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易泰否二卦试解

周易泰否二卦试解

第十一卦泰卦
《泰卦》
此卦坤上乾下,天地二氣互相交合,萬物順暢通達,故名為泰。

內陽外陰、內健外順,內君子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六五為主爻。

泰:小往大來,吉,亨。

【譯】《泰卦》象徵通達:付出很少,收穫很大,吉祥,亨通。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征吉。

【譯】初九,有陽剛之德,能與二陽相連俱進,猶拔起茅草,它們的根都相連在一起,物以類聚,所以往前行進是吉祥的。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於中行。

【譯】九二,剛居柔,在下之中,上應六五,有包容的寬廣胸懷,果斷剛決,可以徒步涉過大河急流;禮賢下士,對遠方的賢德之人也不遺棄;不結黨營私,光明正大,道德高尚,行事合乎中道。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悔恤其孚,於食有福。

【譯】九三,將過中而否將來,在天地交合變化之際,有平地就有陡坡的,有出去就有回來的,處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堅貞安固正道就沒有災禍,不要憂慮不能取信于人,安心享用自己的俸祿是很有福分的。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譯】六四,四已過中,三陰飛翔而下,像飛鳥連翩下降,不用富厚之力就類聚其群,不待戒令而其類就信從,小人合交害正道,君子所當戒。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譯】六五,以陰居尊,為泰之主,柔終虛己,下應九二,如商代帝王乙嫁出自己的女兒,因此得到了福分,是十分吉祥的事。

上六,“城複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譯】上六,泰極而否,城土塌復於護城壕溝裏;這時不可進行戰爭,自邑傳來混亂的告示命令,然時勢至此,雖堅貞安固正道,但為時已晚,亦不免於羞吝。

﹝綜解﹞
泰卦坤往居外,乾來居內,陰為小陽為大,有小往大來之象,占者有陽剛之德,則吉而亨也;蓋坤本在下之物,自下而上故曰「往」;陽本在上之物,自外而內故曰「來」;往者去,而來者當時用事,故為吉亨;泰以中為善,二為輔泰之臣,五為保泰之君,皆得吉占;初為君子進用之始,四則過中欲否之時矣;三為消長之會,猶可有為;上則極盛而衰,不免於咎矣;泰否之機歸宿於君子小人之消長,過中而否之几伏矣;甚矣!致泰之難,保泰之不易。

泰卦三陰三陽皆相連以上,故泰否初爻皆有拔茅茹之象。

三陽在下,初動則相連以進,眾君子同德以升,泰運初開之時,占者有陽剛之德,則往而得吉矣;故曰以其匯;三陽欲進而以之者在初,君子與君子為類也;四曰以其鄰,三陰欲復而以之者在四,小人與小人為類也;初曰征吉,四則否者。

卦內君子而外小人,三陰在外荒穢,小人之象;九二當保泰之任,有宜包容荒穢之象;以九合五,成坎河象;乾健臨之,有馮河之象;五陰在外,隔三與四,遐遠之象;二應之,不遺遐遠之象;三陽朋象,二居中不偏,上應乎五,專意事君,不立朋黨,有朋亡之象。

泰欲得中;二,大臣輔泰者,當使君子小人皆得其所。

二以中上應乎五,有包容之德;以剛應柔,又有馮河之象;二遠應乎五,遠人在所懷;居中不倚,近者亦無可昵;剛柔相濟,無偏無黨。

曰「尚」,則中行指五也;蓋泰欲得中,上有中行之君,下非有中行之臣,不能上輔乎五而保泰矣;故二曰「尚」,五曰「歸」。

九則三將過於中,泰將極而否欲來之時也;陽居內為平,往外則為陂;陰初外為往,返內為復;天下無常平而不坡者,無常往而不反者;唯艱危其思慮,正固其施為,則可以咎。

平坡往復,天運之必至而信然者也,若以此動其心,則不能艱貞矣;唯盡其處泰之道,而不以此為憂恤,則可以食享其福也。

六四已過乎中,有泰極為否之漸;六四一陰既動,則五上二陰同類,有翩然而下,不約而同之象;陽實陰虛,故曰「不富」;鄰指五上,小人合謀,自外而內,不待戒令,自然相信,君子所當戒也。

三四五互為雷,二三四互為澤,有雷澤歸妹象;六五以陰居尊為泰之主,柔中虛己下應九二;以柔中之君,倚任剛明之臣,可以保泰獲福,有帝女之貴下從其夫而受福之象;全卦三陰皆為小人,以五一爻言之,則為保泰之君。

