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混凝土龄期、收缩、徐变的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
混凝土龄期、收缩、徐变的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
3.工程应用
②在静定结构阶段,如在合龙前的悬臂施工阶段,徐变、 收缩只产生变形增量而不产生内力增量,即徐变次内 力为零。 ③在体系转化后,计算第 i 个时间间隔。并可求出已成 结构全部单元在第 i 个时间间隔内,由收缩、徐变产 生的节点力增量与节点位移增量。将上述增量分别加 到该时间间隔开始时有关的节点力与节点位移上,即 可得出该时间间隔终了时各单元的节点力和节点位移 的状态。
徐变函数 徐变系数 抗压强度的参数 加载龄期的参数 相对湿度的参数
CEB-FIP(1990)模型
CEB-FIP(1990)模型
ACI模型
ACI模型
收缩应变表达式为:
式中
( sh )max 为应变终值。
CEB-FIP(1990)模型&ACI模型
包括这两个模型以及其他研究提出的模型,基 本上都是建立在实验室试验数据基础上的经验 公式,由于实验室特定条件的局限或研究者侧 重点的不同,不同模型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也不 尽相同,以这些结果作为依据确定的混凝土收 缩徐变模型能否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构的分 析,须进一步审视。
衡阳东阳渡湘江大桥(主跨150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祁阳白水湘江大桥(主跨120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3.工程应用
测试内容包括桥址环境温度场、混凝土箱梁温度、各 控制截面应变变化和挠度变化。 施工过程中,对主要工况下的应变变化进行了测试, 成桥后对桥梁进行了为期3年的跟踪观测,测试时长 接近1500天。
改变混凝土半熟龄期的途径
改变水泥矿物成分与水泥细度
硅酸三钙的水化速率快,水化热和强度发展都较快,适用于半熟 龄期小的要求;水泥细度越细,水化反应进行得越快。
采用混合材料与外加剂
我国在掺用粉煤灰方面做过大量工作,掺用粉煤灰在保证后期强 度不变的条件下,可以降低水泥用量及水化热的上升速度,延长 混凝土的半熟龄期。
THE END
谢 谢!
3.工程应用
现象 不论是连续梁桥还是连续刚构桥,,其箱梁混凝土应变 发展规律均有一个共同点,,即箱梁上、下缘应变发展 规律不尽相同, 特别是对于箱梁顶、底板厚度相差较 大的根部截面,上缘应变在成桥后的 2~3 年内基本趋 于稳定,下缘应变仍具有一定的增长趋势,而对于跨 中截面和合龙段截面,上、下缘应变发展趋势基本相 同。 挠度随时间均有所增长,但增长趋势明显减缓。
3.工程应用
对于跨中截面和合龙段截面
其初始应力相对较小, 顶、底板厚度和配筋率基本相同, 且合龙段 施工完后不久立即进行桥面铺装的施工, 使得其顶板受到日照的 机会大大降低, 因此其顶、底板应变发展规律基本相同。
鉴于上述现象和分析结论,应尽可能多地考虑以上各 因素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桥梁的收缩徐变分析 中,为以后实际箱梁桥的收缩徐变计算和处理措施提 供参考。
2.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相关研究
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意见是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是 由一些共同的基本因素所决定的。 事实上, 徐变是在应力作用之下产生的,而收缩的产 生则与应力无关。收缩、徐变虽各有自身的特点, 但 它们都可以与混凝土内的水化水泥浆的特性联系起来。 由化学成分截然不同的水泥所制造的混凝土的收缩 、 徐变性能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这说明收缩、徐变的 机理主要取决于混凝土水化水泥浆的物理结构, 而不 是其化学成分。
3.工程应用
对于箱梁顶、底板厚度相差较大的根部截面
(1)在施工过程中, 混凝土箱梁顶板会直接受到日照的作用, 使 得其内的混凝土温度要明显高于底板混凝土温度, 造成顶板混凝 土的收缩速率和干燥徐变速率要高于底板混凝土; (2)箱梁根部截面顶、底板配筋率有所不同, 顶板内的普通钢筋 和预应力钢筋较为密集, 特别是成桥后, 箱梁根部截面顶板内的预 应力钢筋较多, 抑制了其内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的发展; (3)箱梁根部截面上、下缘的初始应力大小和施工过程中的应 力变化不同, 一般情况下上缘所受到的压应力要小于下缘的压应 力。
2.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相关研究
