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三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
初三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是包括符号的想一想
(1)关于x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吗?
(2)关于x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注意a≠0的条件!)
⑶巩固练习深化知识
做一做
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及时巩固新知,为公式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说的就这些,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拓展题:用试验的方法探索情景二中竹竿的长度!
附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㈤说评价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或突发事件的影响,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将"教学反应"型评价和"教学反馈"型评价相结合,一方面根据课堂实施状况和学生反馈的信息而作出一种即时性评价,并顺势从教学内部进行调节;另一方面根据课堂练习的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灵活安排教学细节,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⑵自主探索归纳新知⑶巩固练习深化知识⑷归纳小结反思提高⑸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景一:教材页的"问题1
有一根竹竿,不知道它有多长,把竹竿竖放在城门前,竹竿比门高三尺;把竹竿横放在这门前,竹竿比门宽六尺;把竹竿斜放,竹竿正好和门的对角线等长,问竹竿长几尺?设竹竿长x尺,由题意得:
读一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页的"问题2",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由题意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三个问题中的方程整理得:
.
(方程模型的建立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⑵自主探索归纳新知
比较一:与一元一次方程作纵向比较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比较二:方程之间作横向比较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²+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b,c分别叫做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⑵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⑶教学难点
经历用试验的方法探索方程的解,并会解释解的合理性.
㈡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充分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能力目标: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2.用试验的方法探索情景一中所列方程x(x+10)=900的解,方程有几个解?都是情景一的解吗?突破难点
组1:900=2×2×3×3×5×5
900=36×25或900=(-36)×(-25)……
组2:
宽…20…30…
长…30…40…
面积…600…1200…宽…25…26…
面积…875…936…
长…35…36…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活动,并能得到您的指导.我说课的题目是华师大版九年级(上)第23章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说课内容
⑴说教材⑵说目标⑶说教学方法⑷说教学程序⑸说评价
㈠说教材
⑴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是一次方程、方程组及不等式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函数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本节课是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导入课,它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宽…25.4…25.5…宽…25.41…25.42…
长…35.4…35.5…长…35.41…35.42…
面积…899.16…905.25…面积…899.7681…900.3746…⑷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谈一谈体会和收获.⑸布置作业分层落实
作业:
基本题:教材习题1、2、3;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精神.㈢说教学方法
⑴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类比发现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⑵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讨论、类比归纳,最后抽象出有价值⑶教学手段
采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交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㈣说教学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