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发表时间:2009-07-30T09:11:18.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丁月波 (黑龙江省甘南县查哈阳农场职工医院黑龙江甘南
[导读] 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多病因性为其特点,不少病人可同时并存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瓣膜退行性变等【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47-02
1 老年心衰特点
1.1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多病因性为其特点,不少病人可同时并存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瓣膜退行性变等,其心衰往往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使病情复杂化。
在老年人气促、呼吸困难可由于慢性肺部疾病、肥胖或贫血所致;踝部水肿也可能系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或血清白蛋白过低所致,而不一定是心脏病的表现。
相反,老年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时,胸痛往往不明显,无痛性心肌梗死屡见不鲜。
这是因为老年人心脏缺血时其冠脉病变较多见于小分支而非主支,也可能由于心脏传出神经阻断或对痛觉敏感性下降有关。
1.2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症状一气短,在老年人也多有变化,不少老年人即使有心衰存在,但活动时并不感到明显气短,而是表现为极度疲劳,不愿行走。
1.3老年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年轻人一样往往是左心衰特征性表现之一,但老年人白天发作性阵发性呼吸困难并不少见,且具有同样的意义。
1.4老年人往往已有不同程度脑动脉硬化和脑供血不足现象,当心功能不全、心排血量降低时,更易导致脑供血进一步减少,从而引起意识障碍和失眠比年轻人更为常见,心源性脑卒中亦屡见不鲜。
1.5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导致肝和胃肠道淤血,引起厌食、腹痛、恶心、呕吐等也比一般病人多见。
1.6老年人不寻常的大汗淋漓,特别是在面部和颈部,往往是心功能不全的象征,应予注意。
1.7老年人医源性心衰发生率高,由于心脏储备能力差,输液过多过快,摄取钠盐过多,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不当等均可诱发心衰。
1.8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劳累、饱餐和情绪激动是心衰常见诱因。
1.9老年人心衰时易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如肾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脑供血不足、低氧血症、水电解质紊乱等。
2 治疗原则
2.1给予患者足够休息,这并不意味着必须长期卧床休息,如有端坐呼吸时让患者坐在靠背椅上也许更为合适,夜间休息可适当抬高床头。
2.2镇静剂和吗啡的剂量应为常规量的1/2-2/3,尤其在伴有慢性肺部疾患病人更应慎用,若有呼吸中枢抑制现象,即应禁用吗啡和抑制呼吸的镇静剂,必要时可改用半量哌替啶肌注。
2.3对烦躁的老人给氧常有困难,可给予面罩给氧,有效氧浓度能达到40%-60%即可。
2.4一般不必限制水分摄入,限钠也不必太严格,除非有明显水、钠潴留,以免影响食欲,造成脱水或低钠血症,但在一般饮食之外不增加钠盐。
2.5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致使洋地黄的肾廓清率降低,半衰期延长,因此洋地黄的用量应比常规剂量小。
肾功能基本接近正常者,首剂给予0.5-0.75mg地高辛,接着每日给予0.25mg,将在24-48h内达到洋地黄负荷量而不致中毒。
如肾功能减退或在使用洋地黄之前已应用利尿剂而有电解质紊乱,则首剂改为0.25-0.5mg,以后0.125mg/d;对于慢性心衰者也可采用每日地高辛0.125-0.25mg,这样1周左右也可达负荷量。
2.6利尿剂尽量用口服制剂,除非急性肺水肿应给予静脉制剂呋塞米20-80mg,最好能联合使用排钾和潴钾利尿剂,如氢氯噻嗪与螺内酯联用,可减少电解质紊乱和低钾血症发生。
2.7老年人使用血管扩张剂应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并尽量采用口服制剂。
2.8老年人用ACEI应从小剂量开始,并密切注意肾功能变化,伴重度肾动脉硬化者应慎用,以免肾功能进一步减退。
此外,应避免与潴钾利尿剂合用,以免发生高钾血症。
2.9若有指征应用β受体阻滞剂应从小剂量开始,如阿替洛尔
3.15mg或美托洛尔6.25mg,比索洛尔0.625mg,卡维洛尔6.25mg,均每日1次,若无心衰加重或其他副作用,经2-3周逐渐加量,必需给予足够长疗程才能显示其疗效,并应注意心电图和心率变化。
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或有肺部疾病者不用。
2.10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诱因,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尤为重要,加强支持疗法和护理也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