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废气培训PPT课件

工业废气培训PPT课件


.
11
计算方法
观察最大级别(林格曼级)
30min内累计时间超 (min)
5
有出现,不需继续观测
4
2
3
2
2
2
1
2
<1
28
确定级别(林格曼级) 5 4 3 2 1 <1
.
12
五、现场监测——排气参数的测定
1、温度的测量
①测量位置和测点:在靠近烟道中心的一点测定;
②可在测量排气流速或烟尘的同时测量烟气温度。
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避开涡流区。如果
同时测定排气流量,则采样位置仍按1的位置选取。
4、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
5、必要时设置采样平台和爬梯,采样平台应有足够
的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地操作。平台面
积应不小于1.5m2,并设有不低于1.1m高的护栏,采样
平台承重不小于200kg/m2,采样孔距平台面为
③仪器:热电偶(镍铬-鏮铜测量800℃以下、镍铬-镍铝
1300℃以下、铂-铂铑1600℃以下)、电阻温度计、水银玻
.
2
(一)监测前的准备
1、了解被测试污染源的生产工业和排污特点,确定监测方案。 A、了解产生废气的工业过程及治理设施的性能、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种类 几排放浓度大致范围; B、了解废气输送管道的布置及断面的形状、尺寸,废气输送管道周围的 环境状况,废气的去向及排气筒高度等,以确定采样开孔位置的规范性 和操作平台安全性; C、确认企业的生产工况,燃料的含硫量等。
间断性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 时段内等时间间隔采集二 ~ 四个样品,并计平均值。若排放时间大于一 小时,则应在排放时段内按上述的要求采样。
污染事故按需要设置采样时间和频次。 颗粒物每次采样至少采三次样品,取其平均值;多点采样,原则上每 点采样时间不少于3分钟,各点采样时间应相等,或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 集样品累积的总采气量不少于1m3。
(二)准备现场监测所需的仪器设备,如烟尘仪、烟气采样 器、烟气分析仪、标气等仪器和设备。
A、仪器设备的质量要求 烟气采样器的技术要求见《烟气采样器技术条件》(HJ/T47-1999),
烟尘采样器的技术要求见《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HJ/T48-1999) B、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
做好仪器年度核查、校准,定期维护保养; C、根据监测现场的实际情况,准备穿戴防护用品,安全带,口罩,耳塞, 安全帽,手套等,必要时可穿上护膝,护腕,护目镜等!
1.2~1.3。
.
5
(三)采样孔 A、在采样位置设置采样孔,采样孔的内径应不
小于80mm,采样孔管长应不大于50mm,不使用时应 用盖板、管堵或管帽封闭。当采样孔仅用于采集气态 污染物时,其内径应不小于40mm。
.
6
B、对于正压下输送高温或有毒气体的烟道应采用带有闸板 阀的密封采样孔。
图为 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
.
3
(二)采样 位置及开孔
• 1、采样位置应优 先选择在垂直管段。

应避开烟道弯
头和断面急剧变化 的部位。采样位置 应设置在距弯头、 阀门、变径管下游 方向不小于6倍直 径,和距上述部件 上游方向不小于3 倍直径处。对矩形 管道,其当量直径 D=2AB/(A+B), 式中 A,B为边长。特例, 油烟采样孔位置要
工业废气监测
.
1
一、废气:资料依据
1、固定污染源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 法 GB/T16157-1996 2、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HJ/T397-2007 3、固定源排放 烟气黑度的测定 HJ/T398-2007 4、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二、废气现场监测
1、监测前的准备 2、监测的采样位置的要求 3、监测期间工况的监督与核查 4、监测项目和采样频次 5、现场监测采样
保设施运行情况,并做好现场. 核查记录。
8
三、监测项目和采样频次
1、根据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中控制的大气污染物种类确定监测因子。 A、根据行业特点确定监测因子。
由于各行业生产工业不同、产品不同,产生的污染物的种类也有所不 同。除了国家重点控制的污染物如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以及燃料 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外,要结合行业的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大气污染因 子进行监测。 B、 以连续一小时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一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 集三~四个样品,并计平均值。
大于3Ø
大于6Ø
气流方向 采样孔位示意图
.
4
2、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
则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的
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并应当适当增加测点
的数量。采样断面的气流最好在5m/s以上。
3、对于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
化氢和VOC等废气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
.
7
C、如果烟道负压过大,烟尘采样枪应提前10秒钟把烟
枪从烟道内取出;如果是用吸收液样品或者吸附管采样,
也因该提前10秒断开样品和烟气采样枪的连接,避免样
品被烟道内的负压吸走!
二、监测工况
A、生产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或根据有关污
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在规定的工况条件监测。
B、如新建锅炉烟尘排放验收测试应在设计出力——烟气黑度
观测条件 A、测定在白天进行 B、力求在比较均匀的天空光照下进行,若在太阳 光照射下观察,应尽量使照射光线与视线角成直 角(光线不来自观察者的前方或后方)。 C、雨、雪天、雾天及风速>4.5m/s时不进行观测。 D、观测者与烟囱的距离应足以保证对烟气排放情 况清晰地观察。
C、窑炉在最大热负荷下进行监测,当达不到或超过设
计能力时,必须在燃烧耗量较大的稳定加温阶段进行。
D、环保验收监测应在设备正常生产工况和达到设计规
模或额定出力75%以上时监测,或根据有关污染物排放
标准的要求,如水泥工业竣工验收监测,应在设备正常
生产工况和达到设计规模80%以上时监测。
E、专人核查企业生产工况、生产负荷、生产时间、环
.
10
记录方法
A、每分钟观测4次(不宜一直盯着烟气观测,而 应看几秒钟后停几秒钟); B、每次观测约15s(包括观看和间歇时间); C、连续观测不少于30min。每次观测15s记录一 个读书(反映15s内黑度平均值),观测30分钟 记录120个读数; D、若烟气排放稳定,可酌情每1min观测2次, 30s记录一个读数,连续观测30min,记录60个读 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