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设计与编绘——交通网制图综合

地图设计与编绘——交通网制图综合


大比例尺地图上,火车和汽车渡口都应表示,否则,会给地图 用户以表示,但可以按长度确定其选 取标准。隧道只许选取不许合并。桥隧相间出现时,还要注意它们 之间的长度对比关系以及它们与地貌间的关系。
(1)
(2)
(3)
道路的形状概括 (一)
制图综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智能化过程,为了实现制图综合的 科学化,它还要受到一系列条件的约制:地图用途、比例尺、景观 条件、图解限制和数据质量,并使用约定的方法。
交通网概述
交通网是各种运输通道的总称,它包括陆 地上的各种道路、管线,空中、水上航线及各 类同交通有关的附属物体和标志。
陆地交通网的主体是道路,也包括管道和电 讯线路。通常称为道路网。
4)道路附属物的选取
道路的附属物包括火车站、桥梁、渡口、隧道、涵洞、里程碑 等。在大于1:10万的地形图上,应表示全部的火车站,比例尺再缩 小就要对它们进行选取。
桥梁与道路密切相关,只有选取道路时才考虑选取与之相连的 桥梁。大比例尺地图上,双线河上的桥梁一般都要选取。在桥梁被 舍弃的条件下,道路应连续通过。

道路上的弯曲按比例尺不能正确表达时,就要进
行概括。地图上应在保持道路位置尽可能精确的条件下,
正确显示道路的基本形状。
大比例尺地图上,道路符号在图上占据的宽度和实 地差别不大时,道路的实际弯曲可以正确表示出来。当 符号宽度大大超过实地宽度时,例如,1:10万地图上要 超过近10倍,1:100万地图上超过约80倍,道路的弯曲 会自然的消失掉,为了保持各地段道路的基本形状特征, 必须对特征形状有意识地加以夸张放大。
我国铁路网密度极小,从地形图直至1:400万的小比例尺的普 通地理图,都可以完整地表示全部的营运铁路网,要舍去的只是一 些专用线、短小的支叉线等。
2)公路的选取 公路的选取较为复杂。在我国大中比例尺地图上,普通公路基本
上可以表示出来,只会舍去一些专用线、短小支叉、部分的简易公 路。在进行公路网改造的地区,新修的高等级公路线路拉直,老线 又没有废弃,二者距离往往很近,中比例尺地图上也可能舍去这些 并行的公路。
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物、地貌平面 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虚线路与其他道路、居民地符号及图廓相连时,应实 部相接。可用打断、补丁、个别微调线型等方法处理。
概括道路的方法有删除、夸大具有特征意义的弯曲、 移位、共线或缩小符号(特殊的表示手法)。
概括道路形状的基本原则:保持道路特征转弯的精 确位置和形状;概括后的道路形状要与有关的要素相互 协调;要正确反映各段道路曲折的对比关系。
(1)
(2)
(3)
道 路 的 形 状 概 括 (二)
➢ 道路上 的小弯曲可 以根据尺度 标准给予删 除从而减少 道路上的弯 曲个数,但 是要注意保 持各路段的 弯曲对比。
这里主要介绍陆地上的各种道路的制图综 合。
(1)
按轨数 按轨距 按牵引方式 按通行能力 按综合标志 按交通部标准
单轨铁路 标准轨铁路 电气化铁路

