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第六讲
而略有发展。另一类则是在继承苏轼、米芾等文人画传统
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占主流地位的水墨花鸟画,大都借梅兰 竹菊之形以寓君子之德。
•
花鸟图
钱选
元
•
墨梅图
王冕
元
•
秀石疏林图
赵孟頫
元
三、道释壁画和人物画
• 元代人物画成就远不如唐宋时期。唯有肖像画成绩比较突 出。同时,宗教壁画和界画受到元代统治者的偏爱,有了 较快的发展。
泼 墨 仙 人 图 梁 楷 宋
•
• (三)城市风俗画
• 张择端,字正道,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
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 、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 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 古代的艺术珍品。
• 清明上河图(局部)
武宗元:武宗元擅画道释人物,曾为开封、洛阳各寺观 作大量壁画。功人物、佛道、鬼神,师吴道子法,行笔如 流水,神采活动,大抵如写草书,笔术精高。
• 朝元仙仗图(局部)
武宗元
宋
• 李公麟:北宋著名画家,号龙眠居士。文人士大夫画家,
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
,擅长白描。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
(一)宗教绘画和白描人物画 宋代的宗教人物画不及唐代盛行,也不及唐代气势雄伟。但
仍有不少名家参加了寺观壁画的创作与绘制,一定程度上继
承了唐代以来的传统。宋代人物画的表现主题、题材范围比 起唐代、五代的绘画则有明显的变化和拓展,平民市井的乡 村生活,各种社会风俗活动,以及边区少数民族生活,都成 了画家们精心构思和表现的内容。
• 《溪山行旅图》北宋早期山水大家范宽代表作,图画峻伟
大山,一泻千里的飞瀑如大山之眼,路边溪流淙淙伴着路
上驴队嗒嗒行过。构图上,巨大的山峰正面位于画幅正中 ,几乎接近立轴的顶部,顶天立地。以仰视的角度画出, 山之高远。用线勾廓,轮廓内雨点皴,主中锋。笔墨刚健 雄强,“得山之骨”。
溪 山 行 旅 图 范 宽 宋
造了雾气升腾的北方山野初春。
•
郭熙
早春图
宋
(二)米点山水(米氏上水)
• 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他对江南山水的感受
,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信笔作画而不求工
细; • 米友仁画山水亦“点滴云烟,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 ”。以墨点表现江南烟雨景色的山水,不求修饰,崇尚天 真,充分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与北宋流行的 李成、范宽画雄峻山川迥然不同而别开生面。 • 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得意图卷》等传世。
中外美术史
第六讲 宋元美术
主讲:张冬菊
本讲重点
中外美术史
宋元美术: 第一节 宋元山水画
第二节
第三节
宋元人物和花鸟画
宋元文人绘画和其他绘
画
宋元美术 第一节 宋代山水画
中外美术史
• 宋代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山水 画在表现自然而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高
峰。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
画艺术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 一、宋初山水画 • 北宋时期,人们从山水画中寻求乐趣的心态十分普遍,“ 不下堂宴,坐穷泉塾”成为社会时尚,反映自然美的山水 画空前兴盛。 代表画家:李成、范宽、郭忠恕、燕文贵、许道宁
• 李成:水墨生动,以画寒林平远著称。善
用淡墨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虚空虚旷的空间
,以活脱的笔致画出寒林的情态,所画山
• 4、倪瓒:元代画家、诗人。擅画
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
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 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 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 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
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存世
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 》《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 集》。
• 5、王蒙:元代画家,赵孟頫外孙。山水画受 赵孟頫影响,师法董源、巨然,集诸家之长自
• 法常中国南宋画家,僧人。号
牧溪。继承“减笔”画法。擅
龙、虎、猿、鹤、芦雁、山水 、人物。师法梁楷,加以发展 变化。所画猿、鹤、观音、罗 汉等,造型严谨,形象准确。
第三节 元代文人画和其他绘画
元代新的绘画风气的到来与赵孟頫的开启密切相关。
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人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
画的最高成就。元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
• 3、吴镇: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
道人。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
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 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 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 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与
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精书法,工诗文。存世作品有《渔 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 隐图》等。
