扩大题材;(3)丰富艺术手法。

柳永词标志着北宋词发展的转折,他对词的创造性贡献更主要是体现在词调和艺术方面。

①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②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③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

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达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7.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7.要点:有《淮海居士长短句》。

婉约风格的代表。

(1)“古今第一伤心人也”。

(2)言情的特色、婉转的语调。

(3)凄迷的景色。

第一,擅长营造凄迷感伤的意境,尤善于通过黯淡销魂的外在之景来烘托渲染忧郁怅惘的内在之情,委婉含蓄,韵味无穷。

第二,善于捕捉所描写对象的突出特点,并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致构成鲜明的形象,能够揭示没有被别人揭示过的事物美,艺术形象富有独创性。

第三,善于运用精美而平易的语言,秦词的语言典雅工致而又清新自然,由锤炼而得又不失本色风范,极富艺术表现力,达到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艺术效果。

8.简述贺铸词的风格与特色8.要点:有《东山词》。

栖于豪放与婉约之间;豪气中有伤情。

主调叙写愁情;主题风格则是秾丽带凄凉,伤感中显幽洁①词风张耒在《〈东山词〉序》中曾指出其词风兼有盛丽、妖冶、幽索、悲壮四种特色,阳刚与阴柔相济,婉约和豪放并存,但其主导风格依然是秾丽精致。

②语言贺铸词的语言深婉密丽,精于造语,善于摄取前人的丽情藻采、尤其是晚唐的诗语遗意入词,丰富了词体的文学语言,加快了词句成熟精纯的程度,同时也促使词的语言走向典雅精致化的道路。

这对周邦彦、吴文英等后世词人有一定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六州歌头》(少年侠气)、《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9.简述周邦彦对词发展的影响9.要点:有《清真词》。

(1)形式上创制新调,讲求章法,注重语言锤炼;(2)表现手法上善于铺叙与白描,通过曲折往复的描写,表达摇曳之美。

周邦彦被誉为是“词家之正宗”,他是北宋词坛的“集大成者”,对宋词艺术形式的成熟与完美,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词风浑厚醇雅而又有沉郁顿挫之致。

沉郁主要指感情深沉含蓄,顿挫主要指手法变幻多端。

第二,善于铺叙,长于勾勒。

在慢词的写作上,他进一步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写法,但又不像柳永平铺直叙,一览无遗,而是讲究章法结构,布局疏密相间,时空交错叠映,其长调大多是往复勾勒,婉曲回环,严谨之中富于变化之笔,浑厚之中不乏深劲之力。

第三,言情体物,穷极工巧。

他善于描摹,以工笔写景咏物,精雕细琢,形神兼备,以思力摹写人物情态,细腻入微,曲尽其妙。

第四,语言富艳精工而又浑然天成。

周邦彦既善于锻练字句,自铸伟辞,更善于熔化典故成语、櫽括前人诗句入词,浑化无迹,如同己出,以致有人说他字字有来历,带有浓重的书卷气,使词的语言风格进一步向雅化、文人化的方向发展。

第五,格律精严,音韵谐美。

周邦彦妙解音律,能自度曲,整理古调之外,还创制了许多引、近、犯曲。

所作词格律法度极为精审,用字平仄皆有严格规定,仄声中的上、去、入三声亦不容相混,使词的音律字句趋于完善和定型,对音律的规范化有很大的贡献。

他既是北宋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又是南宋格律词派的先驱,在两宋词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代表作品有《兰陵王》(柳阴直)、《苏幕遮》(燎沉香)、《六丑》(正单衣试酒)10.简述张元干在词史上的地位10.要点:有《芦川词》。

他经历靖康之变,留守于李纲门下,以词表现爱国情怀,在豪放派的发展历程中起重大作用,成为南宋爱国词派的先导11.简述姜夔词的风格与影响11.要点:有《白石道人歌曲》。

语言清刚峭拔,瘦硬凝练;音节谐婉,意境清空;兼具骚雅,多有寄托。

12.简述吴文英词的风格12.要点:有《梦窗词》。

音律和协,字句研炼,重视形式,喜用典故,词意晦涩。

13.简述柳永《雨霖13.要点:该词抒人之别情,特色是哀怨悲愁。

(1)特征性景物的选用,包括别前、别时、别后。

(2)临别的别情描写:“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3)别后设想,铺垫、映衬等手法。

铃》的抒情特色14.简述柳永《望海潮》的白描特色14.要点:(1)总写与分写。

(2)详写与略写。

(3)实写与虚写15.简述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旷达风格15.要点:此词述志而怀人——志未达,人相隔。

