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生物第四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三生物第四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三生物第四次月考试卷生物时量:90分钟满分:72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后面的表格内)1.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鸟生于林,故羽似叶”,这句话反映了生物具有:A.应激性B.生长和发育 C.适应性D.遗传和变异2.纤维素、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D.淀粉、蛋白质和DNA3.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或无机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C、H、O、N、P、S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B.生物群落中,碳以CO2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C.合成ATP、DNA、RNA、脂肪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作原料D.人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等生理活动4.一条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氨基数目和氧原子数目至少分别为:A.1、1 B.n+2、2 C.1、n+1 D.n+1、2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①硝化细菌②根瘤菌③蓝藻④烟草花叶病毒⑤噬菌体⑥圆褐固氮菌A.从生态成分上看,①③是生产者,②④⑤⑥是消费者B.从结构上看,①②③⑥均有细胞结构,④⑤无细胞结构,且④⑤均只含四种核苷酸C.从代谢类型上看,①③⑥为自养需氧型,②为异养需氧型D.从生殖方式上看,①②③⑥通过无丝分裂进行增殖,④⑤进行复制繁殖6.根据化学组成和功能推测,下列细胞或细胞结构中能合成多糖的是:①叶绿体②肝细胞③高尔基体④核糖体⑤骨骼肌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⑤D.②③7.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番茄汁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还原糖鉴定的最好的实验材料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橙黄色C.脂肪可以被苏丹IV染成红色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8.脂肪贮存较少的健康人,禁食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频的现象。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脂肪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水需要排出B.蛋白质氧化供能时产生了大量水需要排出C.脂肪转变成糖类时产生了大量水需要排出D.蛋白质脱氨基作用产生大量尿素需要排出9.经测定某植株上叶片甲中的K、P等元素不断地被运到叶片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叶片甲比叶片乙更接近植物的根系B.叶片乙的生长速度小于叶片甲C.叶片乙的细胞比叶片甲更趋于衰老D.叶片甲细胞中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10.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错误的是:A.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缺少生长激素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B.幼年雄鼠注射睾丸酮后会表现出交配行为C.遇到红灯停车、望梅止渴均属于人的本能D.垂体分泌的催乳素可促进乳腺的发育和调控照顾幼仔的行为11.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等元素,该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一项功能是:A.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B.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C.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D.可连接上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12.下图表示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技术用于研究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中DNA和信使RNA的含量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区别DNA和RNA,最好选择标记的合成原料依次是尿嘧啶和胸腺嘧啶B.能抑制DNA复制的药物作用的最佳时期是bC.依据图示,细胞中核糖体活动最旺盛的时期可能是aD.c时期细胞核DNA、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比例为2:1:2,这种比例将维持到细胞分裂的e 期才可能开始变化。

13.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②部分酶从食物中获得,部分酶在体内转化③酶都是蛋白质④酶具有多种代谢功能⑤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⑥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2个B.3个C.4个D.6个14.右下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面叙述错误的是: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即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15.下列关于高粱、玉米叶的结构及其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围绕着维管束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②因为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正常的基粒,所以水的光解发生在叶肉细胞③NADPH储存了能量,并具有还原性④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⑤光能转化为电能时,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④⑤16.某科学家在蚯蚓体腔液中发现一种能溶解细菌、酵母菌、原生动物及绵羊红血细胞等细胞的蛋白质CCF—1。

则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A.CCF—1证明蚯蚓能产生细胞免疫B.CCF—1可引起蚯蚓的过敏反应发生,以抵抗外来的细胞入侵C.CCF—l为蚯蚓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D.CCF—1属于蚯蚓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17.右边A图与B 图的生殖方式有何不同:A.A图可以表示酵母菌的生殖方式,B图可以表示水稻的生殖方式B.A图没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基因重组;B图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基因重组C.A 图是经过有丝分裂或二分裂产生子代,B图是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产生子代D.A图产生的子代与亲代在遗传上相似,B图产生的子代与亲代在遗传上完全不同18.下图示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组成。

