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衰护理查房49010

心衰护理查房49010

护理诊断
1、心搏出量不足:由急性心功能不全所致;
2、气体交换受损:与急性肺水肿有关;
3、恐惧:与窒息感、呼吸困难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心搏出量减少、呼吸困难有关;
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大量泡沫样痰有关;
6、体液过多:与体循环淤血有关;
7、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心源性休克、猝死、洋地黄中毒;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困难减轻或消失,血气结果正常。

心排血量增加。

主诉活动耐力逐渐增加,活动时心率、血压正常,无明显不适。

焦虑减轻,治疗信心增加,能配合治疗。

无洋地黄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心衰患者病情较重,易产生“累赘”感,对生活信心不足,同时又惧怕死亡。

因此,家属应多关心体贴,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

2、一般护理:
a、体位、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少
b、休息;
c、饮食:低盐、低脂易消化,多维生素(含钾、含镁)、多纤维素;
3、吸氧:6-8升/分、加20—30%酒精;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同时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的改变
4、药物治疗:
a、镇静:吗啡5~10毫克皮下注射。

必要时可每15min重复一次;共2-3次;
b、强心剂:西地兰0.2~0.4mg静脉推,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排血量增加;注意洋地黄中毒表现如恶心、黄绿视、心律失常等及洋地黄使用禁忌症如心梗24h内、二尖瓣狭窄、低钾等
c、利尿:速尿20~40毫克;注意电解质紊乱低钾
d、血管扩张剂:硝普钠;定时监测血压;连续使用超过72h后应注意氰化物中毒问题。

e、氨茶硷:0.25mg静脉推,除了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外,可直接兴奋心肌,缓解支气管痉挛,加强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的作用。

注意可引起心律失常、精神症状,诱发癫痫等;
f、激素:Dxm10mg静脉推。

降低外周阻力→回心血量下降→解除支气管痉挛;长期使用可出现真菌感染、消化道出血等;
g、多巴胺:有升压、改善肾循环、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常用于顽固性心衰,与硝普钠连用;注意大剂量可收缩肾血管。

5、记录24小时出入量;
6、加强皮肤及口腔的护理;心衰患者常被迫采取右侧卧位,所以应加强右侧骨隆突处皮肤
的护理,预防褥疮。

可为患者定时按摩、翻身,护理动作应轻柔,防止皮肤擦伤。

对水肿严重者的皮肤更应加强保护。

7、保持大便通畅:腹内压增加→心脏副负担加重→心肌缺氧加重;又由于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反射性引起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8、控制静脉补液速度:20~30滴/分;
9、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a、生命体征、紫绀及肺内体征变化;
b、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

出院指导
1、饮食指导:低热量、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晚餐不宜过饱避免发生夜间左心功能不全,适当限制水分→增加循环血量→心脏负担。

服用利尿剂尿量多时多吃红枣、橘子、香蕉、韭菜等含钾高的食物,适当补钾。

2、休息、活动指导:保证充足的睡眠,协助日常生活,根据心功能情况指导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发生静脉血栓、体位性低血压。

指导患者出院后自己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各种活动要量力而行,既不逞强,也不过分依赖别人。

对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视,也不要过分关注,因为过分紧张往往更易诱发急性心衰。

3、继续治疗,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尽量避免诱因;
4、戒烟。

5、控制血压,降血脂。

并发症
可并发心源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1、心源性休克
急性左心衰由于短期内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其中50%伴有对容量负荷没有反应的严重的右室损害,使血压下降、周围循环灌注不足,出现心源性休克
2、多器官功能衰竭
急性心功能不全尤其是心源性休克可致重要脏器急
性缺血、缺氧及功能障碍。

肾、脑、肝等器官来不及代偿可出现多器官功能
衰竭,而多器官功能衰竭又使心功能进一步恶化。

3、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由于使用利尿药、限盐、进食少及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出汗等,可导致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

预后
慢性心衰的近期预后与基础病因、心功能恶化程度及抢救是否及时、合理等因素有关。

由于某些因素,如血压急剧升高,严重心律失常,输液过多及过快等原因造成的急性左心衰较易控制,预后相对较好。

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的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较高。

心脏瓣膜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病死率高。

62%二尖瓣狭窄患者死于急性心衰。

70%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死于急性左心衰。

心肌疾病出现急性左心衰后大多逐渐发展为顽固心衰,预后甚差。

此病人心脏扩大明显、收缩功能极差、合并有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均提示预后极差.
预防
1.及时控制或祛除心内外的感染病灶,控制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扁桃体炎等感染灶;预防和控制风湿活动;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性心内膜炎、呼吸道感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

2.迅速纠正心律失常:
当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时,应迅速给予纠正,异位心律恢复至正常窦性心律,或使过缓、过速的心室率控制在安全范围,以防止心衰的发生。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4.治疗贫血并消除出血原因。

5.避免输液过多、过快。

6.停用或慎用某些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7.其他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

8.过度肥胖者应控制饮食。

经常锻炼身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