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红薯间作技术要点
[摘要]林州市地处太行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少,为了有效光、热、肥、水等资源,减少病虫害,实现农业高产高效,农业技术人员连续多年开展了玉米-红薯间作技术的试验示范,实践证明,玉米红薯间作模式综合效益高于单作,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工资源得以优化,可以有效改善两者的争夺空间的矛盾,有利于农业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玉米红薯;间作技术;效益分析
1种植模式:
实行宽窄行、东西向栽植:为保证间种作物不争肥、不遮光,需实行宽窄行、东西向栽植。
玉米宽行14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25厘米,密度3000株/亩左右。
在玉米宽行中间起垄,垄宽70厘米,垄上栽2行红薯,三角形栽植,株距30厘米,密度2500株/亩左右。
2品种选择:
玉米选用半紧凑型大穗型品种为主,如蠡玉16、中科4号、喜玉12等,红薯选用短蔓高产型品种,如商薯19、徐薯18、豫薯13等。
3整地施肥:
耕深20—30cm,整地要求细碎,平整,沟渠畅通。
玉米红薯间作模式施肥应有别于单作玉米或红薯,玉米氮肥需要最多,红薯需要钾肥最多,过多的氮肥对红薯生长不利,因此在整地时底施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全部做底肥,需亩施优质农家肥(沤肥、堆肥)15000kg,亩施复合肥(N:P:K=15:15:15)40kg。
在红薯扶垄时,亩施15公斤钾肥(禁用氯化钾)集中施于垄底翻耕于垄内作包心肥。
4种植时间
一般在土壤10cm地温为16℃以上时适宜种植,种植以4月下旬为宜,应先栽植红薯后再点播玉米,以避免栽植红薯时伤害玉米。
5田间管理
玉米的田间管理以施肥和病虫防治为主,一是早施壮秆肥。
即在5叶期每亩用尿素10kg或碳铵25kg,穴施并覆土盖肥。
二是重施穗肥。
即大喇叭口期时,开沟或穴施尿素每亩20kg或碳铵50kg,并随即覆土盖肥。
三是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玉米螟,防治方法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选用 1.5%辛硫磷颗粒剂加细沙或细土1:5配比丢玉米心叶,每株1-2g,或选用3%辛硫磷颗
粒剂加细沙或细土1:5配比丢玉米心叶,每株1g左右。
红薯田间管理:一是查苗补插。
栽插后一个星期即应查苗,发现缺苗及时补插,补后浇水、遮阴,促进早成活,同时追施“偏心肥”,促使小苗快发,平衡生长。
二是中耕培土,栽插后二个星期进行第一次中耕,清除杂草,疏通土沟,在封垄前结束中耕。
中耕的深度要酌情而定,原则是早期宜深,后期宜浅。
每次中耕都要结合培土,特别对被雨水冲刷的薯垄要重新壅土,以利于根系伸展,防止露薯。
6适时采收
玉米植株苞叶变黄,干枯松弛,玉米籽粒形成黑层(将玉米籽粒从果穗拨下,成熟籽粒基部形成一层黑层)时,为适宜采收期。
过早、过迟采收均影响产量。
红薯采收过早,会显著降低块根的产量;收获过晚,块根会受低温冷害的影响,贮藏性大大降低,切干率下降。
一般在地温18℃开始收获,在枯霜前收获完毕。
7效益分析
玉米红薯间作种植,平均亩收玉米400kg,产值960元(玉米按每公斤2.2元计算),红薯1250kg(鲜薯按每公斤1元计算),产值1250元,亩收益2210元。
较单种玉米(单产600kg/亩)亩收益高890元,较单种红薯(单产1750kg/亩)亩收益高4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