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粪便巧识兔病
在饲养獭兔过程中,每天早、晚观察兔粪的变化可以判断兔是否健康。
健康獭兔的粪便大小如豌豆,椭圆形,光滑圆润,褐色略有光泽,大小均匀,软硬适中,富有弹性,内含有纤维。
如感病,兔的粪的形状、色泽和气味都会发生变化,特别是胃肠道发生疾病时粪便的形状变化更明显。
1.粪便干硬、细小、大小不均、排泄量小、排粪困难。
这些症状是给兔干粗饲料喂得过多、过量,饮水不足导致的。
应立即减少兔干粗饲料的喂量,增加青绿多汁饲料(菜叶、胡萝卜等),同时增添淡盐水。
2.粪便增大,稍有黑色或草绿色,量较大。
多因给兔饲喂青绿饲料过多,同时饲喂精饲料相对较少所致,特别是夏秋季节青草旺盛时多发。
要改变兔的饲喂方法,合理调整青绿饲料的比例,粗细结合。
3.粪多量大,呈球状、堆状或长条状,有酸臭味,随后粪便变小变少而发黑,严重时出现便秘。
这叫做先拉稀后便秘,一般分窝后的幼兔为多发。
主要原因是幼兔贪食过量精料而引起的消化不良。
可根据兔病情发展情况减少或停喂精饲料1天,适量增添青粗饲料,但不宜过多,饲喂时做到定时定量,少喂勤添。
同时喂给兔大黄苏打片或食母生等助消
化的药物,把胃肠道调整到正常水平。
4.粪便成串,干、硬、小,内有兔毛,严重便秘,排粪困难。
这种症状称为毛球症,多数发生在青年兔换毛期和母兔分娩期。
早期用植物油或泻药灌服,增加青绿饲料的喂量,同时喂给助消化的药物,使食入的兔毛尽快排出。
5.粪便稀薄如水,突发而量大,具有腥臭味,1~2天死亡。
这是急性魏氏梭菌病,一些抗肠炎的药物疗效不大。
发病初期用魏氏梭菌苗加倍注射,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治疗效果不理想,重者及时淘汰。
6.粪便稀薄如水,突发而量大,但没有腥臭味。
这是急性肠炎,夏季多发,1.5~2千克的青年兔发病率高,而且发病兔有食欲。
可用抗菌素和治疗肠炎的药物,治疗量要大而且控制饮食,增添青干草恢复肠道正常功能。
7.粪便稀烂并混有血液。
多为球虫病,夏季阴雨潮湿季节多发,1~1.5千克的幼兔易发。
可采用氯苯胍、敌菌净等抗球虫药物治疗,并在饲料中添加抗球虫的药物,早预防。
冬季兔舍保持干净、干燥,粪便定期打扫,定期消毒。
8.粪便呈半球状,表面附有透明或半透明胶状黏液或两头尖的干粪。
这是大肠杆菌引起的黏液性肠炎的初期,饲喂时要适当减少精料的喂量,更换饲料时要逐渐进行,适当喂些青干草。
同时用抗菌素、庆大、氧氟沙星进行治疗。
9.粪便稀烂呈糊状。
饲喂含水量过多的青绿饲料,引起
胃肠消化不良,或吃了发霉变质的饲料,冬季或受凉引起。
应找出原因,对症改善饲养管理,改喂其他饲料,停喂含水量多的青绿饲料,同时用治疗肠炎的药物治疗。
10.粪便多数呈白色透明胶状黏液,病兔腹部膨胀,有时腹泻,食欲废绝。
这是典型的黏液性肠炎的表现,严重时难治愈,死亡率高,治疗时采取抗菌素,止泻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