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农业物联网应用(中国电信)

智能农业物联网应用(中国电信)

❖ 7.统一认证
▪ 系统实现统一认证、集中管理控制,包括用户管理、设备管理、 认证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
❖ 8.手机监控
▪ 3G手机上可以实现与电脑终端同样功能,实时查看各种由传感器 传来的数据,并能调节农业现场的喷淋、卷帘、风机等各种设备
24
智能大棚规模部署网络拓扑
智能大棚规模规模部署时充分考虑降低设备投资,在网络组网方面采 取了多种制式,远程通讯可采用3G无线网络,近距离传输采取无线 ZigBee模式和有线RS485模式相结合,保证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
➢ 土壤含水量传感器部署3个采集点,
每个点包含浅层土壤(土下2cm)土壤含水量传感器一个,深层土壤 (土下5cm)土壤含水量传感器一个
➢ 温度传感器部署3个采集点
每个点包含浅层土壤温度探测器一个(土下2cm),地表温度探测器一 个,空气温度传感器一个
➢ 湿度传感器部署2个采集点
每个点一个传感器
❖ 4.数据分析
▪ 系统将采集到的数值通过直观的形式向用户展示时间分布状况(折 线图)和空间分布状况(场图),提供日报、月报等历史报表;
23
系统主要功能(2)
❖ 5.远程控制
▪ 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意能上网终端均可实现对农业 现场各种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开关;
❖ 6.错误报警
▪ 系统允许用户制定自定义的数据范围,超出范围的错误情况会在 系统中进行标注,以达到报警的目的;
中国电信智能农业物联网应用介绍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2011年4月
目录
市场环境分析 应用案例介绍 智能农业系统介绍
平台开发进展和合作建议
2
农业的地位与发展趋势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农业发展需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推进现代农业建 设”的战略
➢ 光照传感器部署2个采集点
每个点一个传感器
12
领导关怀和社会关注
领导关怀
6月12日中央领导李长春现场视察并提出殷切 希望:请中央电视台进行现场专访,希望该 项目能尽快在全国推广应用。
7月13日中央台新闻联播,7月16日 焦点访谈再次报道
9月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莅临黑龙江农业物 联网应用基地视察,并亲自操控智能温室大棚。
➢粮食储存、冷链运输等等
5
现有传感网信息监控组网模式
6
近程和远程监控技术的比较
❖ “近程”和“远程” 的概念是相对的,一般近程 指在农业生产现场局域范围内应用,而远程则是通 过电信运营商的公共通信网(互联网或移动网)进 行数据传输和实现控制。 ❖ 传统监控技术的特点与局限性:
➢ (1)从监测现场到使用者之间,需要专用线路连接 ,对远离社区和偏僻的现场进行监测,不仅投入大,有 时甚至在技术上难以实现; ➢ (2)难以实现移动办公和远程监控,现代管理人员 经常外出,需要随时跟踪信息变化;跨地区,甚至跨国 际间资料共享,已是现代信息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 ➢ (3)难以形成网络化监测,数据采集覆盖面小, 代 表性差。
❖ 社会影响
▪ 国内首个基于IPv6的物联网应用 ▪ 荣获2009中国农村信息最佳解决方案奖项
19
目录
市场环境分析 应用案例介绍 智能农业系统介绍
平台开发进展和合作建议
20
智能农业信息化平台
面对各地不断涌现的智能农业信息化需求,集团积极组织北京研究院 研究和开发了一套智能农业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具备如下特点: ➢ 规范性:
13
领导关怀与社会关注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黑龙江电信农业物 联网应用基地建设已初见成效,要以此为标 杆,立即组织省内其他农业市、县相关单位 到这里观摩学习,迅速将智能农业物联网应 用基地项目成果复制、推广,以加快黑龙江 农业信息化的产业升级步伐。”
农业部张桃林副部长强调指出,“信息 化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对农业促进 国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今后的农业生产,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 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切 实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2010年3月开始,中国电信在黑龙江佳木斯建三江 前进、胜利、七星等多个农场建立了农业物联网 项目基地,进行“智能农业大棚”应用试点。
10
试点示范系统组成
❖ 系统通过在农业大棚现场布置光 照、温度等无线传感器和摄像头 、控制器,实现管理者在任何可 上网的地方通过中国电信的3G手 机或者PC机实时掌控和管理大棚 现场环境
15
中国电信积极探索-湖南智能温室
❖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将现代的设施农业和规模农业作为重点 扶持对象
❖ 国家对于信息化支撑行业增产增效着力支持 ❖ 湖南获批“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对于节能减排的
推行至关重要;农业节能增效是其中的核心要义之一 ❖ 湖南农业字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发展以杂交水稻为核心
光照传感
IPv6/v4网络
土壤湿度传感 温、湿度传感
