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及临床诊治
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及临床诊治
心肌 疾病
机械性舒
张受限性
肥厚性心肌病
疾病
淀粉样变性心肌病
二尖瓣狭窄 缩窄性心包炎
限制性心肌病
扩张性心肌病
(二)多病因性
Ø 老年人心衰往往多病因共存,这些因素的整合对心脏的影响更
大,使心衰发展更迅速,症状不明显,病程更短、更复杂 Ø两种或两种以上心脏病并存的检出率高达65%,一种为主要原因, 另一种促进发生发展 Ø 95%的患者合并至少 1 种非心脏性疾病,且55%有 4 种甚至更 多非心脏性合并症,最常见为高血压、糖尿病和慢阻肺 Ø 老年人多病因性心衰既可能是病因,也可能为诱因,诱发其他 严重的致死性疾病
1.左心室增大、左心室 收缩末期容量增加及左 心室射血分数≤40%
(一)SHF
3.有或无呼吸困难、 乏力和液体潴留 (水肿)等
2.有基础心脏病的 病史、症状及体征
(二)DHF/HFPSF
v ★ DHF 是指具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或体征, 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对正
常且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v 现在已证实,相当一部分心衰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心衰患者,存在着正 常的射血分数 v 基于大样本人群的研究报道,如Framingham研究,CHS研究, Olmsted County研究以及the Strong Heart Study of American-Indians研究均 提示至少一半的老年心衰患者存在着正常的左室收缩功能。在90岁以上的 亚组心衰病人中,大约有2/3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超过50%
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等典型表现,而在老年人心衰 中,即使已处于中度心衰可完全无症状,一旦存在某种 诱因,则可发生重度心衰,危及生命
2.老年人心衰所常有的非特异性症状:
① 疲乏无力 ② 大汗淋漓 ③ 慢性咳嗽(干咳) ④ 胃肠道症状明显 ⑤ 味觉异常 ⑥ 白天尿量减少,夜尿增多 ⑦ 精神神经症状突出
Ø 肾功能不全 因肾灌注不足可引起尿少和肾前性氮质血症,心肾同
时衰竭不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而且增加了死亡率
Ø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老年人心衰时因限钠,食欲减退,继
发性酮固酮增加及利尿剂等因素,易发生低钾、低镁、低钠、低氯等电解 质紊乱;还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和酸中毒,使病情恶化,加速死亡
心衰分型
心脏重量 心腔 心肌细胞 弹性血管
增加
扩大
老化
增厚硬化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心脏储备能力下降 心脏顺应性降低
心脏传导系统 衰老变化
特殊传导组织 损失
可致不同程度的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
老年心脏淀粉样变
易导致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病理生理特点
1、心排出量明显减低 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脏增龄性变化,老年人最大心排出
根据功能障碍分为
❖ 收缩性心衰(systolic heart failure, SHF) ❖ 舒张性心衰(diastolic heart failure, DHF) ❖ 射血分数正常的左心室功能不全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systolic function, HFPSF) ❖ 无症状左室功能不全
❖ 我国心力衰竭流行病调查结果同样发现,心衰患者中≥60岁的患者 占50%以上,同样属于中老年疾病,死亡年龄更为偏高
心衰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老年人心衰的流行病学
2
老年人心衰的病理生理及病因
3
老年人心衰的诊断
4
老年人心衰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进程
无症状性心室功能不全
量(17~20 L/min)比成年人 (25~30L/min)明显减少,老年 人心衰时,心排出量较成年患者减少更为明显
2、较易发生低氧血症
老年患者,由于增龄性呼吸功能减退、低 心排出量、肺淤血、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 原因,容易出现低氧血症,即使轻度心衰就可 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
3、对负荷的心率反应低下
因窦房结等传导组织的退行性变,老年人心衰时 心率可不增快,即使在运动和发热等负荷情况下,心 率增快也不明显
(一)病因构成
病因
冠脉 心肌梗死
疾病 心肌缺血
高排血性 甲状腺机能亢进
压力负荷过重:
心衰
心室负荷 主动脉和肺动脉狭窄,体循环和肺循环高血压
过重 容量负荷过重:
瓣膜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
慢性贫血 动静脉畸形 肝硬化 维生素B1缺乏
(三)诱因 老年人心衰的主要诱因是
感染 (尤其是 呼吸道感染)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药物 影响
l 新发心衰的老年患者还应考虑 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亢进
1
老年人心衰的流行病学
2
老年人心衰的病理生理及病因
3
老年人心衰的诊断
4
老年人心衰的治疗
★(一)症状不典型
1. 无症状:成年人心衰多有活动后气促,夜间阵
心力衰竭(心衰):
是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复杂的临 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临床表现, 其发生与发展是一个进行性的过程
1
老年人心衰的流行病学
2
老年人心衰的病理生理及病因
3
老年人心衰的诊断
4
老年人心衰的治疗
流行病学
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高血压,冠心病等常 见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心衰的发病率正逐渐升高
心肌重构 心肌损伤
心肌损伤可致心室扩张和肥大 (重构),心力衰竭早期由于有 血流动力学的代偿作用,并不 出现体液潴留或CHF症候群
神经体液系统恶性激活 血管收缩
心 肌 梗 死
心 肌 病
血 液 动 力
心室重构及功能不全
钠潴留
明显CHF
最终,神经体液系统恶性激活,心室 功能不全进一步恶化,导致血管收 缩过度、钠潴留及临床CHF表现
美国Framinghan研究显示,心力衰竭主要是中老年疾病
❖ 在45~94岁年龄段,年龄每增加10岁,心衰的发病率升高2倍 ❖ 50岁段患病率1% ,65岁以上人群可达6%~10%,
到80岁增加了10倍 ❖ 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5%~2.0%
❖ 在住院的心衰患者中80%年龄>65岁
❖ 一项社区调查研究中发现,发生心衰的平均年龄是76岁,且近50% 患者年龄超过80岁
(二)体征较隐匿,易混淆
老年人心衰体征基本同成年人,但其特征常因 并存疾病所掩盖,故有其特点:
Ø 心浊音界缩小 Ø 心尖搏动移位 Ø 心率不快或心动过缓 Ø 老年人肺部啰音不一定是代表心衰表现 Ø 骶部水肿
(三)并发症
Ø 心律失常 以窦性心动过缓和心房纤颤最多见,室性心律失常,房
室传导阻滞亦为常见,这些心律失常可诱发或加重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