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1月)物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了“磁生电”现象。
如图,他把两个线圈绕在同一个软铁环上,线圈A 和电池连接,线圈B用导线连通,导线下面平行放置一个小磁针。
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用一节电池作电源小磁针不偏转,用十节电池作电源小磁针会偏转B.线圈B匝数较少时小磁针不偏转,匝数足够多时小磁Array针会偏转C.线圈A和电池连接瞬间,小磁针会偏转D.线圈A和电池断开瞬间,小磁针不偏转2.2015年9月20日,我国利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离地面高度约为520 km 的轨道。
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 400km。
若将微小卫星的运行轨道视为圆轨道,则与地球同步卫星相比,微小卫星的A.周期大B.角速度小C.线速度大D.向心加速度小3.如图,将a 、b 两小球以不同的初速度同时水平抛出,它们均落在水平地面上的P 点,a 球抛出时的高度较b 球的高,P 点到两球起抛点的水平距离相等,不计空气阻力。
与b 球相比,a 球A .初速度较大B .速度变化率较大C .落地时速度一定较大D .落地时速度方向与其初速度方向的夹角较大4.如图,线圈abcd 固定于分布均匀的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
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变化时,该磁场对ab 边的安培力大小恒定。
下列描述B 随t 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5.如图,长均为L 的两根轻绳,一端共同系住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等高的A 、B 两点,A 、B 两点间的距离也为L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今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以AB 为轴做圆周运动,若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v 时,两根绳的拉力恰好均为零,则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2v 时,每根绳的拉力大小为 A .3mg B .343mg C .3mg D .23mgPACBDacdB6.某静电场在x 轴上各点的电势φ随坐标x 的分布图象如图。
x 轴上A 、O 、B 三点的电势值分别为φA 、φO 、φB ,电场强度沿x 轴方向的分量大小分别为E Ax 、E Ox 、E Bx ,电子在A 、O 、B 三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 P A 、E P O 、E P B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φO > φB > φA B .E Ox > E Bx > E Ax C .E P O < E P B < E P A D .E P O -E P A > E P O -E P B7.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容器带的电荷量越多,电容就越大B .电容器的电容等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压的比值C .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D .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自身结构决定,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无关8.我国不少地方在节日期间有挂红灯笼的习俗。
如图,质量为m 的灯笼用两根不等长的轻绳OA 、OB 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OA 比OB 长,O 为结点。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设OA 、OB 对O 点的拉力分别为F A 、F B ,轻绳能够承受足够大的拉力,则 A .F A 小于F BB .F A 、F B 的合力大于mgC .调节悬点A 的位置,可使F A 、F B 都大于mgD .换质量更大的灯笼,F B 的增加量比F A 的增加量大9.手摇发电机产生的正弦交流电经变压器给灯泡L 供电,其电路如图。
当线圈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电压表示数为U ,灯泡正常发光。
已知发电机线圈的电阻为r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R ,其它电阻可忽略,变压器原线圈与副线圈的匝数比为k ,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
则 A .灯泡的额定电压为kUB .灯泡的额定功率为RU k 22C .发电机的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最大值为()U Rr R +2D .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原线圈输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u =2U sin ωt10.放置于固定斜面上的物块,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作用下,沿斜面向上做直线运动。
拉力F和物块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则A.第1 s内物块受到的合外力为0.5 NB.物块的质量为11 kgC.第1 s内拉力F的功率逐渐增大D.前3 s内物块机械能先增大后不变11.如图,两根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底端接电阻R,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质量为m的金属棒,金属棒和导轨接触良好。
除电阻R外,其余电阻不计。
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所在平面。
静止时金属棒位于A处,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Δl,弹性势能为E P。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将金属棒从弹簧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金属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则A.当金属棒的速度最大时,弹簧的伸长量为ΔlB.电阻R上产生的总热量等于mgΔl-E PC.金属棒第一次到达A处时,其加速度方向向下D.金属棒第一次下降过程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比第一次上升过程的多A第Ⅱ卷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2题6分,第13题9分,共15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