图中1、2、3、4分别表示:A.胸腺嘧啶,非编码区,内含子,外显子B.胸腺嘧啶,非编码序列,外显子,内含子C.尿嘧啶,非编码区,外显子,密码子D.尿嘧啶,非编码序列,内含子,外显子19.以下甲、乙、丙、丁各图分别表示有关生物学内容,对图示描述正确的是:A.若甲图中A、B曲线分别代表C3和C4植物,则B曲线可代表的是玉米B.若乙图中①②③表示分布在突触不同部位的液体,则可构成内环境的是③C.若丙图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a D.丁图可表示人体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内ATP产生量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20.下式表示细胞内两种重要的新陈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中B.乙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C.甲也可以表示化能合成作用D.乙也可以表示乳酸菌的细胞呼吸21.下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点代表的含义是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B.两条曲线所围成的部分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量C.叶面积指数为7时,最有利于作物的生长D.二氧化碳浓度增加,A点会右移2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保持着全能性B.具有个体发育所需要的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C.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经过动物细胞培养得到大量子代细胞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典型例子23.免疫是机体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属于免疫失调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消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25.膝跳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以此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右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2是传出神经,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最终通过2传导到效应器B.在3处兴奋只能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C.当1处受到损伤时,针刺足部仍会产生痛觉D.如刺激4处,可在1和5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25.下图中,A 图表示青霉菌与细菌混合培养的数量曲线;B 图表示植物吸收矿质离子速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C 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含量变化;D 图表示棉花从0点到12点的光合26.以下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A .谷氨酸的积累抑制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B .机体再次感染SARS 病毒时,迅速产生更多的效应淋巴细胞C .当胰高血糖素含量过多时,胰岛A 细胞的分泌活动减弱D .森林群落中的蛇与鼠的数量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保持相对稳定27.可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A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B .在酿酒过程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 .密封的蔬菜大棚一天中CO 2含量的变化D .植物根的生长随生长素浓度的变化28.试管婴儿、试管苗、克隆羊三者均属于生物工程技术的杰出成果,下面对其生物学原理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性状B .都是细胞工程的技术范围C .都充分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D .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和变异29.某哺乳动物在20℃的环境中产热速率是Q 1,散热速率是Q 1’;进入0℃环境30min 后产热速率是Q 2,散热速率是Q 2’,则:A .Q 1=Q 1’< Q 2= Q 2’B .Q 1=Q 1’< Q 2> Q 2’C .Q 1>Q 1’, Q 2> Q 2’D .Q 1<Q 1’, Q 2> Q 2’30.切除老鼠体内甲状腺,10天后将其与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其物质代谢能力大大下降;若切除5天后,连续给老鼠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5天后再观察,发现其物质代谢能力恢复正常,由此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代谢能力。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再进行其他几组对照实验以作观察比较。

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A .既不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B .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后进行切除手术,过5天后再移植甲状腺C .从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后的第5天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 .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中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老鼠体内。

二.非选择题(共42分)31..(13分)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回答:8 6 4 2 4n 3n 2n 1n时期数量 甲 乙 吸收速度 2A B C D(1)在图二乙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

(2)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图二中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3)如果在图二的乙点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

(4)写出图一细胞中可能形成CO2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提取完整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悬浮液,分别加入盛有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的甲、乙两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给予充足光照,都会产生气泡,请问这两种气泡成分是否一样?请解释原因。

(2分)(6)假如将上述两支试管移入黑暗的环境中,保持温度不变,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量分别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分)(7)某同学为了研究某些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下面的(一)、(二)两个实验装置,测定的种子呼吸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如下(三)所示(种子呼吸作用[实线]及植物光合作用[虚线]的强度变化)如图(一)和(二)所示,由漏斗向种子瓶内加入少量水(对应(三)图中a点)后,①曲线ab上升的原因是;曲线cd上升的原因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