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屈光系统

屈光系统


(3)机械性 外伤眼眶骨折引起眼外肌嵌塞;网脱手术外 加压,环扎带及周围组织粘连。
斜视
2、临床表现
(1)斜视:如外直肌麻痹,眼球向内侧斜
(2)眼球运动障碍:如外直肌麻痹,眼球不能外转
(3)第二斜角大于第一斜角
(4)复视
(5)代偿头位,避开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消除复视
共同性斜视
病因 含糊、是属于高级神经 中枢的病变,在双眼视 觉形成过程中受到知觉 的、运动的和中枢性障 碍,使两眼视觉反射活 动的建立,受到影响而 产生的眼位分离状态 逐渐起病 正常 第一斜角大=第二斜角 无 无
单纯远视屈光参差
单纯散光性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分类 (2)复性屈光参差:两眼均为非正视眼,但程
度不等。
复性近视屈光参差 复性远视屈光参差 复性散光性屈光参差 混合性屈光参差:一眼远视,一眼近视。
屈光参差的临床表现
(1)双眼视觉: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者,多数人得到双眼视觉,但屈 光度每相差0.25D,物像大小就要相差0.5%,如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超 过5%,则无法融合,故2.5D是两眼屈光参差最大耐受度。屈光参差者 可经常产生视觉疲劳的综合症状。 (2)呈现交替视症后,此多为一眼正视或者轻度远视,另一眼为近视。
通常以水平及垂直两个主线的曲率半径差别最大。)
散光的分类 —规则散光
1.规则散光 : 指角膜互相垂直的两个经线的屈光度
不同。大多数散光属于这类散光,可用圆柱镜矫正。 规则性散光根据各经线的屈光状态可分为五种
(1)单纯远视散光 一个经线为正视,与其垂直的经
线成像在视网膜后面为远视。 (2)单纯近视散光 一个经线为正视,与其垂直的经 线成像在视网膜前为近视。 (3)复性远视散光 两个互相垂直的经线均为远视, 但是两者屈光度不相同。
远视眼的危害 时间长了之后,有些远视眼会形成“斗鸡眼”。一般斜视 患者多数由高度远视造成的。内斜视会进一步的影响视力, 还会影响到双眼单视功能,影响眼睛的外观,进而会产生 心理问题。
3、形成弱视
远视眼患者看近和看远的时候,视网膜黄斑不能够形成 清晰的成像,会影响到视觉的发育,而这种状况在孩子的 发育阶段出现的话,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弱视,导致视力下 降,视功能异常。
近视眼形成的病因
近视临床表现
1、视力 近视眼的远视力差,但近视力可正常。中度以下的近视眼,
视力可以矫正。但高度近视,特别是眼底和玻璃体发生变性后,视力 往往难以矫正。 2、眼疲劳 是由于调节和集合平衡失调的后果,如不戴眼镜,长时间近 距离工作,过度使用集合,不使用或少使用调节便会出现上述视疲劳 症状 3、外斜眼 由于调节与集合的相互矛盾,日久使集合功能不全,引起外 斜眼。(调节和集合功能的不协调,近视眼易发生外隐斜) 4、眼底改变 中度以上轴性近视,由于眼轴不断加长,巩 膜向后扩张视盘颞侧有灰色弧型斑。 5、玻璃体液化和混浊 多出现在中度以上近视眼。 6、眼凸 高度近视眼因眼轴较长,眼球变大,呈现眼球突出状态。
眼的调节与集合 调节产生的机制:↓ 调节:为了看清近距离目标而改变眼的 屈光力的功能称为调节。 集合:产生调节的同时引起双眼内转的 现象。
屈光状态
屈光状态与发育:“正视化”过程 年龄 出生 6 岁 成人 眼轴 16mm 22mm 24mm 24+mm 24++mm 屈光状态 高度远视 远视 正视 近视 高度近视
远视眼的分类 2、按远视程度分
轻度远视 +3.00D以下
中度远视 +3.00D~+6.00D 高度远视 +6.00D以上
远视眼形成病因 1、由于内在(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使 眼球停止发育(轴性远视) 2、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 曲度较小所形成(曲率性远视) 3、晶体的屈光效力减弱(屈光性指数远 视)
近视临床表现 高度近视眼底表现 近视引发斜视
近视的危害
玻璃体异常 玻璃体液化、浑浊、后脱离
视网膜脱离(出血)其他人群的8~10倍 青光眼 白内障 高度近视患“开青”的比例高 一般进展较慢。
黄斑部变性(失明)
远视 远视眼: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 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 统折射后在视网膜之后形成焦点,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 散环,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
斜视 (二)非共同性斜视
主要指麻痹性斜视,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
经以及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的病变而引起的单条或多条眼外肌
完全性或部分性麻痹所致的眼位偏斜,其偏斜角度在不同注
视方向和距离有所不同,伴有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
斜视
1、非共同性斜视病因
(1)先天性 (2)后天性 病 先天发育异常;产伤 外伤;炎症;血管性疾病;肿瘤;代谢性疾
近视
看远不清 看近不需调节或需调 节小
近视 近视的实质是发育过度
近视眼的分类 1、按屈光分成 ①轴性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所致,而眼的屈光 力正常。 ②屈折性近视 a)曲率性近视: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弯曲度过强所致, 而眼球的前后径长度正常。 b)屈光指数性近视:由于晶状体屈光指数增加所致,眼 球前后径长度正常。 ③调节性近视——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在不良环境 及体力与心理条件影响下,视力负荷增加,调节一时不 能放松,出现紧张或调节痉挛。
散光 散光:由于眼球各径线(甚至同一经线上)的屈光力不 同,因此,外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地物像, 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散光。进入眼内的平行光线不能聚焦 于一点,而是在互相垂直的轴向经线上形成焦线。
散光的病因 1、角膜、晶状体的先天异常
2、角膜、晶状体的后天损伤 (由于角膜和晶体各经线的曲率半径大小不一致。
斜视
定义 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当 一眼注视一个目标时,另眼视轴偏斜。 分类 分为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二大 类其中又分为内斜及外斜
斜视
(一)共同性斜视
1、病因:病因不清,估计有以下几种因素
(1)解剖:内直肌肥厚,附着点靠前
(2)调节与集合失调:远视、近视。远视未矫正,过
分使用调节引起集合过强;近视,看近无需调节
不规则散光 由于角膜或晶体病变引起表面不平,在同一经线上
屈光力也不相同。如圆锥角膜、角膜云翳、早期老年性
白内障等,这种散光不能用圆柱镜矫正。有时接触镜可
以部分矫正。
散光的临床表现
1、视力 看远、看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
2、眼疲劳 眼胀痛、头痛、流泪、恶心、呕吐。 3、检查眼底 有时可见视盘呈垂直椭圆型,边缘模糊, 用检眼镜不能很清晰地看清眼底。 4、眯眼 高度散光患者无论注视远处还是近处常眯着眼看,以达 到针孔或裂隙的作用。近视患者近看远时眯眼。 5、异常头位 头位倾斜或斜颈
视光学基础—屈光系统
天视力集团
眼屈光和屈光状态
• 屈光介质
• 眼的调节与集合 • 屈光状态
屈光介质
什么是屈光介质? 屈光介质是角膜、房水、晶体和玻璃体的总称 屈光:光线经过光学界面后改变行进方向 的现象。 视觉的组成 1、形觉——中心视力、周边视力 2、色觉——对各种颜色的辨别能力 3、光觉——感觉光亮、光源的位置,称光定位(包括明适应、暗适应) 4、 立体觉——是双眼视觉完善的重要标志,是双眼能辨别物体深度、距离 、凹凸的能力。
散光的分类 —规则散光 (4)复性近视散光 两个互相垂直的经线均为近视,但两 者的屈光程度不相同。 (5)混合散光 两个互相垂直的经线屈光状态不相同,
即一个经线为近视另一个经线为远视,生理上垂直经线屈
光度大于水平经线者,如果散光符合这种规律成为顺规性
散光,反之则成为反规性散光。
散光的分类 —不规则散光
近视
近视眼(myopia)是眼在调节松弛(静止)状态下,平行 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所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之前, 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所以看远处目标模糊不清。 从近视眼视网膜发出的光线为集合光线,其焦点为与眼球 和无限远之间,称为近视眼的远点。如被看目标恰好位于 近视眼的远点上,则可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所以近视眼 看近距离目标清晰。
屈光状态类型
正视
近视
看远时不需调节 看近时需要调节
屈光不正
远视
散光
老视(老花)
屈光不正
• • 屈光不正概念 近视