坤土復反於下,有城復於隍之象;上六及泰之終,將反於否如城土頹圯,復反於隍也;泰極而否,眾心已散,難已力爭;勞民傷財,必至散亂,窮守一邑,罪己下詔,收拾人心可也。

然不能保邦未危,而播告之修不能及遠,雖正亦可羞矣。

全卦以小往大來為義,內三陽屬泰,外三陰屬否。

初為泰運方開,君子並進;二為保泰之臣;三則陰陽消長之會也;四為過中將否之時;五為保泰之君;上則泰極為否之日也。

泰以方中為幸,故二五皆能保泰。

初陽始進則可幸,四陰方動則可憂;三陽已極則艱貞,猶可有為;上陰已復剛命亂,已難於治。

唯聖人保於方泰之時,而不敢自弛於泰極之日。

第十二卦否卦
《否卦》
此卦乾上坤下,天地之氣不交,世運當厄,正道不行,萬物不通,隔絕閉塞,故名為否。

內陰外陽,內柔外剛,內小人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

九五為主爻。

否:否之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譯】《否卦》象徵閉塞:匪人,非人道也;天地交而萬物生,不交則不生,人道絕矣。

天地閉塞不通由小人所至,不利於君子堅貞安固正道;這時失去的多,得到的少。

這時候君子必須堅持勤儉節約,不可去追求榮華富貴。

初六,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譯】初六,初與二陰連類並進,拔起一把茅草,它們的根連在一起,物以類聚;此時小人未成氣候,堅貞安固正道以除去之,是吉祥亨通的。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譯】六二,陰柔中正,小人能包容承順君子,如是小人則吉;君子當安守處否之道,則亨通。

六三,包羞。

【譯】六三,陰居陽而不中正,小人有所包藏而猶懷羞恥,因其惡未肆而知羞恥也。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譯】九四,陽居陰位,在健體之下,否已過中將濟之時,上近尊位,故奉行天命,替天行道,開通閉塞,沒有災禍;疇類三陽,大家互相依附都可以獲得福分。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譯】九五,陽剛中正居尊位,為息否之君,時世閉塞不通的局面將要停止,君子可以獲得吉祥;居安思危,常常以“將要滅亡了,將要滅亡了”,來警醒自己,才能像繫結在叢生的桑樹上那樣牢固,安然無事。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譯】上九,陽剛居否之極,時世閉塞不通的局面將要傾覆;起初閉塞不通,後來順暢通達,大家歡喜高興。

﹝綜解﹞
全卦之辭皆與泰卦反,而六爻大意亦然;內三爻為否,而外爻漸極而為泰;初為小人用事之始,二則小人得志之時,三則小人有知羞之意,四則否過中,將有泰之機,五則人君休否之事,而上則否傾為泰矣;天運無終泰,亦無終否。

三陰在下,當否之時,小人連類而進;初六應九四,初之惡未形,固許以貞則吉亨,欲其變為君子矣。

對外卦三陽言,六二為得位之小人,有欲包羅群陽,而以承順取之之象;小人能如是,在小人為吉道也;然大人處此,則當身安於否三陰中而道可亨;不可以彼包承於我,而失其所守。

六三以陰居陽,不中不正;欲包群陰,故有包羞之象;三為否之極,小人之在高位;然二居柔,猶知承順於君子;所居中正,故吉。

三居剛,故不言承,所居不中正,則取羞而已。

三否已極矣,然世雖亂極,小人亦不能盡肆其惡,猶有所包藏,以其惡未肆而知羞也,故不言凶咎之戒。

九四近君,凡事必由君命,以圖濟否也;九四以陽居陰,不極其剛;否過中而將泰之時,有有命在天,我不致咎,疇類三陽皆可獲福。

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時之否,大人遇之則吉也;然方欲休之,否未盡傾,故必常存危亡之心,乃有苞桑之根深固。

二五皆以大人言,二有德無位,固守其否而道亨;五有德有位,則能休時之否矣。

二時方否,固以小人並言;五否已過,則大人獨居其位矣,然非有戒懼之心,不能為休否之事,未可盡聽之天也。

上九以陽剛居否極,能傾時之否者也;不曰「否傾」而曰「傾否」,不恃天運而貴人事也。

天下無終否之時,必有陽剛之才以傾之也。

全卦以大往小來之義;內三陰皆屬否,外三陽則漸為泰。

初小人之惡未形,猶可不至於否;二則小人得志,否之成;三則小人知羞,否之吉矣。

四之有命,否已過中,有欲泰之機;五之休否,則有轉泰之事;至傾否,則否極為泰矣。

泰以三陰在外為小人,而六五居尊應二,又為保泰之主;否以三陰在內為小人,而六二中正可言否亨之大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