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来源:摘自:《优势网》前言新世纪教师的精神面貌是由其内在精神和外在言行高度完美的结合,对其应有严格的要求,体现新世纪形象的特点。

教师精神面貌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引起学生的感情等心理活动的姿态和内在的精神世界。

精神面貌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影响着教师威信的建立和教师影响力的提高,从而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教师的精神面貌是教师形象的灵魂,也是教师言行规范的心理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朝气蓬勃、振奋激昂的形象,具有自尊自信的心态,正直的品质,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豁达宽容的心胸。

每个教师必须具有清醒的形象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塑造良好的精神面貌。

一、教师精神面貌的体现教师精神面貌是教师在磨练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自然表现出来的影响学生发展的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它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不良的精神面貌之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

(一)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教师素养的重要体现,它既包括教师的气质、服饰、言谈和举止等外在面貌,也包括教师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和学识才能等内在面貌。

前者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形式,后者是教师精神面貌完美的统一。

1.仪表端庄、风度高雅师生见面,学生首先注意到的是教师的仪表风度,形成对教师的第一印象。

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要求:服饰衣着整洁大方而不呆板;举手投足庄重优雅而不做作;个性气质活泼开朗而不轻浮。

就衣着具体来说:第一,教师的服饰与自身特点的协调。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合乎适宜,不能太新潮也不能太落伍。

教师为人师表,整天在好奇心、求知欲旺盛的学生面前活动,在课堂上是学生注意的中心,太新潮或太落伍的服饰会转移学生的注意,他们的注意力偏离课堂内容。

与课堂教学情景和谐的服饰,会使学生的注意指向课堂,对课堂内容较专注。

第三,教师的服饰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教师的服饰色彩首先要考虑其与自身肤色的协调,要选择能衬托自己使自己显得更健康更精神的服饰色彩;再次要考虑全身服饰的颜色搭配。

2.品行卓越、为人师表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条重要道德规范,也是塑造教师良好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保证。

教师必须是人类美好品行的集大成者,时时处处、大事小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用自己的模范品行和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师表。

教师要强化自己“一举一动都在严格的监督”的意识,做到谈吐文雅、幽默;举止庄重得体;待人接物,礼貌大方;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品格高尚,作风正派。

教师精神面貌的修养是完善自己的修养,是自觉自律的修养;否则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3.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教师如果没有敬业精神,没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就不可能热爱学生。

失去这一中心,其职业道德、精神面貌只能虚有其表。

教育事业是一种爱的事业,从整个教育事业而言,教师之爱,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从教师自身看,教师的爱是一种力量的体现,来自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实的知识能力;从学校工作看,教师之爱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体现。

爱来自教师队伍的完美的素质结构,来自“敬业、竟职、镜己、竟上”的整体教风。

所以,要不断深化教师之爱,让学生在爱的温暖中茁壮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日远犹记教鞭爱,岁深难忘摇篮情”。

教师所具有的忠诚事业的热忱,淡泊明志的志向,安贫乐道的宁静,甘为人梯的高节,都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4.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教育实践证明并非所有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都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而是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有富有教学能力的教师,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饱满、挺拔的良好面貌,从而赢得学生的信服和尊敬。

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讲课时才能高瞻远瞩,启迪学生;如“疱丁解牛,游刃有余”;否则面对学生广泛而浓厚的求知兴趣,教师教学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教师要具备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但要有本学科精深的专业造诣,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渊博的文化素养,而且更要掌握“怎样去做”和“为什么这样去教”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这是教好书的基础。

可以说教师的知识越丰富、越扎实、越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掌握教育教学的主动权,把知识讲透、讲生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也就能引起学生钦敬的心理。

如果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教学知识有精确的记忆力,会使学生赞叹不已;教师丰富的想象力会使学生受到启迪,觉得进入一个新天地;教师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使之佩服之至。

(二)不良精神面貌的体现在教师这个庞大的队伍中,也存在很多精神面貌不佳的教师,他们大多缺乏活力,不注重自身形象,缺乏积极向上的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自身形象缺乏关注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说:“外表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有很大的意义,很难想象一个肮脏的马马虎虎的人,他竟能注意自己的行为。

”精神面貌不佳的教师大多数都不注重自身形象,不修边幅,穿奇装异服,态度自由散漫,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些都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对教师职业缺乏热情询问大多数教师,有什么工作理想,几乎没有什么人回答想有一番作为或想作一名教育家。