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副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 的诗意。这种“边景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角”重要传 世作品有《华灯侍宴图》、《山径春行图》、《西园雅集 图》等。
踏 歌 图 马 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 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传世作品《溪山清远图》,
• 刘松年,擅画山水人物。其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
健为典雅,画风严密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 现存《四景山水图》、《罗汉图》等。
• 马远,字遥父。他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 劈皴画奇异险峻的山石峰峦,以拖技的多姿形态画梅树,
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
•
•
雪景寒林图
范宽
宋
• 二、北宋中期绘画
• 米家山水、小静上水画、青绿山水
• 代表人物:郭熙、米芾、米友仁、惠崇、王詵、赵令穰、
王希孟、赵伯驹
• (一)、郭熙: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造妙,变化多端
,画山石形如“鬼面”,皴如“乱云”,写瘦树枯枝, 状如“蟹爪”。 代表作品《早春图》
• 《早春图》郭熙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图画严冬港区,大地复苏的微妙变化,山 间雾气浮动,阳光和煦,穿插以行旅待渡 等活动,传达出欣欣向荣的感情。 • 画家以富有层次的墨色和圆润的卷云皴塑
三、南宋山水画
• 到南宋,山水画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产生了开创南宋山水 画刚健峻锐,水墨苍劲新风格的南宋四家——李唐、刘松
年、马远、夏圭。
• 李唐。他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
但造型章法以及笔墨上均明显地趋向简括,开创南宋山水
画的新风。传世:《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图》等
• 万 壑 松 风 图 李 唐 宋
创风格。作品以繁密见胜,重峦叠嶂,长松茂
树,气势充沛,变化多端;喜用解索、牛毛皴 ,干湿互用,寄秀润清新于厚重浑穆之中;苔 点多焦墨渴笔,顺势而下。兼攻人物、墨竹, 并擅行楷。存世作品有《青卞隐居图》《夏山
高隐图》《丹山瀛海图》等。
二、水墨花鸟画
• 元代花鸟画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是延续宋代院体花鸟画
•
潇湘奇观图
米友仁
宋
(三)小景山水 王詵《渔村小景》 赵令穰《湖庄清夏图》
• (四)青绿山水
•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大青绿着色,染天染水,富丽细腻
,画中山川江河交流展现,点缀以飞流瀑布、丛林嘉树、庄
园茅舍,令人目接不暇,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 格尊依格法的画风。是青绿山水的一次复兴。
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代表作
品:《读碑窠石图》、《晴峦萧寺图》
• 《读碑窠石图》:传为活动与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的画家 李成所作。图画陂陀下古木参差,老树窠石,中景处石碑
伫立,碑前一人戴笠骑骡,仰观碑文,一童子持杖而立,
背景空无。置景幽凄,是对荒芜日久的描绘,满溢着萧瑟 景致下诵读古碑的苍凉与深邃。 • 构图平远,画寒林枯杈用“蟹爪”,笔露锋芒,如悬针; 用墨少,以淡墨扫染画面。笔墨韵致爽利、清澹、明润,
• 五马图(局部) 李公麟
宋
(二)水墨人物画 梁楷:南宋人, 他是名满中日的大书法家,曾于南宋宁宗担
任画院待诏。他是一个行迳相当特异的画家,善画山水、佛
道、鬼神。 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人称是“梁 风(疯)子”。 梁楷传世的作品包含了《六祖伐竹图》、《 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等,但以《泼墨仙人图》最 为有名。
《西湖柳艇图》等。
溪 山 清 远 图 ︵ 局 部 ︶ 夏 圭 宋
• 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
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马、夏的边角这之景是
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 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的发展和丰富 。
第二节 宋代人物画和花鸟画
直接呼应了主题的苍凉、深邃。
•
读碑窠石图
李成
宋
晴 峦 萧 寺 图 李 成 宋
•
• 范宽:深入自然山川,观察不同自然气候下山水的形态变
化,创造了不同的壮美景色,又擅雪景,所画崇山峻岭,
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用碎而坚实的笔 墨皴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重生的密林,成功刻画 出北方关狭地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 代表作品:《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
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峻
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 ,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 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 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
远、夏圭等师法,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
。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清溪渔隐》、《长夏江寺 》、《采薇》等图。
•
采薇图(局部) 李唐
宋
• (五)宫廷花鸟画
宋代是花鸟画空前发展的时期。一方面有画院画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