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荆门市兴谭农机专业合作社水稻工厂化育秧项目1.2建设单位荆门市兴谭农机专业合作社1.3 建设地点荆门市掇刀区谭店村1.4建设内容建造8950.35川联栋育秧温室2个,育秧车间1间,配套购置水稻育秧机械播种流水线设备2台套,秧盘52109个,水稻浸种催芽设备 1 (台)套,床土粉碎机、筛选机各1台(套)。
1.5建设技术路线备土-种子处理-流水线播种-温室管理-大田机插1.6建设期限2012年12月——2013年10月1.7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301.65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项目资金和合作社自筹资金。
其中:1、国家项目资金251.79万元,用于建造联动温室;2、合作社自筹资金49.86万元,用于购买秧盘、播种流水线、浸种催芽设备、床土粉碎机、筛选机等其他必须设备。
1.8效益分析项目建成每年每季可工厂化育秧2批共104218盘,机插大田2000亩,水稻节本增效增收17.77万元,育秧大棚综合利用种植黄瓜、双孢菇等蔬菜瓜果菌类等,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23.45万元。
项目的实施将加快我市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助推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继续深入,对构建掇刀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高效、环保、生态的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社会意义。
1.9 结论本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建成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该项目建设是必要和可行的。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和背景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1发展农村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改变农村传统种植模式,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关注的大事。
我村现有土地6000亩,目前已经规模流转2000亩,流转的土地全部规模经营,耕种收等所有生产环节均计划采用农业机械化作业。
明年5月规模种植水稻,10月种植油菜。
土地规模流转之后发展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其中工厂化育秧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环节,能够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成本开支,增加产量,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增收。
2.1.2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十八大报告中,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指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我村地处城郊结合处,土地规模流转符合我市“两转”工作思路,既转移了农村劳动力,又腾出了土地搞规模化经营。
在我市建设中国农谷的背景之下,我区大力开展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在谭店村为2000亩流转土地建设相应配套的育秧大棚意义重大。
大棚建成之后,结合流转土地规模机插秧,能有效转移本村劳动力,并形成荆门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产生与附近双井村西瓜一样的品牌效应,进而产生品牌效益,加速城乡信息、技术共享,经济互融、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2.1.3推行节本增效技术的迫切需要。
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是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最主要途径,工厂化大棚育秧秧苗整齐、粗壮,长势良好,能够避免传统育秧方式低温导致的烂种烂秧、秧苗发黄、生长减缓等现象,机插秧苗比普通移栽秧苗长势良好、稻谷增产,是一项高效的农业节本增效技术。
据测算,机插秧省种、省工、增产,每亩节约种子、化肥、人工费30元以上,增产30.08 kg,增收88.44元。
在土地规模流转到一定程度时工厂化育秧便替代了农户小规模软盘育秧和人工育秧,所以农业的发展需要机械化,科学高效种田需要先进农机化技术,水稻生产机械化离不开工厂化育秧技术,它们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2.2 项目建设的背景纵观当前形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农谷”战略,借助这个势头市委市政府也开展了“千亩农机农庄,万亩农机农场” 创建活动,大力度推进“两转”工作深入开展。
为了建设建好掇刀区政府的“千亩农机农场”示范点,我们兴谭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区委区政府“将其打造成荆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一个‘亮点工程’”的号召,现已在掇刀街办谭店村规模化流转土地2000亩,土地已大规模平整,且布局合理统一连片,计划明年2000亩土地全部机插水稻,实现水稻耕种收机械化作业一条龙服务。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机插育秧方式提档升级便在情理之中,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不仅均匀、健壮、整齐,能满足机插秧的需要,而且又能达到省种、省工、增产的效果。
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与市委市政府“千亩农机农庄,万亩农机农场”政策相吻合。
三、项目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3.3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单位为掇刀区谭店村兴谭农机专业合作社。