预测和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及其对结构性能的影 响至今仍是十分复杂又难以获得精确答案的问题。随 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各种预测模 型不断被提出和更新。 主要介绍:CEB-FIP(1990)模型 ACI模型
CEB-FIP(1990)模型
适用范围
混凝土龄期、收缩、徐变的研究进展及工程应用
主讲内容
混凝土龄期的相关研究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的相关研究
工程应用
1.混凝土龄期的相关研究
混凝土中的主要胶结材料是水泥,水泥颗粒的水化作用从表层逐 渐深入内部,是一个长达数十年的缓慢过程。随着混凝土龄期的 增长,水泥的水化作用日渐充分,混凝土的成熟度逐渐提高,其 强度、弹性模量、极限拉伸及绝热温升等均随着龄期的延长而逐 渐增长,最终将趋于定值。
半熟龄期
得到混凝土性能试验结果后,以龄期为横坐标,性能 为纵坐标,作一曲线通过各试验点,不难用作图法求 出半熟龄期。
注:因为混凝土各性能 是不统一的,因此强度 、弹性模量、极限拉伸 和绝热温升都各自对应 着一个半熟龄期,所以 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必 须着手于研究的对象而 选定需要的半
收缩和徐变可对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等产生不利 影响,尤其对于采用悬臂浇筑的大跨度预应力 混凝土箱梁桥而言,收缩徐变对主梁线形和内 力的影响更大。实际工程中常发生成桥后由于 混凝土收缩、徐变而引起的跨中下挠、预应力 损失过大以及腹板开裂等问题。
3.工程应用
有学者以衡昆高速公路沿线两座大跨预应力混凝土箱 梁桥为依托,基于施工过程及成桥后较长时间内对结 构反应的系统观测,研究处于自然环境中实际结构在 混凝土收缩徐变作用下的真实反应,为混凝土箱梁桥 的收缩徐变问题提供参考。
徐变系数的计算公式适用范围:应力水平σ c/fc< 0.4,暴露在平均温度5℃~30℃,平均相对湿度RH为 40%~100%的环境中。 收缩计算公式适用范围:普通混凝土在正常温度下, 湿养护不超过14d,暴露在平均温度5℃~30℃和平均 相对湿度RH为40%~50%的环境中。
CEB-FIP(1990)模型
3.工程应用
现今各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一般都取龄期 t=28d作为标定混凝土强度和其他性能指标的标准。 如果结构早期受力(包括施加预应力)应按实际龄期 内混凝土达到的性能指标进行验算。对于龄期超过 28d后才承受全部荷载的结构,一般将混凝土的后期 强度作为结构的附加安全储备而不加利用。 某些工程确因施工期很长,全部使用荷载施加上的时 间很晚,或某些特殊(如抗爆)结构,才考虑采用混 凝土的后期强度作为设计标准。
养护3d
养护28d
1.混凝土龄期的相关研究
简要介绍:朱伯芳院士提出的“半熟龄期”
定义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极限拉伸及绝热温升达到最终值的 一半时的龄期为半熟龄期,半熟龄期越小,表明该混凝土成熟得 越快。
不同的结构对于半熟龄期的要求是不同的。
工业与民用建筑,如建成后不久即可能承受较大荷载,其半熟龄期不能太大; 相反,对于水坝等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承受全部荷载时,混凝土龄期一般较大, 强度没有问题,但这类结构有温控防裂要求,无论是通过混凝土表面的天然散 热,还是利用埋设于混凝土内部水管的人工冷却,它们发挥作用都需要一定的 时间,如果混凝土绝热温升的半熟龄期太小,混凝土温度上升太快,散热和冷却 措施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混凝土就已达到最高温度,当最终降到稳定温度时, 就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 甚至引起裂缝。
3.工程应用
在桥梁工程实践中,已有学者利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 模量代替混凝土弹性模量,用解弹性问题的方法来求 解桥梁混凝土结构的徐变问题。 大致步骤和方法如下: ①划分结构单元和计算时间。将施工开始到竣工后收缩 徐变完成的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划又分 为若干时间间隔。以施工阶段的起始时间、结构体系 转换的时间、加载或卸载的时刻作为各阶段与时间间 隔的分界点。将各阶段的已成结构划分成若干个梁单 元,使每个单元的混凝土具有相同的收缩、徐变特性。 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假定节点位于相邻单元接触 面的重心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