并不生怨,而显得达观。

志:不羡“天上宫阙”,能在人间把酒起舞,亦足称慰。

情:“离”与“悲”,若“月缺”,不可避免,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即可慰相思。

16.简述李清照《声声慢》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16.要点:思想内容,故国之思,故乡之思,故人(丈夫)之思。

艺术特色,纯用赋体,白描铺叙,语言家常,感受细腻,形容尽致,讲求声律,巧用叠字。

17.简述欧阳修17.要点:(1)“文”与“道”的关系,肯定“道”而突破“道”,文以明道,“道”不仅“道统”,文自有“道”。

(2)文学内容与功用的关系,文既载道明道,亦当经世致用。

(3)关于创作规律,吸收司马迁的“发愤说”与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提出“穷而后工说”。

(4)创作态度,主张严谨勤奋,力戒浮躁。

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张18.简述“江西诗派”的主张与特点18.要点:“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无一字无来历”。

19.简述《西厢记》的主题及其表达19.要点:主题是“让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通过有情人莺莺与张生有情而遭阻,通过艰难的努力斗争而终获成功,表达出来。

20.简述《错斩崔宁》的结构特色20.要点:(1)通过十五贯钱组织情节。

(2)巧妙使用误会、巧合的手段。

21.简述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主题的表达21.要点:(1)铺垫,险要的潼关不能拱卫皇权,让人寻思巩固政权的要素究竟是什么。

(2)“兴亡”百姓均苦的原因。

22.简述《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22.要点:尽孝,勤劳,善良。

四、论述题1.宋代散文兴盛表现和原因1.要点:(1)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2)天才领袖欧阳修、苏轼等的出现,引领;(3)社会因素;(4)宋代科举“策论”的指挥棒作用。

表现:1宋代散文沿着唐代散文的道路而发展,最终的成就却超过了唐文。

“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人出于宋代。

2宋代散文把议论、叙事、抒情三种功能完善融合,使散文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比如欧阳修的史论在议论中渗入强烈的感情色彩,苏轼的亭台记把叙事与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

2.欧阳修对宋代文学的影响2.要点:(1)作为领导诗文革新的领袖而产生的影响。

(2)培养奖掖青年学人而产生的影响。

(3)散文、诗歌、词创作的影响。

(4)文论、诗学观的影响。

3.欧阳修“诗文革新”对文学的影响3.要点:(1)基本主张;(2)欧阳修及其奖掖下的文人集团的形成;(3)诗文词的成就;(4)对后代的影响(明唐宋派,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等)。

4.分析《秋声赋》4.要点:(1)内容简说;(2)人生哲理分析;(3)艺术特色5.苏东坡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5.要点:(1)诗、文、词、书、小说的各自成就与地位;(2)儒道佛积极的和谐结合文人魅力;(3)豪迈旷达的风格的魅力等。

一、苏轼是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袖,也是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学创作代表着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宋诗、宋文、宋词都在他手中达到了高峰,书法、绘画也有极高的造诣。

他是在宋型文化滋养下,产生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与全才,在他身上,也典型地体现着宋型文化的精神。

二、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苏轼在当时的文坛即享有崇高的声誉,奖掖、团结了一批重要作家,如“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等,他们在创作上各有建树,形成了北宋中期强大的文艺阵营,为宋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苏文在实用性、审美性、通俗性诸方面都达到了一定高度,一直被后代文人奉为典范,其政论、史论成为后世科举士子摹拟的范文;其小品文,被明代的竟陵派、公安派视为学习的标本,直到清代的袁枚、郑燮的散文,仍可找出沿袭的线索。

苏诗是北宋诗坛的一座丰碑,直接影响了有宋一代的诗歌面貌;金代奉苏诗为楷模,产生了所谓的“苏诗运动”;苏诗还对明代的公安派、清代的宗宋派有重要的启迪。

苏词首开豪放词风,使宋词的创作发生了重要转型,并直接为南宋的爱国词派所继承,其影响还一直波及到清代的阳羡词派。

3. 苏轼执中持平的品格,飘逸洒脱的襟怀,宠辱不惊的处世姿态,开朗幽默的“坡仙”气质,超然达观的人生态度等,共同构筑成他独具魅力的人格范式,为后人景仰、倾慕,更为深刻地影响着封建士人的精神与心态6.分析《前赤壁赋》6.要点:(1)内容简说;(2)人生哲理分析;(3)旷达的情志;(4)艺术特色。

7.豪放派形成的原因7.要点:(1)婉约是正宗,豪放是流变。

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

(2)北宋、南宋的积贫积弱,内忧外患,导致有志之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用词作表达,又每与自己建功立业的志气相连。

(3)天才人物的引领。

8.陆游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与影响8.要点:(1)内容方面——爱国、述志等;(2)艺术特色方面——对李杜的继承与发展;独自的风格魅力;(3)数量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