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多媒体图象的观察,认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摄影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重点难点】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第3节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 =st4.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变速运动 3.平均速度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0:(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4)计算石块的密度ρ.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A.偏大B.无偏差C.偏小D.无法确定2.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铝块(ρ铜>ρ铝)后,(铜块和铝块高度均小于烧杯高度),缓慢向两烧杯中倒满水,且水没有溢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放铝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B.放铜块的烧杯倒入水较多C.两烧杯倒入水一样多D.无法判断3.人眼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如图甲所示表示的是来自远处的光经小丽眼球折光系统得光路示意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小丽是近视眼B.小丽是远视眼C.应利用凸透镜矫正D.以上说法都不对4.暑假小明去北海公园游玩,站在清澈的湖边,望向平静的水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鱼戏白塔绿树间”,在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A.白塔倒影B.游动的鱼C.水中白云D.绿树倒影5.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A. B. C. D.6.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
“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7.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如图所示,乒乓球静止靠在左侧的甲音叉上,当用小锤敲打右侧的乙音叉,我们能听到乙音叉发出声音,同时发现乒乓球被甲音叉弹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乒乓球被弹开说明甲音叉也在发声B.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C.停止敲打,乙音叉会立即停止振动D.停止敲打,甲音叉会立即停止振动9.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60°B.折射角等于4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二、填空题11.小勇在江边拾到一块鹅卵石,他想知道这块鹅卵石的密度.于是他找来天平、量筒按表格中的顺序进行了测量:请将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12.如图是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
将铅笔靠近玻璃杯的后面,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笔尖指向左侧,此时成像为正立、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
如果将铅笔由靠近玻璃杯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你会看到笔尖指向_____侧。
13.如图所示,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O 点,折射光线可能通过图中的 点.如果入射光线沿NO 方向入射,折射光线一定通过图中的 点,此时的入射角为 .14.炎热的夏天,小叶从冰箱内取出一块﹣5℃的冰块,其体积为100cm 3,放入一个玻璃杯中,加上盖子,则冰_____(“会”或“不会”)立即熔化。
后来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其体积变化了_____cm 3。
(ρ冰=0.9×103kg/m 3)15.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16.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________为 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相对________ 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 三、计算题17.3D 打印常在工业设计等领域应用于制造模型。
某同学选用ABS 塑料来打印自己设计的作品,如图所示。
(1)已知体积为10 cm 3的ABS 塑料质量为10.5 g ,求这种材料的密度ρ____。
(2)若用该材料打印出来的作品的质量是42 g ,求消耗该材料的体积V____。
18.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辟岭,爆破时工人在钻孔内装好炸药,用一条长96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
(1)如果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则引火线能燃烧多长时间?(2)工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之前跑到500m外的安全地带?四、实验题19.小聪利用天平、量筒、水和烧杯来测量一块不规则且放不进量筒的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
接下来应将游码移到______处,再适当调节天平的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
(3)如图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如图甲所示;b.取出小石块,如图乙所示,将图所示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直到标记处,如图丙所示;c.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图所示。
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 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 g/cm3。
(5)这样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将会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依据是______。
20.某小组使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2)点燃蜡烛后,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凸透镜位置不变,需要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需将透镜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实验后,某同学取下自己所戴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交清晰了,说明该同学所戴的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22.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用水浴法对冰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由图象乙可知:冰属于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 23.如图甲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2)如图乙加大敲音叉的力度,根据发生的现象,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3) 如图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 。
24.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 (选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 1 中信息回答:s AB= ________cm,t BC= ________s,v AC= _______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 V AC偏 ________ (选填“大”或“小”).(5)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1.石块的体积V石/cm3 32 3.2×10312.放大虚右13.C;B;0°14.不会 1015.振动,空气16.云月亮地球太阳三、计算题17.05 g/cm340 cm318.(1)120s;(2)能四、实验题19.零刻度线平衡螺母 62.4 24 2.6 偏小见解析所示20.0cm 同一高度左下远视21.(1)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2)自己的站位;(3)自己的站位到玻璃屏蔽门.刻度尺。