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否决项1.尚未编制(或修编)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或未按照《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要求划定绿线,并在至少两种以上的公开媒体上向社会公布;2.建成区绿地率不达标;3.城市污水处理率不达标;4.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达标;5.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不达标;6.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达标;7.林荫路推广率不达标。
二、部分指标解释及计算方法1.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计算方法: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满意度总分=大于或等于8的公众人数(人)/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被抽查公众的总人数(人)×100%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包括屋顶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以及零星树木的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能重复计算。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K㎡)/建成区面积(K㎡)×100%3.建成区绿地率城市各类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其他绿地,建成区绿地率为各类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内各类城市绿地面积之和(K㎡)/建成区面积(K ㎡)×100%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内各类公园绿地总面积之和。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居民人均占有公园绿地的面积。
计算方法: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 建成区内公园绿地总面积(㎡)/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统计和计算时注意事项(1)道路绿地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单侧绿地面积按栽植行道树总长乘1.5米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绿带宽度小于1.5米的按1.5米计算,大于1.5米的按实际面积计算。
道路绿化覆盖面积计算:只栽植行道树的道路,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计算;行道树下建植绿地的,按行道树垂直投影面积与绿地面积相加,减去行道树垂直投影中与绿地重叠部分的面积。
(2)孤植树面积计算:孤植树是指孤立种植的树木,既不是行道树,也未栽在绿地内,其绿地面积按每株2.25平方米计算,绿化覆盖面积按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3)垂直绿化作为一项考核内容,垂直绿化面积不计入绿地面积。
屋顶绿化面积计入绿地面积。
(4)水面面积计算①公园内符合《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园内用地比例要求(绿化用地比例≥65)的水面,水面全部计入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②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绿化带宽度<30米,水面不计入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③城市内部河流,沿岸(单岸)种植植物形成宽度≥30米的滨水公园绿地,水面面积≤滨水绿地面积的50%,水面全部计入公园绿地面积,不计入绿化覆盖面积;水面面积>滨水绿地面积的50%,水面按滨水绿地面积的50%计入公园绿地面积,不计入绿化覆盖面积。
④城市内湖泊,沿岸种植植物形成1000平方米以上的滨水公园绿地,水面面积≤滨水绿地面积的50%,水面全部计入公园绿地面积,不计入绿化覆盖面积;水面面积>滨水绿地面积的50%,水面按滨水绿地面积的50%计入公园绿地面积,不计入绿化覆盖面积。
5.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计算方法: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建成区乔、灌木垂直投影面积(h㎡)/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h㎡)×100%6.城市各城区绿地率最低值计算方法:城市各城区绿地率(%)=建成区内各城区各类城市绿地面积(k㎡)/城市各城区的建成区面积(k㎡)×100%7.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计算方法:城市各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城市各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城市各城区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人)×100%8.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是对面积在5000平方米,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计算覆盖居住用地的百分比(%);计算方法: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h㎡)/居住用地总面积(h㎡)×100%9.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计算方法: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综合公园总数(个)/建成区内的城区人口数量(万人)×100%10.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计算方法: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道路两旁(单排或者不连续的按两旁栽植折算)种植有行道树的城市道路长度(km)/城市道路总长度(km)×100%11.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新建、改建居住区应为2002年(含2002年)以后建成或改造的居住区(小区)计算方法: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绿地达标的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面积(h㎡)/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总面积(h㎡)×100%12.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公共设施用地是指城市中为社会服务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研及设计等机构或设施的建设用地。