其中回答较多的是混日子,打算改行的也不少。

普遍认为教师工作是死工资,没有什么前途,教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教书匠。

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则是不求创新,不求上进,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对教师职业没有热情,良好的精神面貌也无从说起。

3.对学生缺乏爱心精神面貌不佳的教师往往不去积极考虑如何管理好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反,他们却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是如何的难以管理,如何的调皮。

如果教师缺乏爱,就会把教学看作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乏味的重复劳动。

他面对的是冰冷的粉笔、黑板,而不是一张张生气勃勃的、求知若渴的面孔。

如果对学生缺乏爱心,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为维持生存而教,教学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么,他讲课时的眼神是空洞的,语言是干瘪的、乏味的,精神是疲惫的,神情是冷漠的相应地,学生也是冷漠的、沉闷的,甚至是敌视的、烦躁的。

没有了对学生爱,教师的精神面貌只能虚有其表。

4.对教育事业缺乏动力教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它需要热情和责任才能做好。

而精神面貌不佳的教师对工作的意义及自我效能评价下降,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常常觉得自己无能。

没有工作动力,常常抱怨教育工作量大,压力大,工资少,待遇低,对工作,没有兴趣,更谈不上良好的精神面貌了。

二、教师精神面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受最深的是伴随教师讲课始终的精神面貌。

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够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同样教师不良的精神面貌也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作用。

(一)积极的正面作用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就应把烦恼、恩怨抛开,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精神面貌可以传情达意、传递信息,是人的内心世界最丰富的晴雨表,它能表现出教师细微的内心活动,学生往往能从教师的表情中解读出言语之外的意义。

1.教师的表情仪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课堂教学融语言、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体,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作为一名教师,学生最先感知的不是其品德、知识技能而是其仪表风度,教师的仪表魅力不仅直接体现了教师本人的精神风貌,而且是一种最为形象直接的教育手段。

学生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会察言观色,并且常根据老师的表情来猜测老师对自己的感觉。

在教师和学生交往中,若想获得成功,就要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讲话,面带浅淡的微笑和不时的目光接触,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会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面露平和欢愉的微笑,说明心情愉快,充实满足,乐观向上,善待人生,这样的教师才会产生吸引学生的魅力;面带微笑,表明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不卑不亢的态度与学生交往,使学生产生信任感,容易被学生真正的接受;微笑反映自己心底坦荡,善良友好,待人真心实意,而非虚情假意,使学生与教师交往中自然放松,不知不觉地缩短了心理距离。

在课堂上,微笑可以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倍感愉快和温暖。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仪表端庄,稳重大方,可使学生产生倚赖感;教师风度幽雅,举止从容,可使学生对其产生良好的印象;教师优美的外部形象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变得谦虚淳厚,温文尔雅;教师富有情趣,谈吐文雅,可取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并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因为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教师严肃活泼,庄重亲切,可使学生尊敬师长;教师朴素大方,整洁得体的衣着,可以使学生朴实。

故教师的表情仪表魅力直接作用于学生,对学生接受、理解、消化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一名称职的教师内在的品德、知识、技能、性格和外在的表情仪表风度等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对教师来说,注意自己表情仪表魅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

2.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师行为举止最基本的要求是稳重,稳重就是举止得体、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坐、站、行都要有可供学生效仿的好的举止,坐有坐样,站有站样,体态活泼而不失端庄。

面对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学生,教师举止应严加规范,要特别注意举止不可轻浮,说笑不能放肆,作风不可散漫,行为不可粗俗,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可装腔作势,大发威严,无论在任何情况和场合下,都应沉着、冷静、谨慎、有条不紊,从容不迫。

以庄重的举止、大方的体态给学生以严肃、稳重、亲切的精神威慑力,提高身教的效果,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形象,取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

教师姿势端正自然,就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轻松,可增加讲课的吸引力和知识的可信度,保持住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和谐的教学美,教师可充分利用精神面貌中的姿势美,增加学生听课效率。

教师同学谈话,教师身体略微倾向学生,是表示礼貌和兴趣,可以获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师欠身点头,是表示谦虚和热情,能够增进学生的友好和坦诚;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教师最好采用掌心向上的姿势示意,不要用一个指头指点学生,因为用一个手指头指点学生,不光学生感到教师态度僵硬,还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尽量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对于不善于发言或比较胆怯的学生,教师要恰到好处的点头,这种动作能让学生增强信心。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榜样。

3.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古人曰“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认知心理学认为认识活动是伴随人的情感因素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