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乳品加工业生产现状
一、乳的概念及组成
乳是哺乳动物分娩后由乳腺分泌的一种白色或 微黄色的不透明液体。乳的成分十分复杂,其 中至少含有上百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水分、 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以及维生素、酶类、 气体等。
水分 乳固体 脂肪 蛋白质 乳糖 灰分 87.67 12.32 3.73 3.18 4.66 0.72
45%是加工能力在20吨以下的小型加 工厂。
(四)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
由于企业集团的兼并和重组,从1998年 后从业人员下降;但近两年有所上升, 主要是由于近两年乳品行业的投资较热, 发展的势头较好,吸引了一些外资和国 内的投资,所以从业人员有所上升,基 本维持在8~10万之间左右。
(五)乳品国际贸易情况
将乳干燥到恒重时所得到的残渣叫乳的干物质。
牛的常乳中干物质含量为11%~13%,除干燥 时水和随水蒸气挥发的物质以外,干物质中含 有乳的全部成分。乳中干物质的含量随乳成分 的百分含量而变,尤其是乳脂肪在乳中的变化 比较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用无脂干物质作 为指标。
干物质实际上表明乳的营养价值,在生 产中计算制品的生产率时,都需要用到 干物质(或无脂干物质)。
(二)产中
加入WTO后,对乳制品的在线检测显 得尤为重要,这有利于企业质量检验人 员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并及时整顿产 品质量。
但我国乳品企业对乳制品的在线检测技 术掌握的还很不够,包括:化学方法检 测、物理方法检测、和微生物快速检测, 以及一些检测仪器的研制。
1、乳的风味及品质方面
我国奶的生产主要源于小规模农户分 散饲养的奶牛,多为手工挤奶,原料 奶质量差,国外一般采用大规模饲养 奶牛,牛奶的乳脂率、干物质含量要 普遍高于农户散养奶牛。如:发达国 家乳干物质达到12.5%,而我国仅为 11.5%。
第一节 乳的种类及品种
一、乳 牛 1.黑白花乳牛 也简称荷斯坦牛。 因其毛色为黑白花片,故通称黑白花牛。
黑白花牛是目前世界上产乳量最高、数 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乳用品种。分乳用 型黑白花牛和乳肉兼用型黑白花牛。
(1)乳用型黑白花牛
乳用型黑白花牛体格高大,结构匀称, 有典型的乳用型外貌。乳用型黑白花牛 产乳量为各乳牛品种之冠。
我国成为乳品净进口国。 乳制品的数量是当前国内总产量
的25.4%。
(七)生产工艺及装备水平
我国乳品设备同世界先进国家比大约有 10年的差距。目前进口机械占国内 50%的市场,现有的乳品生产企业中, 15%的企业拥有进口设备。
主要包括砖型纸盒包装的超高温灭菌奶 生产线、塑料袋软包装奶生产线、屋型 纸盒包装的杀菌奶灌装设备、杯装酸奶 灌装设备等。
(4)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
①主要是对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和乳蛋 白活性肽的提取;
②以乳蛋白为原料的生物活性肽; ③具有调节肠道微生态作用的益生菌发酵
乳制品的开发,
(5)发展学童奶
加工和包装手段落后,产品质量低下是困扰 中国学童奶的一大因素。
中国许多地区的学生饮用的含乳饮料,其乳 脂和蛋白质含量仅及普通奶的三分之一。
(3)中国黑白花牛
中 国 黑 白 花 乳 牛 ( Chinese B1ank and White Dairy Cattle)又称中国荷斯坦 牛,系纯种黑白花公牛与本地黄牛杂交, 其后代经过长期相互交配选育而成。
中国黑白花乳牛具有明显的乳用特征, 毛色呈黑白花。中国黑白花乳牛平均产 乳量一般为6 000~7 000kg,平均乳脂 率为3.3%~3.4%,脂肪球小,宜作鲜 乳或制作干酪。
(二)人均年占有奶量
2000年世界人均占有量达到95.1千克; 发达国家人均原料奶占有量最多,人均
200千克左右。 发展中国家人均原料奶占有量达到40.1
千克。
(三)乳品加工企业数量、 规 模和分布
1998年中国拥有加工厂1000多座,日 加工总量为2.5~3万吨,日加工能力 超过100吨的大型企业占总数的5%,
(2)功能型乳粉。
针对健康情况、特殊的人群、不同年龄 阶段的人群研究开发的功能型乳粉将很 畅销。如:低乳糖乳粉、初乳粉、免疫 乳粉。
(3)发酵乳及其菌种方面
益生菌发酵乳在国外日益受到关注,发 展势头较好。而目前国内企业的发酵剂 大多数是国外进口的。从长远来看,国 产发酵剂(如直投式发酵剂)的研究与 开发势在必行。
绪论
我国乳品加工业生产现状、技 术创新趋势与发展战略。
一、国内外乳品加工业生产现状
(一)原料奶生产
1992年到2001年,中国原料奶产量由563.9万 吨增长到1029万吨,年均增长幅度为6.9%。
从原料奶总产量来看,2000年中国原料奶总量 仅占全球总量的0.161%,这与占世界人口1/4 的农业大国很不相称。
二、我国乳品加工技术创新 趋势
(一)产前 (二)产中 (三)产后
(一)产前
1、奶牛单产方面 我国奶牛单产较低,目前我国奶源
基地的良种及改良种奶牛一个泌乳 期单产在3000~5000千克左右,但 全国奶牛平均单产仅为1700千克。
