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姜素萍
品德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它是直接关系到我国
未来一代建设者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国家教委制定的义务教育目标
中要求在小学课程中,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三者摆
在同等地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
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
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和教师的
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
行动,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如何改进小学思想品德教
育提出了个人看法,以正社会风尚、民族品格。
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应该
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为归宿。儿童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其面对的现
实生活开始,他们通过对在生活中所面对的人与事的思考,形成好与
坏、善与恶、是与非的认识与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
情感、道德意志以及自觉的道德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可以与
社会生活隔离开来集中学习知识经验,却不能与社会生活相隔离去学
习道德。道德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真正的学习必须在社会生活
中进行。因此,以生活为途径,构建思想品德的大课堂,是深化思想品德
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针对同学生活中接触的各种事情随时随
地进行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
各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
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
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
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同学有困难,有人主动
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
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
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
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学生养成辨别
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
常小事,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
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同时思想品德教
育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
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
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
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
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构建完整的德育体系,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合
力。 学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家庭和社会对孩子思想品德
形成有重要影响,因为德育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要靠个体用自觉的实践
最终来落实和完成,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
触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
印,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他们终身的教授,《中国青年报》
曾报道骆风先生提供的北大博士生家庭教育的分析专著,分析表明,
这些博士生的父母学历并不高,但是,虽然他们对子女的学业无法直
接辅导,可是其人格因素尤其是诚实、进取、勤奋、吃苦耐劳等优良
品质,深刻影响子女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及良好品德的形成,使子女
终身受益。为此,我们是不是该认识到,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
是终身教育。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要相互协调一致,有目的、
有计划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使祖国的新一代在
良好的教育氛围下茁壮成长。
三、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养成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
要途径。 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能起
作用。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很
大的影响作用。如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几篇课文就渗透了尊重长
辈、孝敬父母、热爱家庭的美德教育。教师如果能及时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引导,将为孩子今后的品德形成打下良好基础。孔子说:“少年
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
素和途径协调作用的结果,尤其需要长期实践训练。心理学研究表明
如果能够长期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
条件反射,形成道德行为上的高层次定型,即反复的行为实践会使学
生形成一种行为定势,凡是成熟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
惯的养成,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深有感触地谈到他重视塑造学生行为
习惯的做法与体会:他每接一个新班与别人与众不同的是不特别钟情
于分数,也不忙于强化知识的传授,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良好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从要求学生坐姿与站姿开始,从点点滴滴的
小事做起。他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拳头产品,
很多学生从这项产品中终身受益。 四、以活动为载体,实施开放式
思品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们必须全面改革小学思品教学,
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为前提,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教育
性、探索性、创造性开放的教学形式,从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
思索,主动操作、自主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
发展,把思品教学从基本封闭的状态转入较为开放的状态。比如通过
搞情境感受活动 游戏体验活动、动手制作活动、模拟操作活动、行
为操练活动、表演欣赏活动信息交流活动、自我展示活动、选择辨析
活动、谈话辩论活动、观看影视录像活动、运筹对策活动等培养学生
的感悟能力、变革知识客体的能力,联系生活建立新型的生活观的能
力;发展学生自己的自立性、创造性,形成参与、合作、竞争意识,
锻炼应变能力;用活动促进学生独立人格发展,强调和突出未来社会
对人素质的综合性、全体性要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多
种教育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
价值选择,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小学思品教育要体现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小学思想品
德教育同样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学生是这一世界的主体,教育的责任
就是创造条件,为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服务。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
迅速内化,使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能力得到提高。努力使每一个儿童
都能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习中发展潜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