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会议上的讲话

2018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对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秘书长通报了各单位上半年考核结果。

下面,我结合创建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立足新时代,把握新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目前,我市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还没有越过生态环境高污染、高风险的时期,如何把握稳增长与保生态的平衡点,如何利用资源环境约束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既是重大课题,也是现实考验。

对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生态建设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将生态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就是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经济发展稳步提升,2017年GDP达到##亿元,在全国##个城市中位居第#位,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目前,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的攻坚期。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就是抓住了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不仅能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还能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就是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体现。

生态园林城市是目前我国评价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最高荣誉,是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干净的用水等需求越来越高,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已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只有生态环境好了,我们才能赢得群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需要和最有效的工作载体。

因此来讲,开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就是抓住了生态建设的“牛鼻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二、对照标准,认清差距,树立必胜信心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对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对照群众期待,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对此,既要认清形势的严峻性,树立克难攻坚的决心,也要看到自身的基础和优势,增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信心。

一是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今年初,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到2019年6月,中心城区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到2020年完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目标。

与国家园林城市侧重评比园林绿化指标不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从原来以城市园林绿化为主体过渡到低碳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绿色出行、绿色建筑、循环经济、建筑节能等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涵盖六个方面47项93个指标。

根据住建部创建工作部署,明年6月份要上报所有的创建资料,下半年就要进行验收。

而从现在起到2019年6月,仅剩不到一年的时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补齐短板、完善资料,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异常艰巨。

另外,今年11月中旬到明年3月中旬,结合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应该会继续实施“封土令”,留给我们的有效工作时间将会更少。

二是对照考核指标还有不小差距。

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93项指标,目前我市有23项指标不合格,19项指标还需继续努力。

在不合格项目中,##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林荫路推广率两项否决项指标还不达标,空气优良天数、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城市园林绿化满意率、城市绿道规划建设、城市容貌评价值、城市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立体绿化和智慧园林建设项等14项扣分项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特别是空气优良天数、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两项指标差距很大。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优良天数达到292天,2017年我市优良天数162天,截止2018年8月7日,我市优良天数为91天;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40%,我市目前仅为0.085%。


三是与其它城市相比优势不突出。

第一,省内出线形势严峻,全国争创竞争激烈。

经初步了解,省内还有3个城市(##、##、##)在积极申报,而推荐的名额有限,我们还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在省内出线的压力还很大。

而且全国参与争创的城市中比我们有优势、有特点的城市有很多,竞争将异常激烈。

第二,自然条件和争创优势还不突出。

作为##城市,##受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植物生长、生态环境等方面先天上有一定不足。

第三,城市整体生态风貌还有待完善。

如今,##市正处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这么多工程建设,势必会临时占用绿地、移植乔灌木,影响主次干道林荫路推广,会暂时影响城市整体风貌。

在认清形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提升打赢这场攻坚战的信心。

我们的信心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一是园林建设力度前所未有。

近年来,我市城市绿地建设每年以800万㎡的速度进行增长,建成了300多公里长的生态廊道。

截至2017年底,我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地总面积达16732万㎡,公园绿地总面积达7260万㎡,中心城区建成区城市绿地率达到35.5%,绿化覆盖率达到4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87㎡,达到或超过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基本指标。

二是成功举办###园博会。

从去年9月30日到今年5月31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累计接待游客268万人次,获得住建部和省领导的高度肯定,有效提升了我市园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提质。

“井字+双环”路网结构初步成型,地铁1、2线和城郊线开通运营,交通路网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城市供热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城市垃圾、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四是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我市城市空间生态保护、生态网络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保护、山体水体废弃地修复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环境治理工作措施得力,市区优良天数逐步提高,今年上半年空气改善幅度位居全国169个城市第16位,我们明显感到空气好了、蓝天多了,攻坚战成效明显、成果丰硕。

五是有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目前,已有两批11个城市先后创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特别是同纬度的##、##、##等城市,自然条件、气候、环境与我们相似,他们在生态建设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可以积极借鉴,提升我们的创建成效。

三、围绕重点,靶向作战,强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低碳交通、循环经济等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围绕生态园林城市创建的重点工作,靶向作战,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要强化项目带动。

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要抓重点、补短板,坚持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通过项目建设提升生态建设水平。

要以都市区1010平方公里城市生态圈、环都市区2400平方公里生活生态圈和县域城市组团生态圈为重点,以###综合治理、##绿化、###、##、大面积湿地建设等具体引领性、带动性生态工程项目为带动,大力推进800个公园、微公园和游园建设,大力推进系列##公园、##公园、##公园建设,大力推进“两河、三环、三十一放射”等生态廊道建设,大力推进全市生态廊道连通提质工程,大力推进植树增绿、扩水增湿行动,加快构建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打造覆盖全市域的“绿道”“绿网”“绿心”,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的生态承载力。

二是要压实各方责任。

加强生态建设、建设美丽##,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持续用力、常抓不懈。

各级各部门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谋划推进。

市园林局要认真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认真做好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和综合协调,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各区(管委会)创建工作实行区长、管委会主任负责制,按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市直职能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继续优化创建工作专案,认真履行好建设、保护、防治、执法、检查、督查等职责。

三是要抓好工作统筹。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各县(市、区)书记、区长和市直各有关部门的一把手,都是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工作,要发挥好领导的关键作用,带头把各项责任落到实处;要勇于破解各种困难和问题,找到工作统筹的结合点,真正把各项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抓出实效。

同志们,一切美好的蓝图都是一招一式干出来和抓出来的。

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的目光,把握城市功能定位、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着力提高城市品质,拿出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将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结合起来,抓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坚定朝着国家中心城市目标迈进!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