1、奶牛单产方面
中国荷斯坦牛品质最佳,年均单产达 5000千克以上,但其在全国奶牛存栏 中所占比例不高。
加工和包装主要为巴氏消毒塑料袋或对牛奶 营养价值有较大破坏的长时间高温杀菌和塑 料瓶,这些在国外均极少采用。
(6)干酪的开发
干酪生产在我国几乎是空白,而发达国 家将近30%~50%的乳用于干酪的生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饮食西方化,干酪在 将来必将成为我国乳品工业的重要品种 之一。
2)新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应 用方面
全国成年母牛头均年产奶量为3516千 克,只相当于世界平均产量(5500千 克)的2/3。
另外,国外已采用BST(即牛生 长激素),提高乳牛的产奶量是近 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生物 技术。
2、奶牛饲养规模
从饲养方式看,中国的原料奶主要由个体 养殖户生产。
据统计,996年户养奶牛占全国奶牛总头数的 76.8%,养奶牛户平均饲养规模不到7.4头, 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大型奶牛场主要分布在大城 市郊区。
瑞典和法国生产的片式超高温杀菌机,启 动,运转,清洗全过程实现自动化,无菌 灌装技术和设备也有较高的水平。
3、产品结构与技术开发方面
1)产品品种结构
(1)液体奶的开发。
国外液体乳主要以保鲜的巴氏杀菌奶为主, 这与其完善的冷链系统和经济基础有关。
而我国目前主要为UHT奶,应进一步开发液 体乳的品种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二、乳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质
乳脂肪: 乳脂肪(Milk Fat or Butter Fat)是牛乳的
主要成分之一,对牛乳风味起重要的作 用,在乳中的含量一般为3%~5%。乳 脂肪不溶于水,呈微细球状分散于乳中, 形成乳浊液。
1.脂肪球的构造
乳脂肪球的大小依乳牛的品种、个体、 健康状况、泌乳期、饲料及挤乳情况等 因 素 而 异 , 通 常 直 径 约 为 0.1 ~ 10μm , 其中以0.3μm左右者居多。每毫升的牛乳 中约有20~40亿个脂肪球。
加入WTO后,一方面要调整乳的风味, 另一方面要与国际接轨,乳业要推广 HACCP、GMP、ISO9000 等 质 量 管 理 体 系,以及乳制品标准也要完善和修订。
2、生产装备及设备制造技术方面
发达国家原料奶的挤奶、冷却运输集中, 全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槽车运奶在发 达国家占收奶总量的70%。
2.关中奶山羊 产乳量一般500~600kg, 乳脂率为3.6%~3.8%,蛋白质3.53%, 乳糖4.31%,干物质12.8%。
3.崂山奶山羊 泌乳期8~9个月,产 乳量450~700kg,乳脂率3.5%~4.0%。
第二节 乳的基本成分及特性
影响乳牛产乳性能的因素很多,在一般 情况下,主要有以下因素:品种、个体、 年龄(胎次)、泌乳期、挤乳技术以及 饲养与营养、季节、疾病等。
近几年,牛奶的消费量上升,与仓买、超市、食 品店等零售业的普及和店内冷链的普及是相关的,
因此政府要让零售业要加强冷链的建立,提高零 售业的硬件水平。
三、中国乳业同发达国家相比 存在差距和问题
(一)人均占有量低。
2001年中国人均原料奶产量只有8.01千 克。与其人口和农业大国的身份极不相 称。而世界人均产量95.1千克(2000)。
一般年平均产乳量为6 500~7 500kg, 乳脂率为3.6%~3.7%。
(2)乳肉兼用型黑白花牛
毛色与乳用型黑白花牛相同。其特点是 体格偏小,头宽颈粗,有较好的产肉性 能,我国习惯上称为小荷兰牛。
乳肉兼用型黑白花牛年产乳量一般平均 为5000~6500kg,乳脂率3.8%~4.1%。 产肉性能较好,经育肥后屠宰率可达55 %~60%。
2.娟栅牛(Jersey)
以乳脂率高而闻名。平均年产乳量3 000~3 500kg,乳脂率高平均为5.3%, 是乳用品种中的高脂品种。乳脂黄色、 脂肪球大,适于制造黄油。
3.瑞士褐牛(Brown Swiss)为乳肉役兼用 品种。产乳量为3 900-5 800kg,乳脂率 为3.8%。 4.中国草原红牛 被毛具光泽,多为深 红色。泌乳期平均为220天,平均产乳量 为1 662kg,乳脂率为4.02%,最高个体 产乳量为4 507kg。
二、水牛
水牛(Bubffalo)分沼泽型和江河型两 种类型。我国和东南亚一带的水牛属于 沼泽型,印度的摩拉水牛、巴基斯坦的 尼里一瑞菲水牛属于江河型。两种类型 在体型外貌、生活习性等方面均有着明 显差别。
三、奶用山羊
奶山羊是仅次于乳牛的主要乳畜,在世 界各国历来被誉为“农家的乳牛”。
1.萨能奶山羊 泌乳期300天,年平均产 乳量为600~1 200kg,高者可达3 000kg。 乳脂率3.3%~4.4%,乳蛋白3.3%,乳 糖3.9%,干物质11.28%~12.38%。乳中 膻味重。
(二)生产成本高
1、原料奶的成本高
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由科研基 地和产业基地两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