铁路
双轨铁路 多轨铁路
窄轨铁路
其他铁路
(分类) 公路
高速公路 主要公路 普通公路 简易公路

其他道路
国道 汽车专用路 省道 一般公路 县道 乡镇道路
大路 乡村路
小路 时令路
道 路 的 选 取(一)
1、道路的数量描述 编图时常常用网眼面积作为道路的选取指标。道路组成多边形网,网 眼面积指多边形的大小。影响因素有居民地密度、居民地大小和居民地名 称注记的长短。小型密集区1-1.5平方厘米,大型密集区1.5-2平方厘米。 超过3个字时,网眼面积还要放大。
在小于1:100万的地图上,公路会大量的被舍弃,重点是选取那 些连接各省间重要城市的公路,然后以各级行政中心为结点表达它 们的连接关系,注意不同结点上的条数对比。
(1)
道 路 的 选 取(三)
3)其它道路的选取
其他道路是舍弃的主要对象。它们的选取反映地区道路网的特 征,补充道路网的密度,使之达到保持密度对比和网眼平面结构特 征的目的。道路的极大密度不应超过2厘米/平方厘米的标准。
选取又称为取舍,指选择那些对制图目的有用的信息,把它们 保留在地图上,不需要的信息则被舍弃。
概括指的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进行化简。也 就是说,对于那些选取了的信息,在比例尺缩小的条件下,能够以 需要的形式传输给读者。概括分为形状概括、数量特征概括和质量 特征的概括。
制图综合的目的是突出制图对象的类型特征,抽象出基本规律, 更好地运用地图图形向读者传递信息,并可以延长地图的时效性, 避免地图很快地失去作用。
统称为地形图。其中 1:5000、 1:10000、 1:
25000、 1:50000、
1:100000、1:250000、
1:500000、1:1000000等8种比例尺地形图为我国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为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图, 分别是1:5万及更大、1:10万和1:25万、1:50万和 1:100万。(具有相对性)。
第七章 交通网制图综合
目录
1 制图综合概述 2 交通网概述 3 道路的选取 4 道路的形状概括 5 相关链接
制图综合概述
制图的基本目的是以缩小的图形来显示客观世界。但当简单缩 小地球表面的现象时,我们想要看到的地理现象的特性和分布规律 并没有出现,却会产生那些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结果,地物的间距、 宽度、长度都同等比例地缩小了,相邻的离散物体挤在一起,复杂 的地物轮廓显得很混乱,增加了事物的复杂性,拥挤不堪。为了达 到地图上能使读者看到清晰的图形,这些图又能反映出地理现象的 特性和分布,这就要进行制图综合,即选取和概括。
移动一般的原则是:移动次要物体保持 重要物体的精确位置;当两物体的意义相同 时,可作相对移位,以确保两物体的互相关 系。
(1)
道路的形状概括(五)
➢ 山区公路的之字形弯曲,为了保持其形状特征又不 过多地使道路移位,可采用共线或局部缩小符号的方法 作特殊处理。
(1)
相关链接
➢ 我国规定大于1:100万(含1:100万)的普通地图
2、选取道路的一般原则 ❖ 1)重要道路应优先选取
道路重要性的标志主要是等级,是相对的,相对于该制图区域内的。
❖ 2)具有特殊意义的道路优先考虑。比如:作为区域分界线的、通向 国境线的、沙漠区通向水源的、穿越沙漠的、穿越沼泽的、通向车站、机 场、港口、渡口、矿山、隘口的......
❖ 3)道路的取舍要和居民地的取舍相适应
二者有密切的联系,居民地的密度大体上决定着道路网的密度,居民地 的等级大体上决定道路的等级,居民地的分布特征则决定着道路网的结构。 大比例尺地图上,每个居民地都应有一条以上的道路相连,中小比例尺地 图上允许部分小居民地没有道路相连。
(1)
❖4)保持道路网平面图形的特征 道路的网状结构,取决于居民地、水系、地貌等 的分布特征。平原地区道路较平直,呈方形或多 边形网状结构,选取后的道路网图形应与资料图 上相似。在山区,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道路会 构成不同的网状。
(1)
(2)
(3)
(4)
道路的形状概括(三)
➢ 对于具有 特征意义的小 弯曲,即使其 尺寸在临界尺 度以下,也应 当夸大表示。
(1)
道路的形状概括(四)
➢ 随着地图比例尺缩小而双线道路符号的
相应增大,图上有些路段无法按道路的中心 线描绘符号,因而只有通过移动道路符号位 置的方法,以反映道路本身的形状特征,及 其与其他靠近物体的正确关系。
❖5)保持不同地区道路的密度对比
基本
选取规律对道路选取也是适用的。密度大的地区
舍去的道路较多,密度小的地区舍去的较少,最
终要保持各不同密度区的对比关系。随着比例尺
的缩小,各地区间的密度差异会减少,但始终要
保持密度对比不可倒置。
(2)
(3)
道 路 的 选 取(二)
3、各种道路的选取 1)铁路的选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