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灌洗
禁忌症
全身系统:
关节炎,帕金森,瘫痪 潜在液体过多并发症—心脏或肾脏疾病 预后差或临终病人
禁忌症
其他:
(1)缺乏卫生设备
(2)没有兴趣
何时开始灌洗
术后康复后 化疗后 3—6个月以后 放疗后 3—6个月以后
灌洗系统
灌洗设备
带有胶管和水流调节 器的灌洗袋 灌洗圆锥头 底盘,袖带,腰带, 夹子 温水,润滑剂
结肠灌洗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杨爱菊 造口治疗师
造口后排便方式
自然排便(使用造口袋) 结肠造口灌洗
结肠造口灌洗的定义
结肠灌洗是一种在适当的 时间定期将适量的温水由结肠
造口慢慢灌入肠内,促进结肠
加速蠕动,将大肠内的粪便排
出体外的操作。
结肠造口灌洗的目的
–调整:促进造口形成一定的排便规律
结肠灌洗的优点
圆锥型灌洗头
灌洗过程
备物及环境准备 灌洗溶液的准备 --备温水(36-38℃)约2000ml,部分灌 洗设备设有内制式温度计 --排气 --调压:高度为水液面至肠造口处4560cm左右
灌洗过程
造口准备
除下造口用品,清洁造口及造口周围皮肤 装上袖带并把底端放进厕所或扎紧袖带的底端 安装好腰带
保持机体功能:养成排便习惯,清洁 (24—48h无粪便排出)
减少臭味 :大便彻底排出,减少了细 菌的活动,从而清除或减轻了臭味和 积气
结肠灌洗的优点
增强社交信心和自尊:可以减少佩带造 口袋,恢复一定的排便规律 减少皮肤刺激:因无粪便泄漏,降低了 造口周围皮肤的刺激
节省造口袋的费用
结肠灌洗的缺点
用剩余的水冲洗灌洗头和袖袋 收拾好用品,适当保存
灌洗后造口处理
棉球或纱 布盖在造 口上 一件式造 口袋
造口栓
造口栓
灌洗间隔时间
灌洗后留意下次排大便时间。例如,
灌洗后48小时有大便排出,这就 表明应该每48小时灌洗一次
灌洗过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无大便排出 可能原因 解决方法
禁忌症
年龄:
婴儿—肠穿孔的机会大
儿童—不能坐太久
高龄老人 — 可能难以保持体质或精神状 态
禁忌症
–暂时性结肠造口 –升结肠或横结肠造口 -术前排便无规律 –造口脱垂或造口旁疝
禁炎-增加肠穿孔的危险 化疗-增加结肠的脆性,增加肠穿孔的危险
灌入水量太少 等 待 下 次 灌 洗 被 大 肠 吸 收 时间 (机体缺水) 佩带造口袋 增加口服液体
灌洗过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腹泻
可能原因
敏感 水温过低 消化问题 感染
解决方法
放松休息 调节水温 调节饮食 药物治疗
灌洗过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存在问题 水灌不进 可能原因 灌洗圆锥头异 位 大便干结堵塞 肠蠕动波影响 解决方法 校正灌洗圆锥 头位置 去除干结大便 移开灌洗圆锥 头让粪便排出 后再灌洗
安装集粪袋
灌洗过程
润滑灌洗锥头并轻轻插入造口,用手指
压住灌洗圆锥头预防水逆流(第一次灌 洗时,护士应用食指探肠造口了解其方 向,同时也指导病者自探)。
灌洗过程
打开管夹让水流入肠道内,一般以均速
流量,每分钟100ml为宜。灌洗量是变化 的,一般当灌洗者感到腹胀时就表明量 已足够了。成人一般600—1000毫升。
时间长:需要40分钟左右的时间,影响生活 需一定的技术:病人可能排斥灌洗过程 排便方式的改变:病人可有失败的感觉
适应症
-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永久性单腔造口
-病人肠道功能正常
-病者体质好
-对造口产品过敏 -造口周围皮炎
适应症
能接受灌洗方法 有能力,自我调控好 家庭支持 环境方面 有独立卫生间 时间充足
灌洗规则
要定时进行(±2~3h),每天一次(开 始一周)或两天一次
留意下次排便时间 最好长期执行 约6周内,灌洗后仍需佩带合适的造口袋
润滑灌洗头
放入灌洗头
灌洗过程中
取出灌洗头
灌洗过程
将所需水容量灌入后,把管夹关紧;灌洗圆 锥头仍须压在肠造口处约3分钟才拿掉
约15分钟后,大部分排泄物已经排出,灌洗
者可将袖带尾端扎紧起来活动。
待30—40分钟后粪便才能排干净。
灌洗过程
当排便完全结束时,除去袖带,清洁造
口并戴上造口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