与大棚内的设备联动,实现风机、遮阳网、 水帘等远程控制
用户可利用固定和 无线接入IPv6公网, 通过网页方式随时查 看数据告警,并实现 远程控制
17
试点系统构成
❖ 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并借助下一代互联网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精细农业
信息应用服务系统 下一代互联网传送
告警管理
感知数据 中心
远程控制
感知适配 网关
专家系统
标识管理 中心
ISAG
移动网
互联网 全球眼 固定网
感知边缘 网关
采控器
控制器
虚拟感 知边缘
网关
现场监控 系统
感知边缘 网关
采控器
传感器
✓个性化呈现门户
✓行业共性服务平台✓通信服Fra bibliotek+信息运营
✓融合固定和移动互
联网能力
✓规范化底层传感器
和控制器接口,支 撑分级分域组网
8
目录
市场环境分析 应用案例介绍 智能农业系统介绍
平台开发进展和合作建议
9
中国电信的积极探索—黑龙江智能大棚
➢佳木斯建三江农场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产地,是国 家级的现代化大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该农场 大部分大棚的工业化水平仍较低,希望能够借用 物联网技术,将农业智能化提高到一个更好的层 面,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监控。
ZigBee
控边制缘器网关
卷帘设备
ZigBee
采前集置器机
微喷设备
温湿度 土壤含水光照
ZigBee
采前集置器机
温湿度 土壤含水光照
服务器
Internet 3G 3G无边线 缘网路关由器
以太网
大棚1
大棚 11
大棚2 大棚3
大棚 12
大棚 13
大棚4
大棚 14
大棚5
中央 采控节器点
POWER STATUS
14
试点项目应用成效
❖ 经过试用,据试点客户专家介绍,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科 技贡献作用: ① 农场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农业现场环境并可远 程控制农业生产现场,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信息化管理 水平,节省了人力投入; ② 对种植过程进行全程管控,并实现精确化管理,可有 效提升壮秧率5-10%,进而提高农产品的产出率; ③ 把分散在各地的生产场地集中管理,使农垦的工业化 水平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复制和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国 家现代化大农业和小城镇化战略的实施;
SSG20
1
2
PIM 1 PIM 2
802.11a b/g
WLAN
AUX
CONSOLE
TX/RX 0/0
0/1
0/2 10/100
ZigBee
LINK
0/3
0/4
大棚 中央采节控点器可可支 以多持大2棚0个 共用大棚
15
大棚6 大棚7 大棚8 大棚9
大棚 16
大棚 大棚
17
18
大棚 19
大棚 10
大棚 20
方式有限,主要是通 过人工测量,过程耗 时耗力,而且不实时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 力、牲畜、机械,规 模化生产能力低,而 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和 流程
物联网 ➢通过使用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可以快速、实 时、精确获取农田环 境数据 ➢传感器网络采集的信 息被传送到后台处理 中心,分析后可以进 行精准、大规模、自 动化管理与控制
物联网促进农业信息化,将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规模 化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支撑。
4
现有农业物联网主要应用场景
➢温室大棚环境信息采集和控制
• 实时测量空气、土壤的湿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并进行自动化调 节,从而达到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 济效益的目的。
➢动植物生物信息监测
✓ 首次规范了各类传感器和控制器的数据帧格式,并制定了技术规范, 便于实现在规模部署时的多传感网厂家选择和竞争,降低设备采购 成本,目前已经完成对接的有4家传感网厂商
➢ 共性平台:
✓ 智能农业信息化平台的设计不仅仅针对智能大棚应用,而是面向贯 穿农业各环节的多应用进行设计的,可以形成农业行业共性服务平 台,并以SaaS服务模式打造大农业、大平台的服务理念。目前该平 台已经完成研发,可以有力支持集团提出的产品型行业应用的试验
•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 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进农业信息 化、数字化、精准化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 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 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3
物联网与现代农业的结合点
传统农业 ➢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
❖ 用户可实时查看大棚内的光照、 温湿度等数据;观看数据分布彩 虹图(如温度场);通过网络摄 像头观察现场情况;在测量数据 超过正常范围时可以自动告警; 可远程控制浇灌、卷帘等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