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大便形状助疾病判断

观大便形状助疾病判断

观大便形状助疾病判断
周平
一般而言,大便的颜色、形状、气味改变对疾病的判断很有帮助。

球形硬便见于习惯性便秘,老年排便无力。

扁平带状便多见于食入矿物油,结肠紧张亢进,结肠、直肠、肛门狭窄。

细铅笔状见于肛裂、痔、直肠癌。

粘液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痢疾、急性血吸虫病、肠套叠、结肠炎、回肠炎。

粘液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结肠肿瘤、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水样便见于食物中毒、婴幼儿腹泻、急性肠炎、急性肠道传染病。

米泔样便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

胶胨状便见于肠易激综合征。

大便呈鲜红色见于结肠息肉、结肠癌、肛裂及痔疮等出血。

黑色大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柏油样),服用活性碳、铋、铁剂等。

灰白色大便(白陶土样)见于梗阻性黄疸、服用硫酸钡。

(暗)绿色大便见于婴幼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服用甘汞、食大量含叶绿素的植物性食物等。

食入肉类食品过多时,可产生大量靛基质、粪臭素,出现强烈的粪臭;多进食蔬菜时则臭味较小。

⑴恶臭味:粪便恶臭且呈硷性时,乃因未消化的蛋白质发生腐败所致。

多见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结肠或直肠癌溃烂等。

⑵鱼腥臭味:见于阿米巴性肠炎。

⑶酸臭味:当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呈酸臭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