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项目建议书篇一:某市应急云门户项目建议书V1.5某电信某市政府应急云平台项目建议方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XX年3月某电信目录一、项目背景 ................................................ ..................................... 1 二、建设理念 ................................................ ..................................... 2 三、建设目标 ................................................ ..................................... 6 四、建设方案 ................................................ . (8)4.1 建设概述 .84.2 “某市政府应急云”门户概述 .124.3 “某市政府应急云”门户建设 .154.4 “某市政府应急云”支撑平台建设 .174.5单点登录/20 五、平台方案23235.2 235.2.1SDK套件介绍 (25)............................................... .. (25)应用管控服务 ................................................ . (28)5.2.1.3 数据采集服务 ................................................ . (31)5.2.1.4 安全服务组件 ................................................ . (32)5.2.1.5 网络管理服务 ................................................ . (33)5.2.1.6 信息发布服务 ................................................ . (34)5.2.2安全机制 ................................................ (35)5.2.3高效的大规模部署策略 ................................................ . (37)某电信5.2.4系统扩展 ................................................ (38)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被大众广泛熟知外,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也悄然走进大众的视野。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实现高度信息融合,使城市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智能、资源的高效利用。
然而对于城市频发的各类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如何做好应对政策和处理方案这是未来考验城市智慧化的一个重要标准。
近年来,随着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各类基于手机定位的移动数据、GPS 轨迹数据、社交网络数据等呈“爆炸式”增长,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
由于即时性、互动性、普及率高等特性,移动互联网责无旁贷的担负起了应急处臵重要的媒介职责。
截至XX年上半年,全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10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了3.88亿。
试想一下,如果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与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结合在一起,是不是能更大程度的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由此可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如果将移动互联网与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相结合,既能够加强政府和人民群众应急处臵的能力,又能使得移动互联网在行业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在城市应急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组织多方协作,有效应用移动互联网,对于各方来说,都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1二、建设理念应急云基于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情景信息感知,主要由运营及服务平台、应急服务需求方构成。
物理世界是物理应急资源提供方,通过物联网接入技术将全社会网络化分布的实时可用应急资源信息(如应急人员、应急物资等)采集汇聚到应急云服务平台上,纳入平台统一监控管理。
网络世界存在着依托互联网的分布式实时可用的软应急资源(如数据中心、计算中心、决策模型、应用等),也由应急云服务平台采集、存储并统一管理。
这些资源只是逻辑上的统一,物理上仍可以是网络化分散存在的。
应急云服务平台内部封装了所有应急管理活动以及数据、知识、物资、人员等资源,通过对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在线感知,对于多源异构、海量、实时数据进行高性能采集、存储、计算和智能分析,动态调整并行应急管理过程,均衡调配应急管理资源,最终将应急资源按照应急管理实际需求转化为可直接调用的高效可靠的应急服务提供给不同的应急需求者(如应急分析人员、应急执行人员、应急决策人员和群众等)。
应急云管理模式通过对应急云平台内部可扩展资源的有序化统一管理,极大地减轻了应急需求端的负担,提高了应急管理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2篇二:安徽重点项目-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重点项目-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
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关联报告: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建议书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总论1.1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概况1.1.1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名称1.1.2建设性质1.1.3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承办单位及负责人1.1.4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地点1.2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设计目标1.3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1.4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4.1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1.4.2资金筹措1.5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主要财务经济指标1.6可行性研究依据1.7研究范围第二章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建设背景2.1宏观形势2.1.1地理、历史2.1.2交通2.2宏观经济运行2.2.1宏观经济发展(GDP发展)2.2.2固定资产投资情况2.2.3人均生产总值2.2.4人口变化2.3地区及行业的发展规划2.3.1城市总体规划(XX—2020)2.3.2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第三章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市场分析与市场定位3.1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市场分析3.1.1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市场近况3.1.2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市场划分3.1.3板块特征分析及小结3.1.4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市场总结3.1.5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机会分析3.2项目市场定位3.3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的SWOT分析3.3.1网络舆论及网络发言人平台建设项目优势(STRENGTH)篇三: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汇编内部学习材料之二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汇编公安部装备财务局编二〇一〇年六月前言为全面落实推进公安经费保障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国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公安部装备财务局编辑了《公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汇编》(简称《汇编》)。
《汇编》将公安部编制、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批准发布实施或即将批准发布实施的公安监管场所建设标准、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和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标准(报批稿)等编制成册,以便全国公安机关基本建设管理人员学习,不断提高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水平。
《汇编》中,《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建标100-XX)、《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XX]245号)、《拘留所建设标准》(建标102-XX)、《强制戒毒所建设标准》(建标[XX]188号)、《公安监管场所特殊监区建设标准》(建标113-XX)已作为全国统一性标准被批准实施,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标准(报批稿)》已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审批,预计XX年能够批准实施。
《公安收容教育所建设标准》(报批稿)也将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审批。
目录I、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标准(报批稿) .............................................. . (3)【附件】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12)II、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建标100-XX 号) .............................................. (18)【附件】《公安派出所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 .. (22)III、看守所建设标准(建标[XX]245号) .............................................. (30)【附件】《看守所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 . (35)IV、拘留所建设标准(建标102-XX) .......................................... . (50)【附件】拘留所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 . (56)V、强制戒毒所建设标准(建标[XX]188号) .......................... (69)【附件】强制戒毒所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 .. (79)VI、公安监管场所特殊监区建设标准(建标113-XX) (93)【附件】公安监管场所特殊监区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 96 VII、收容教育所建设标准(报批稿) .............................................. . (101)【附件】收容教育所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 ......... 107 VIII、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 .. (119)I、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标准(报批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公安机关业务技术用房建设,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犯罪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公安办案的业务特点及专业技术要求,制定本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