12.(6分)某同学为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绕过定滑轮及轻滑轮将小车与弹簧测力计相连。
实验中改变悬挂的钩码个数进行多次测量,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利用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a。
(1)实验中钩码的质量可以不需要远小于小车质量,其原因是。
A.小车所受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无关B.小车所受的拉力等于钩码重力的一半C.小车所受的拉力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2)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某条纸带的一部分。
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由纸带数据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m/s2。
(3)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示数F的关系图象,下列图象中最符合本实验实际情况的是。
长木板轻绳A B C D乙13.(9分)国标(GB /T )规定自来水在15℃时电阻率应大于13 Ω·m 。
某同学利用图甲电路测量15℃自来水的电阻率,其中内径均匀的圆柱形玻璃管侧壁连接一细管,细管上加有阀门K 以控制管内自来水的水量,玻璃管两端接有导电活塞(活塞电阻可忽略),右活塞固定,左活塞可自由移动。
实验器材还有:电源(电动势约为3 V ,内阻可忽略),电压表V 1(量程为3 V ,内阻很大),电压表V 2(量程为3 V ,内阻很大),定值电阻R 1(阻值4 k Ω),定值电阻R 2(阻值2 k Ω),电阻箱R (最大阻值9 999 Ω),单刀双掷开关S ,导线若干,游标卡尺,刻度尺。
实验步骤如下:A .用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管的内径d ;B .向玻璃管内注满自来水,并用刻度尺测量水柱长度L ;C .把S 拨到1位置,记录电压表V 1示数;D .把S 拨到2位置,调整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V 2示数与电压表V 1示数相同,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 ;E .改变玻璃管内水柱长度,重复实验步骤C 、D ,记录每一次水柱长度L 和电阻箱阻值R ; F .断开S ,整理好器材。
(1)测玻璃管内径d 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乙,则d = mm 。
(2)玻璃管内水柱的电阻R x 的表达式为: R x = (用R 1、R 2、R 表示)。
(3)利用记录的多组水柱长度L 和对应的电阻箱阻值R 的数据,绘制出如图丙所示的R ﹣L1关系图象。
自来水的电阻率ρ= Ω·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本实验中若电压表V 1内阻不是很大,则自来水电阻率测量结果将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丙1L/m -1 345 cm乙甲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第14题8分,第15题9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4分,共41分。
把解答写在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4.(8分)快速公交车进站时要求定点停车,当车停稳后车门与站台候车区的屏蔽门必须对齐,以便乘客上下车。
公交车进站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前以54 km/h的速度行驶。
晴天时,司机距停车点20 m处开始刹车,公交车恰好停在停车点。
雨天时,公交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晴天时的52,若公交车减速前仍按54 km/h的速度行驶,且进站仍要停在停车点,司机应在距停车点多远处开始停车?15.(9分)如图,圆形区域半径为R,圆心在O点,区域中有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电子在电子枪中经电场加速后沿AO方向垂直进入磁场,偏转后从M点射出并垂直打在荧光屏PQ上的N点,PQ平行于AO,O点到PQ的距离为2R。
电子电荷量大小为e,质量为m,忽略电子加速前的初动能及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1)求电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v;(2)求电子枪的加速电压U;(3)若保持电子枪与AO平行,将电子枪在纸面内向下平移至距AO为2R处,问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点位于N点的左侧还是右侧?求该点距N点的距离。
R 2Q 右16.(10分)如图,一根轻绳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两端分别连接物块A 和B ,B 的下面通过轻绳连接物块C ,A 锁定在地面上。
已知B 和C 的质量均为m ,A 的质量为23m ,B 和C 之间的轻绳长度为L ,初始时C 离地的高度也为L 。
现解除对A 的锁定,物块开始运动。
设物块可视为质点,落地后不反弹。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求: (1)A 刚上升时的加速度大小a ; (2)A 上升过程的最大速度大小v m ; (3)A 离地的最大高度H 。
17.(14分)如图,轨道CDGH 位于竖直平面内,其中圆弧段DG 与水平段CD 及倾斜段GH 分别相切于D 点和G 点,圆弧段和倾斜段均光滑,在H 处固定一垂直于轨道的绝缘挡板,整个轨道绝缘且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
一带电物块由C 处静止释放,经挡板碰撞后滑回CD 段中点P 处时速度恰好为零。
已知物块的质量m = 4×10-3 kg ,所带的电荷量q = +3×10-6 C ;电场强度E = 1×104 N/C ;CD 段的长度L = 0.8 m ,圆弧DG 的半径r = 0.2 m ,GH 段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且sin θ = 0.6,cos θ = 0.8;不计物块与挡板碰撞时的动能损失,物块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