计算方法: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绿地达标的城市公共设施用地面积(h㎡)/城市公共设施用地总面积(h㎡)×100%13.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防护绿地规划面积应包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规划的现状建成区内的防护绿地面积,已建成防护绿地面积应以现状建成区内的防护绿地面积为准。
计算方法: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已建成的城市防护绿地面积(h㎡)/城市防护绿地规划总面积(h㎡)×100%14.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计算方法: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生产绿地面积(h㎡)/建成区面积(h㎡)×100%15.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绿地达标的城市道路应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3.1.2中对道路绿地率的要求,设区市道路红线宽度小于12米的城市道路(支路)可不计入统计范围。
计算方法: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绿地达标的城市道路长度(km)/城市道路总长度(km)×100%16.林荫停车场推广率计算方法:林荫停车场推广率(%)=林荫停车场面积(㎡)/停车场总面积(㎡)×100% 17.河道绿化普及率计算方法:河道绿化普及率(%)=单侧绿地宽度大于或等于12m的河道滨河绿带长度(km)/河道岸线总长度(km)×100%18.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受损弃置地指因生产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自然地形和植被受到破坏,并且废弃或不能使用的宕口、露天开采用地、窑坑、塌陷地等。
计算方法: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回复率(%)=经过生态与景观恢复的受损弃置地面积(h ㎡)/受损弃置地总面积(h㎡)×100%19.城市园林绿化综合评价值E综=E综1×0.3+E综2×0.3+E综3×0.2+E综4×0.2E综—城市园林绿化综合评价值;E综1—城市绿地格局的环境价值评价分值;E综2—对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长度评价分值;E综3—对于城市风貌形成的作用评价分值;E综4—在城市功能定位中的地位和作用评价分值;20.城市公园绿地功能性评价值E功=E功1×0.2+E功2×0.2+E功3×0.15+E功4×0.15+E功5×0.15+E功6×0.15E功—城市公园绿地功能性评价分值;E功1—使用性评价分值;E功2—服务型评价分值;E功3—使用性评价分值E功4—可达性评价分值E功5—开放性评价分值;E功6—安全性评价分值;21.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性评价值E景=E景1×0.25+E景2×0.25+E景3×0.25+E景4×0.25E景—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性评价值;E景1—景观特色评价分值;E景2—施工工艺评价分值;E景3—养护管理评价分值:E景4—植物材料应用评价分值;22.城市公园绿地文化性评价值E文=E文1×0.5+E文2×0.5E文—城市公园绿地文化性评价值;E文1—文化的保护评价分值;E文2—文化的继承评价分值;23.城市道路绿化评价值E道=E道1×0.4+E道2×0.4+E道3×0.2E道—城市道路绿化评价值;E道1—植物出料应用评价分值E道2—养护管理评价分值;E道3—景观特色评价分值;24.公园规范化率计算方法:公园规范化率(%)=规范管理的公园数量(个)/公园总数量(个)×100% 25.古树名木保护率计算方法:古树名木保护率(%)=建档并存活的古树名木数量(株)/古树名木总数量(株)×100%26.节约型绿地建设率计算方法:节约型绿地建设率(%)=应用节约型园林技术的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之和(h㎡)/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总面积(h㎡)×100%27.生物防治推广率计算方法:生物防治推广率(%)=采用了生物防治技术的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面积之和(h ㎡)/公园绿地和道路绿地总面积(h㎡)×100%28.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计算方法: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已建成应急避险场所的公园绿地数量(个)/规划要求设置应急避险场所的公园绿地数量(个)×100%29.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计算方法:水体岸线自然化率(%)=符合自然岸线要求的水体岸线长度(km)/水体岸线总长度(km)×100%30.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计算方法: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地表水体中达到和优于Ⅳ类标准的监测断面数量/地表水体监测断面总数×100%31.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LAeq=ΣLAeqi/nLAeq—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LAeqi—第i网络监测点测得的等效声级32.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建成区气温的平局值(℃)-建成区周边区域气温的平均值(℃)33.本地木本植物指数计算方法:本地木本植物指数=本地木本植物物种数(种)/木本植物物种总数(种)34.供热计量收费比例供热计量收费比例指建成区内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住宅建筑面积占集中供热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计算方法:供热计量收费比例(%)=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住宅建筑面积(平方米)/集中供热住宅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00%35.节能建筑比例节能建筑比例指建成区内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面积占建成区内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计算方法:节能建筑比例(%)=建成区内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面积(平方米)/建成区内建筑总面积(平方米)×100%36.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指可再生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
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