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绩效管理(张克勇)

第六章绩效管理(张克勇)

管理者有能力吗;组织和制度有保障吗。
三、是哪里出现了问题(续)
*为什么他们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组织缺乏有效的纠正和有效的改善,人们
才会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为什么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好?
是否有这样的引导,组织有切实的手段 和制度支持员工这样的思考。
三、是哪里出现了问题(续)
*为什么我们不能完成更多的工作结果?
2、增加任务的重要性和趣味性。研究发现,任务 越令人厌倦,社会懒惰就越严重。(工作再设计)
3、根据个体对组织的贡献提供报酬,以增强组织 成员对组织的关心。(从按劳分配到按贡献分配)
4、利用激励手段,正负强化。(公司奖、希望奖、 授予功臣等)
5、利用惩罚威胁,如发现偷懒,将严厉惩罚或公 布于众。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绩效管理活动的策略支 持和技术支持
★直线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活动的理解和日常 运做
主要学习内容
绩效的含义 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的意义 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职能的关系 绩效管理的实施阶段以及主要内容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 绩效考核的方法
第9章 绩效管理
引导案例--拉绳实验
随着组织规模的增大,个体在完成组织任务时的努力将 减小。这即是社会懒惰现象。
德国科学家林格尔曼(Max Ringelmann) 在拉绳实 验中观察发现,一个人单独拉绳时的拉力为63公斤,3 个人拉绳时每人的平均拉力为53公斤,8个人一起拉时 每个人的平均拉力为31公斤。如下图:
每个人努力程度
一个人单干
社会懒惰现象可以用责任分散理论来解释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个体对组织的贡献越难分 清,个体对努力完成组织任务的责任感就越小。
社会懒惰现象也可以用贡献模糊理论来解释: ——由于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存在,个体会感到自己的
贡献可有可无或大小无关紧要,因此付出的努力就 小了。
消除社会懒惰的途径
1、明确每个人的贡献——个体对组织的绩效的贡 献都要能清楚的识别。(海尔OEC管理)
一般情况下,人都有一种连自己也难以相信的巨大潜力,没有 刺激,这种潜能就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到极限。如:一个人平时跳 过一条水沟时很吃力,如果遇见几条龇牙咧嘴的狼狗在他身后穷追 不舍,就会一跃而过;同一片蓝天下,同一方土地上,同样的人们, 实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在责任田里,中国农民很快就把穷日子 “耕耘”成了好日子。
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话:????
三、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为何有那么多的人虽然头脑聪明却绩效平平? 能力和绩效不相关,我们浪费了组织的资源,使人
丧失了工作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为何我们抱怨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
抱怨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组织没有能力激发人们解 决问题的动机。 *为什么管理者不通过培养下属来使自己的日子好过?
小群体
大群体
活动方式
“拉绳实验”中出现1+1〈2的情况,说明人都有与身俱来的惰 性,单枪匹马地独立操作,能竭尽全力,到了一个集体,则把责任 悄然分解、扩散到其他人身上。这是集体工作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特 征,可以说这是一种“社会浪费”。其实,这跟人们常说的“一个 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差不多, 老百姓把这种现象叫作“鸡多不下蛋,人多胡捣乱”。看来,诸如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好办事”、“人多力量大”一类说法 也有“例外”,必然造成人力物力的的浪费。
后果 •后果不足以鼓励员工 采取期的行动
技巧 •员工不知道怎样做
四、对传统考核的批判
1、缺乏目标的导引(心理导向) 2、过程与结果(事后的惩罚) 3、对责任的逃避 4、缺乏改善提升的组织保证 5、对员工职业发展的不负责任 6、心理的负面效应而产生对考核的抵制
五、绩效管理的层面
★高层管理当局对绩效管理政策的形成和对绩 效管理活动的行政支持
组织缺乏支持这样做法的保障。多一事不 如少一事是组织环境下的习惯反应。 *为什么嘴上说做而实际并不兑现?
有督导和跟踪吗,说与做之间应该如何确 保流畅连接,组织在鼓励什么。
反馈 •无反馈或无效反 馈
问题
行为标准 •不知道什么是期望行为 •没标准,员工不清楚 标准,标准不为员工接受
阻碍 •身体,精神及感情的局限 •无法确定在什么情形 下按期望行为做事 •被要求在同一时间完成 相矛盾的工作 •缺乏足够的资源来做事
过? *为什么他们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为什么他们不去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好? *为什么我们不能完成更多的工作结果? *为什么嘴上说做而实际并不兑现?
二、我们期望什么
*如果人们真正努力工作提高业绩; *如果我们不是抱怨问题而是积极解决; *如果管理者真正关心下属的培养; *如果管理者能够与下属坦诚对话; *如果员工对自己的提高负起责任; *如果员工能够获得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强项与不足……
以上说明:
绩效管理成为明确贡献、区分责任的重要手 段和方式。
这些都表明,人人都有依赖心理,也有不可限量的潜力,谁能 够把身边人员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谁就会收获一笔意想不到的 “财富”。
人的潜力极限需要情况刺激,而最长效、管用的刺激手段, 莫过于建立健全人尽其才、人尽其力的激励机制。责任与 权利越具体,人的潜力发挥越充分,耍滑偷懒的人越少。
这就要改变一有任务就添人、要编制的习惯做法,通过 明确的目标责任制,盘活人力资源,向现有人员要效率、 要效益,避免不分层次一把抓,责权不明一锅煮。每项工 作是好是坏,要有个说法,奖励要具体到人,罚也要把板 子打到具体人身上,而不能吃“大锅饭”,更不能让“干 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捣乱的”,以确保每个人都尽全力 “拉绳”。这样,既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挖潜节能”, 有可让“南郭先生”无法滥竽充数混日子,最大限度地减 少“社会浪费”,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懒惰”。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第六章 绩效管理
员工绩效管理 --- 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何有那么多的人虽然头脑聪明却绩效平平? *为何我们抱怨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 *为什么管理者不通过培养下属来使自己的日子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