远视
散光
屈光不正
当眼球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 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 系统折射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者称为非正视眼,又称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分为近视、远视和散光三大类。
当其视远距离物体时,以其正视或远视之眼视之,视近距离时,则用
近视之眼视之,如此互相交替,很少用调节,因而不出现视疲劳症状。
屈光参差的临床表现
(3)单眼视症状:若两眼屈光参差甚大,则视物只用视力较好 的眼,成为单眼视,另一个眼被抑制废用,进而产生废用性弱视。
(4)斜视:屈光参差本身不会引起斜视,大多是屈光参差性弱 视眼致废用性斜视。
远视
视远不清
视近更不清
始终需要调节
远视眼的分类
1、按屈光成分 (1)轴性远视 眼球前后径较正视眼短,是远视中最常见
的一种。初生婴儿眼轴短,几乎都是远视,随着发育眼球 渐变长,到成年应成为正视或间接正视。如果发育过程中, 眼轴不能达到正常长度,即成为轴性远视。 (2)屈光性远视 a)曲率性远视:眼球任何光面的弯曲度变小均可产生远视, 但常由角膜的弯曲度所致,如扁平角膜。 b)屈光性指数远视:由屈光间质的屈光指数降低所引起。 c)无晶状体或晶状体全脱位表现的高度远视屈光状态。
散光的危害
1、引起头痛、眼酸等现象 2、视觉疲劳 3、视物模糊 4、视力减退:除生理性散光外,各种散光都容易引起视力下降,散 光较重者易产生复视。 5、弱视:这种病症多见于高度散光,特别是远视散光,因其看远看 近都不清楚,视觉得不到锻炼,易于发生弱视,继之又有发生斜视 的倾向。
屈光参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