兴谭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年,现有固定会员人,各种农机具台(套)。
其中35马力以上拖拉机台,小型拖拉机台,全喂入履带式收割机台,轮式收割机台,半喂入式收割机台,手扶式插秧机台,油菜直播机台,旋耕机台(套),机动喷雾器台。
合作社建有办公室间,分别为办公室、财务室、理事长办公室、业务室、培训教室;并修建 6.5米X4 米X5米钢构车棚间,川维修车间一间。
合作社业务范围以谭店村为中心,涵盖周边13个行政村和居委会,年平均机耕亩、机收亩、机插亩、油菜机播亩。
流转土地亩,服务农户达到户。
3.4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掇刀区掇刀石街办谭店村组。
谭店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现有村民小组个、户、人,水田亩,旱田亩,主要种植作物以水稻、油菜、小麦为主,拥有有机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个,全年有%中青年外出打工。
四、项目建设有利条件4.1 土地平整效果好合作社流转的2000亩土地统一连片,平整落差小,能 够满足水稻机械化栽插的条件。
今年 月,我们与本村组、组、组名农户以租赁、入股、托管的方式签订了土地流转 合同,流转年限 年,保证了土地的长期使用权。
之后,我们租赁了台挖掘机、台推土机作业天对2000亩田块进 行了精细化平整。
目前已经基本平整完毕。
4.2 合作社硬件设施齐全合作社有35马力以上拖拉机 台,小型拖拉机 台,全喂 入履带式收割机 台,轮式收割机 台,半喂入式收割机 台, 手扶式插秧机 台,油菜直播机 台,旋耕机 台(套),机动 喷雾器 台。
这些机械不仅可以满足 2000亩大田的机插秧需曰石憤首毗崔生A砒maskSU1ZIA I ^□Ttllfl 门区HR?ti 3DXi>j«醴爾■山庄 % v :』耳九即.空:15打李騎林要,而且在机耕、机收、运输等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生产。
4.3政策扶持推进流转的2000亩土地作为掇刀区创建“千亩农机农场” 的一个示范点,建设与其相匹配的水稻机械化育秧工厂便在政策扶持之内。
经过村集体研究后,报请掇刀街办批准了工厂化育秧项目建设用地、用电、用水及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目前正在和街办各个站(所)紧张的沟通之中。
4.4地理环境优越兴谭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谭店村组,流转的2000亩土地位于,与207国道、荆宜高速相距不足10里。
站在田边远眺田块平整、连片、辽阔,赏心悦目。
由于其地处荆门城郊凤凰水库湖畔,供水供电方便,交通便捷,育秧大棚生产期间的水、电等其他必须供给均能及时的到保障,确保生产的秧苗标准化、质量化。
4.5当地农民支持2011年,荆门市农机局在谭店村开展了秸秆粉碎还田试点工作,试点面积3000亩,投入加装秸秆粉碎还田机的收割机30台,试点时间半个月。
在试点工作中,老百姓对该项新技术积极拥护,热情性高。
2012年他们又继续在我村推广了该项技术。
通过两年的推广,我村农民对农机化技术的思想认识已经不断提高,对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比较了解,愿意接纳、尝试,在这种背景下建立水稻机械化育秧工厂试点示范效应比较容易显现。
五、建设内容1、建造4300.2 m2. 4650.15川联栋温室各1个,育秧车间1间,硬化水泥操作道196 mS2、购置水稻播种流水线设备2套,秧盘52109个,水稻浸种、催芽设备及床土粉碎机、筛选机各 1 (台)套。
3、运秧机械1台(套)。
六、项目技术路线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秧的生产方式,集机电化、标准化、自控化为一体,是一项现代农业工程与农艺结合的技术。
其核心技术是釆用自控电加热设备进行高温快速破胸、适温催芽,并通过专用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播土、洒水、播种、盖土,然后在育秧大棚育秧管理的先进工艺。
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能够为水稻机械化栽插提供较高素质的秧苗,能有效减轻“倒春寒”及烂秧的影响,为农业粮食生产赢得了栽插时间。
工厂化育秧这项技术是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发展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
操作流程图如下:七、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7.1 投资概算项目总投资301.65万元,其中联栋温室及操作道硬化251.79万元,水稻播种流水线、浸种催芽设备及床土粉碎机、筛选机8.17万元,秧盘41.69万元。
1、2个4300.2 m2、4650.15 川联栋温室(带喷雾设施)造价为(4300.2 + 4650.15 )m X280 元/ m =2506098 元196 m水泥操作道(厚10 cm)196 m X60 元/ m=11760 元合计2517858 元,约251.79 万元2、水稻播种流水线设备2套6万元水稻浸种催芽设备1套2万元床土粉碎机、筛选机各1台(套)1700元合计8.17万元3、规格为580 mmX280 mm的秧盘52109 个,价格52109 个X8元/个=416872 元,约41.69万元。
育秧车间可以用油布、木材搭设简易库棚临时使用,运秧机械可从合作社机械中统筹解决,不计入投资预算。
7.2资金来源项目资金来源为国家项目资金和合作社自筹资金。
其中:1、国家项目资金251.79万元,用于建造联动温室;2、合作社自筹资金49.86万元,用于购买秧盘、播种流水线、浸种催芽设备、床土粉碎机、筛选机等其他必须设备。
八、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为11个月,即2012年12月一2013年10月。
2012年12月调查研究,选择建设地点、编制建设方案。
2013年1月-3月筛选出具有一定资质的联动温室安装企业安装温室,购置水稻播种流水线设备及水稻浸种催芽等设备,购买秧盘,硬化育秧大棚操作道;统一育秧稻谷品种,制定育秧工厂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组织合作社相关人员进行工厂化育秧技术知识培训;收集谭店村有机插育秧意向农户的相关信息登记造册。
2013年4月-5月开始机械育秧,一季育秧两批,及时组织机械化整大田、插秧;收集机械育秧秧苗生长长势、经济成本及人员投入等相关文字和图片信息。
2013年6月-9月定期前往2000亩示范基地,观察机插秧苗与普通秧苗生长情况,收割季节进行实地测产对比试验;对育秧大棚进行综合利用,及时播种蔬菜、蘑菇、西瓜、黄瓜等农作物,增大大棚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